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浦东小镇有114个读书小组,它是如何做全民阅读推广的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实习生 成欢欢
2017-04-27 14:3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说起“读书热”,隶属于上海浦东的高行镇是绕不开的研究样本。

这个仅有22.85平方公里的浦东小镇,曾成立上海市首家乡镇读书协会,如今已有114个读书小组、4200余位读书骨干,2个社区实体书房,还让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成为当地的文化品牌。据2016年的阅读指数调查结果,高行镇成年人阅读率达到75.05%,高于全国58.4%的平均水平。

在高行镇的未来蓝图中,“书香小镇”也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高行人是喜欢阅读的,我们希望高行能给老百姓提供便捷的阅读场所,并让大家了解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4月26日,上海浦东高行镇党委委员聂影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上海高行镇举办了第11届读书节。主办方供图

延续二十年的读书小组

在二十年前,高行镇就成立了首个农民读书小组。

“那时改革开放已有一段时间了,农村里不少年轻人已经进城务工,村镇上住着的多是一些老年人。他们有人不识字,文化水平比较低,所以村里就成立了一个读书小组。”聂影说,当时村民定期聚集在村委会,会有一个领头人读书读报,并传达村镇里的讯息。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住进商品房小区的乡亲们依然有这样的相聚需求,读书小组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有读书协会指导一百多个读书小组开展活动,活动一到两周就办一次。我们小区里最多人的读书小组已经有100多人了,以中老年人为主。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事要闻、保健讲座、理财讲座、道德讲堂。读书协会每年也会开展读书评比,比如读书达人、最美阅读家庭、最佳读书日记。”

在读书协会和读书小组之间,高行镇还设置了“市民学校”。聂影介绍,为了弥补每个居委在开展文化活动时参与人数不够、资金不够、规模不够,高行镇在五大片区成立了五个市民学校,每个工作片区都有五到九个居委。镇政府每年会给市民学校一定的工作经费,由市民学校来统一整合这五到九个居委的居民和文化资源。

各媒介接触时长对比(2016年)

事实证明,“读书小组-市民学校-读书协会”这样的“读书网络”为高行镇带来浓郁的读书与文化氛围。去年8月,第一份高行居民阅读指数报告显示,高行镇居民有较好的阅读氛围,同时更偏爱纸质阅读。传统纸质媒介中,高行镇成年居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26.27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69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7.25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01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18.8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分钟)。成年居民图书阅读率为75.05%,报纸阅读率为74.83%,期刊阅读率为64.5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荟书房

一年250场公益阅读活动

在去年高行镇第十届读书节开幕之际,镇上的第一家社区书房“荟书房”正式开业。

这座纯公益社区书房坐落在高行镇中心区域——万嘉商业广场的四层,从早10点开放到晚8点,既提供书籍的免费阅览,还提供免费白开水以及平价的茶水咖啡。

当然,这里也成为高行镇居民新的文化活动空间。荟书房的活动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定期活动,包括小型观影会、朗读会、夜读会、老年书报培训会、书法活动、特色小型空间展等,内容涉及文学、社科、美食、旅行方方面面。还有针对附近白领居民开设的兴趣小组活动,如英语线下夜读,每日线上朗读和手帐分享。

还有一种是结合节庆推出的特色活动。比如以阅读为纽带吸引青年人参加的阅读交友活动,集体一天共读一本书的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以及邀请阅历丰富、经验独特的人来参与“真人图书馆”分享,还有圣诞派对、情人节活动、元霄灯谜会等。

截至2017年1月,荟书房已接待客流量总计6217人次,已翻阅书籍总计3731册次,月均客流量达888人次,月均翻阅量达533册次。

“之所以把我们的第一个社区书房设在人流量大的万嘉商业广场,一是希望为商业场所增加文趣,二是我们打造书香小镇也需要有地标性的设置。”聂影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今后除了高行文化中心那有一个八百多平方米的图书馆,他们在五大片区都会设立“荟书房”这样的社区书房。

“距离荟书房二十米处我们还打造了一个亲子阅读馆。对这两个地方,我们都是通过招投标招募到很好的社会组织来承担活动与运营。这些专业的社会组织自身从事了多年的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每年为我们市民带来250场公益阅读活动,也为志愿者培育、社区和谐氛围的营造提供很好的支持。”

听老一辈口述历史

伴随着“荟书房”的成立,高行镇试图让阅读活动与社区结合得更加紧密。2016年高行第十届读书节时,高行镇建造了沪上首个科技书亭,名叫“书寰”体验计划,即2座室内及户外的独立半开放式读书空间。荟书房内设置了2个盲胞公益朗读设备,鼓励市民为盲人同胞朗读书籍、制作录音。

2016年11月,高行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也在荟书房拉开帷幕。所谓阅读马拉松,就是在六小时内读完一本书并完成相应的阅读质量测试。当时有32人参加挑战赛,比赛用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试读书籍《芬兰模式:创新政策和治理经验》。到最后,还有一位选手和主办方提出了书本的印刷错误,并嘱咐主办方告知出版社。

2017年寒假,高行镇又发起了“老人与少年的故事会”跨代读书会。因为在先前的阅读调研指数中,调研者发现在高行镇的一些旧小区中有很多老年居民,他们因为视力原因无法进行长时间阅读,加上平时很难见到子女,精神上难以觅得慰藉。而高行的新生代往往忙于参加各种培训机构,没有时间陪伴祖辈,对社区家庭历史缺少了解。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场跨代读书会:老一代人将自己的生活回忆通过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而新生代则在一旁聆听“历史”,并以绘画等形式将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表现出来。

“我们认为,高行做文化推广要做好高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让孩子们了解高行的今天,也需要了解高行的昨天。我们搞跨代读书会,有高行老的读书爱好者讲述高行的历史,讲述高行以前发生的故事和传统,让孩子们能够承接比较好的文化传统。听老一辈讲讲过去,也为孩子们树立作为高行人的自豪感,创造一个平台。”聂影如是说。

线上线下,共同打造书香小镇

在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上海高行镇举办了第11届读书节。在聂影看来,这是高行镇致力于推广全民阅读的新起点。

“十年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在前九年我们做的更多的是软件活动的推广,即以阅读推广为主要形式。而从去年开始,我们打造了第一个社区书房空间,将愈加重视硬件推广。”聂影称,未来五年,高行会在五大社区里建设像荟书房、亲子阅读馆这样的社区书房,“从软件建设到硬件投入,构筑有形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认为的新起点。”

“另一方面,以往我们都采取传统的动员方式,比如读书协会、读书小组、居委会发动,但现在我们会采取新媒体、网络化的方式。我们有了专门推广读书活动的微信公众号,在喜马拉雅FM上也有公众号,在豆瓣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高行读书粉丝群,这是形式的新起点。”

“第三,我们从去年就开始做高行阅读指数测评。这是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都在做的事。但由一个镇来做阅读指数测评,我们是第一家。我们打算要连续做下去。”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