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筑师|李虎:城市建筑中的自由与共享精神

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2017-04-28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李虎拥有一份建筑师的完美履历:清华毕业、留学美国、“出身”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作品“当代MOMA”荣获2009年世界高层建筑协会最佳高层建筑奖,“深圳万科中心”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2011年度建筑荣誉。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他的话题从共享单车开始……

建筑师李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OPEN建筑事务所

共享与OPEN

这位当选过“GQ年度人物”的建筑师对他赖以出行的自行车讲了很多:

“我是一个喜欢骑自行车的人,去欧洲旅行骑自行车,在休斯敦上学时,那种没人骑车的地方我也骑。自行车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自由。”

在纽约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时,李虎和太太,也是他的合伙人黄文菁将之命名为“OPEN”,寓意开放、平等、自由。那时的他是否能够预见,十几年后,和OPEN异曲同工的“共享”概念蔓延在中国的中心城市?

“这是必然的,因为它反映了生活的需求。”

中国城市建筑形态盲目扩张导致居住与工作地点的割裂,催生了共享单车这一出行模式,作为长距离公交与地铁之外的补充。

城市与建筑的问题,也许最终要通过创造性的手段解决,尤其是对一个建筑师而言:

“无论是继承下来的历史城市还是新近规划的城市,都已经不完全适应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现代生活需求。现代的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街道商业与社区服务空间,而这些都是我们目前的城市里欠缺的,合理规划为这类需求来提供空间,是我们的城市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如果认真观察我们的城市,有很多“空闲”场地可以植入和改造成为服务于市民生活需求的空间。城市和自然界的有机体一样,也应该不断自我调整和演化,才不会被淘汰或者失去生机。”

位于上海的油罐艺术公园整体设计图

“沉下去”与“浮起来”

基于OPEN的理想,当设计者们执着于在城市的肌理争奇斗艳,李虎却埋首于内部空间的开放性。

在介绍清华大学海洋中心项目时,他并未提及“垂直校园”、“混凝土雕塑提供地下实验室采光”等建筑层面的创举,而是一一细述作品中的公共空间:漫步步道、各层的敞廊、有露天剧场的屋顶花园、颇有点OPEN意味的大台阶和草坡,通体有呼吸、有孔洞、有缝隙,充满绿植。

他还在二层打造了一个对全校开放的户外咖啡厅,“哥伦比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前院长维格利(Mark Wigley)说,一个建筑学院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它的咖啡厅。”

李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 负责人,显然认同咖啡厅的重要性,“可以让教授们有更多的空间聚在一起,讨论一些事情,而不是在各自的空间里闭门造车。交流对科学不重要吗?”

出于对开放的执着,屋顶花园几乎是李虎作品的标配,除了清华大学海洋中心和北戴河的歌华营地体验中心,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设计有“漂浮在屋顶的农田”,而深圳万科中心更是将整个建筑如海平面般抬起,将地面最大程度地还原给自然。

就是这样一个以“漂浮的地平线”闻名的设计师,让另一个项目又沉入地下。

成都的来福士广场,他将巨大的商场空间巧妙地“下沉”,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把近万平方米的屋面做成开放的花园广场,慷慨地还给市民。几年后,他回访来福士项目,看到一位清洁工坐在池塘边休息,于是把那个画面拍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设计它的目的,它对所有人平等开放。”

“沉下去”或是“浮起来”,都是为了让建筑的开放程度最大化。李虎认为,建筑的目的是给予人尊严,平等的尊严。

他在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入口处,荷兰建筑师Rem Koolhaas以三层高的水平向空间和七层高的竖向空间交织出“免费开放的城市客厅”,加之超过400台无偿开放的电脑,向每一个人敞开怀抱。

“置身图书馆,他们的表情、举止都和街上流浪的时候不一样。”因为建筑给予他们尊严。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城市与公园

“我喜欢植物。”

那是否与建筑背道而驰?

“所以我喜欢建公园。中国城市自古缺少公园的概念,像北京建城3000多年一直到近代才开放颐和园和圆明园,但也不是真正意义的公园。”

2009年,李虎带领OPEN事务所做了一个研究项目“二环2049”,设想将北京二环高速路所占用的宝贵土地变成一个环状的 “中央公园”,同时插入城市缺乏的各种公共文化设施。

“现代意义的都市公园从十九世纪初在德国开始出现,起点往往都是因为拆除了城墙,创造了这些建设公园和公共设施的用地。二环本身就曾是北京的城墙,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提出过在城墙上建公园的想法。”

参与浦东美术馆竞赛单元,李虎同样提出公园的创想:在陆家嘴沿江最后一块建设用地和开放空间,事务所试图创造出一个艺术与自然交替叠加的、地景般的场所,通过水平延伸,将东方明珠塔和人民公园连缀为一个巨大公园。

“陆家嘴是‘建筑物体’制造的高潮,一个明信片式的现代城市中心。”它不再需要庞大的炫技的建筑物体,而是需要和艺术、自然进行对话。需要开阔的视角和规划层面的引导,带领人们走入它的肌理,和它互动。李虎做硕士论文时曾拍过《城市边缘》的电影短片,所以他的方案常常出现电影般的场景:“在犹如虫洞般的扶梯上走捷径,人们游走于艺术空间、社交空间、花园与树林中,周围独特而精彩的城市风景被精心编排到路径中。”

当然,不是每一个方案都能被实现。然而艺术原本就有遗憾之美,建筑亦然。

建筑师与大众

出生于1970年代,李虎接触到的是那个年代的共享社区模式。

苏式的筒子楼驻扎在他儿时的记忆里,在那个半开放的居住空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现在亲近密切,也各得其乐。

设计福州网龙公司员工生活区(退台方院)时,他以三座方形合院建筑共同构成一个集体生活的环境,每栋房子向不同的方向退台,将本来封闭的内院朝四周的自然景观开放。

落成后,他发现这个设计和当地古老的土楼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从原始部落时代,人们的居住模式就是共享的,土楼、筒子楼,都是共享社区的形态。”

斯蒂文•霍尔曾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李虎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是斯蒂文·霍尔的合伙人,从出生于二战前后的那一代建筑师前辈身上,他学会像做艺术一样做建筑。

2006年回国后,他见证了中国城市的惊人变迁,留给他们这代建筑师的,不只是一块块平地,还有一爿爿亟待重生的建筑遗存。

位于上海西岸的油罐艺术公园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五个废弃的航油油罐由“超级地面(Super-surface)”——即覆土绿化的一个新地面联接起来,这一次,从图纸上飘起的不是屋顶,而是整个地面。

超级地面之上是一个开阔的公共艺术公园,之下是灵活宽敞的室内展览及服务空间。

南侧基地的都市森林种满李虎最喜欢的树,鸟儿、松鼠都将栖息在这片树木的荫蔽之中。

2017年下半年,油罐艺术公园将陆续落成开放,两个开阔的广场,穿插在油罐罐体-超级地面(Super-surface)与都市森林之间。

关于公园的构想终于镶嵌在上海的脉络中,舒展在黄浦江高楼密布的沿岸。

风自由来去,阳光无私泼洒,人和人在此相遇。

位于上海的油罐艺术公园整体设计图

Q&A

澎湃新闻:你最喜欢的建筑师及作品?

李虎:柯布西耶,他的拉图雷特修道院是非常打动我的一栋建筑。

澎湃新闻:你最喜欢的电影及给你的启发?

李虎:非常多,读研究生时期修的那些电影课程对我启发很大。例如希区柯克,伍迪艾伦,库布里克,克里斯马克,科恩兄弟这些导演的作品都很精彩。电影中的空间、时间、叙事、结构、想象和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的很多工作性质很类似,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触发情感的力量也是相通的。

澎湃新闻:你最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最近读的书?

李虎:谈不上哪里最喜欢,倒是每个地方都可以找到喜欢的细节和角度。 城市里,纽约、柏林、东京,都是我相对喜欢常去的地方,城市之外,各种面向大海的地方总会是个首选。日常生活中,我们事务所所在的北京方家胡同周边充满生气的胡同生活也是我很喜欢的,希望这种幸福和谐的状态能持续自由发展下去。

我会同一时间同时读很多本书,时间也会跨越很长,哲学、艺术、历史、传记等。最近在读的有新出的建筑师路易斯康的专辑《你对砖讲》和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