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军媒谈集团军番号消失:传承传统与不改番号不能划等号

中国军网
2017-04-27 17:09
舆论场 >
字号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军网”

今天(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央军委决定,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番号分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调整组建新的集团军,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日日夜夜,一个个细节在变化:陆军集团军指挥机关的参谋干事们,给呈送的电报盖上新的公章;印着老番号的连队登记本,也换了新的封面……往昔一个个熠熠闪光的番号,如今结束使命、走进历史。老番号悄然隐退,承载着无数军人眷恋不舍的深情。

号角激越,军旗飞扬;浪涌浪奔,潮流鼓荡。陆军集团军番号“辞旧迎新”,再一次成为军改热点。

番号,一支部队的生命和象征:番号在,部队在;番号调整改变,部队换羽新生。番号,这个军人最为看重的标识,承载着光荣梦想,寄托着壮怀激烈,蕴含着奋斗牺牲,深深地融化在军人的血脉中。

别了,我的番号!当老番号走进记忆,陆军集团军伴随着新番号的启用,已经开始了新的征程。革故鼎新,承载着新的使命与希望。那些曾经的番号,作为一个时代印记,写入厚重悠长的军史,同时也化为坚固的基石,为中国陆军振翅高飞提供着恒久的支撑。

番号改变,但精神永不磨灭……

番号,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或字符。回望峥嵘岁月,番号的更迭和改变,浓缩了一支部队的光荣历史。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身穿旧军队军服、领系红领带的起义部队打出“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这就是我军建军之初最早使用的番号。在那个开天辟地、风云际会的年代,各地起义军也纷纷打出“工农救国军”“工农讨逆军”“工农革命军”等番号,以鲜明的旗帜揭竿而起。

192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统一改称“红军”,后又定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此后,各地红军分别进行整编,红军师以上部队番号前冠以“红”字,如红四方面军、红一军团等。自此,这支矢志开创新世界的队伍,有了更加鲜明的本色和血染的风采。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服从抗日统一战线大局,摘掉八角帽和红五星,换上青天白日帽徽,将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下属部队也纷纷按照新的编制启用新的番号,驰骋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9月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日颁发了《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这是我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统一番号,编列了20个兵团、70个军的番号,并实行跨战略区作战,以铁流万里不可阻挡之势,奔向解放的战场,奔向祖国的边疆。

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多次大规模裁撤整编,许多番号撤销改变,陆军部队也脱胎换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百万大裁军”之后组建集团军,陆军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式发展,20年间集团军数量由24个精简到18个,如今又进一步精简到13个,许多战争年代威名赫赫的番号陆续走入历史。

历史是无声的见证。部队番号的改变,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和名称变更。改变的背后,是我们这支军队不断变革图强、不断浴火重生的深深足迹。

当曾经熟悉的集团军番号消失在我军编制序列,一些网友也心存疑虑:“那些响亮的老番号,说没就没了,有这个必要吗?”

有人拿出了美军骑一师的例子。组建以来,这支历史悠久的美军部队身经百战,虽然现如今一匹马都没有,却番号依旧。先进如美军都不改番号,我们为什么要改?

诚然,不改番号是对传统的一种传承,但传承传统与不改番号不能划等号,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不改番号是传承的形式之一,但精神的传承并不只有保留番号这一种形式。

以美军为例,如果只看到了骑一师的番号不变,未免一叶障目。自建军以来,美军从一支民兵性质的武装发展至今,军制、架构、规模、编成、装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陆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逐渐缩减,至今留下来的部队已经很少,许多战功赫赫的部队都被撤编了。许多旧番号消失了,一些新番号诞生了,历来注重改革的美军,消失和新设的番号可谓多如牛毛,一切都服务于改革的目标。骑一师的前身是华盛顿组建的第二骑兵团,但第二骑兵团后来曾改成了第五骑兵团,番号从“二”变成了“五”。

番号,说到底就是一支部队在编制序列中的编号。恩格斯早在120多年前就指出:“现在未必能找到另一个像军事这样革命的领域。”信息时代,在新军事变革浪潮冲击下,军队改革成为常态,要改的东西实在太多,只要需要改,什么不能改?

另一方面,改了番号,也不意味着扔掉了传统。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将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有些老兵最初想不通:跟国民党反动派打了那么多年,现在反倒成了国民党的部队了?但实际上,人民军队依然是人民的子弟兵,番号变了,精神不变,本色不变,打仗还是一样勇猛。

一支真正忠诚于自己传统、忠诚于伟大信仰的军队,或许会对曾经的番号充满感情,但绝不会因为留恋过去、留恋外在的形式而放慢革新的脚步。最大的传承,是军魂的传承,是胜利的传承。

不变,是一种坚守;变,是一种新生。

为了胜利,我们愿意改变。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一个军人,都有两个名字刻骨铭心:一个名字是父母给予的姓名,一个名字是祖国赋予的番号。

一支部队的番号,和每一个曾经聚拢在它的旗帜下的士兵,总是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动人情结。生命里如果有过当兵的历史,都会对自己部队的番号怀着无限的敬意。

前些年,已88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安传培因衰老而记忆力严重退化,从1数到10都十分费力。让人意外的是,当人们询问他的当兵历史时,他竟然脱口而出一串数字:“20军60师179团1营2连……”

番号,看起来只是一组普通的数字,但是与这组数字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却让它们变得不再平凡。老兵安传培的故事绝非神话,他记着部队的番号,是因为这组数字上面承载着战火硝烟、枪林弹雨、血海刀山。

发生在老兵安传培身上的动人故事,军人很熟悉,大多数人可能很陌生。然而,一名崇尚荣誉、珍视历史、不忘初心的老兵,总能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和尊重。如今,在网上留言跟帖中,一位退伍老兵说一声“38军万岁”,会得到数以千计的点赞和响应;道一句“我是铁军传人”,会收获无数褒奖和赞扬。

曾忆否?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中,当八路军第115师、晋察冀军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新四军第一师、新四军第一支队……书写着那些早已不再使用的部队番号的战旗,由受阅的英雄部队庄重擎举,在天安门前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震撼了多少国人的心灵!

细细思考,那些点赞和响应,那些褒奖和赞扬,那些追忆和缅怀所指向的,其实是番号背后那一个个奋勇牺牲的身影、那一个个纯真炽热的生命、那一个个以身许国的传奇。“万岁军”不是靠番号“万岁”的,真正“万岁”的是一支部队战胜一切对手、不畏一切强敌的英雄气概!

可以说,一个个士兵的光荣与梦想,赋予了我们这支军队许多番号独特的魅力和光华,而又因为这魅力和光华,一支部队才拥有了精神与力量的积淀,赓续了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永不磨灭的兵魂和永不磨灭的番号,簇拥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旗帜永远向前。

当融入军人血液的旧番号退出了建制序列,曾在这些番号的凝聚下摸爬滚打的我们,难免会心有不舍。但这些番号并未消失。它们永远鲜活在光荣的军史里,鲜活在每一名士兵的记忆里。它们英雄的基因依然存在于新组建的每一支部队里。正像碳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构成石墨,也可以构成金刚石;士兵不同的排列组合,也构成新质的方阵,催生出新质的战斗力。

启用新番号,今天的中国军人行进在先辈的目光里,肩负着制胜未来战争的千钧重担。

岁月流逝,精神恒久。

今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步伐加快迈进,部队的番号变了,军人续写荣耀的舞台也变了。

那些年,曾有一名叫“许三多”的士兵,在告别“钢七连”的时候热泪长流。很多人正是通过《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理解了军人对番号的感情。

今天,更多的“许三多”告别老番号,相信他们心中多了一些沉稳,多了一些笃定。甚至,还多了一些盼望和畅想。改革,将重塑每一支部队,也将重塑每一名军人。全新的番号,全新的军旗,全新的阵容,只能产生于全新的时代。

当一名军人,穿一回戎装,是很多人都有的履历。但是,不是每一名军人都能身处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开篇中,巴顿将军面对他的士兵,有这样一段名言:“30年后,当你坐在炉火边,抱着你的孙子坐在膝上,他问: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做了些什么?你总不能说——呃,我在路易斯安那铲粪……”

生逢变革,犹如身在战争。所不同的是,战争的对手是敌人;变革的对手是自己。

自胜者,方能胜敌。军人生来为战胜。

为了胜利——

别了,我的番号!

来了,我的新生! 

(原题为《军网评论:别了,我的番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