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南疾控中心:为做实验把蚊子当贵宾“伺候”,喂糖水吹空调

海南特区报
2017-04-28 16:43
能见度 >
字号

群蚊乱飞,和数万只蚊子共处一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大多数人眼里,夏天蚊子四处叮咬吸血,嗡嗡乱飞惹人心烦,恨不得一巴掌拍死它们,或者唯恐避之不及。然而,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一群人天天和蚊子打交道,甚至把蚊子当做贵宾“伺候”,不但给它们喂糖水,还让它们吹空调。他们就是被称作“都市养蚊人”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

揭 秘

这里的蚊子太幸福,喝着糖水住着空调房

为什么要养蚊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副科长孙定炜解释称,外面的蚊子达不到科研要求,他们养的蚊子由于没有受到外界影响,所以更为敏感,从耐药性等方面来说,更有科研价值。

记者跟随孙定炜来到了养蚊实验室看到,实验室门口摆放着干净的拖鞋,进实验室要过两道门。“目前我们还在培育,里面暂时没有蚊子,不过我们的实验室就是这样的。”孙定炜说。

记者一进入实验室就看到一盆水和一台加热设备,孙定炜介绍,养蚊子是一门“技术活”,加热设备和水是为了调整实验室的干湿度,墙上挂着的空调是用来控制室内温度的。此外,还要给蚊子喂糖水。

“到时候,每一个蚊笼里都有成百上千只蚊子。”孙定炜说,这些蚊子最初是从其他地方引进的,就是为了保证蚊子“出身”的纯正和敏感性,“我们实验室养的蚊子,是完全没有跟外界接触过的,被称为标准敏感品系,只有用这些蚊子做实验,效果才最可靠。”

孙定炜向记者展示蚊子蜕的皮。  本文图片均来自海南特区报

从卵到蚊有四个阶段,培育需要约20天

要养成可做实验的蚊子,过程极为讲究。孙定炜介绍,蚊子的发育过程分为卵、幼虫、蛹、成蚊四个阶段,整个培育过程大概需要20天。这期间,要注意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天热还要开空调,否则会影响到蚊子的发育。

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盛着水的白色搪瓷盆。孙定炜说,平时蚊子就在水里产卵,产卵后,水面上会浮着一小撮黑色的圆粒,像小“木筏”一般,那就是蚊卵。蚊卵分散后落入水里就是孑孓(蚊子的幼虫)。10天-14天后,孑孓会变成蛹。四个阶段中,羽化成蚊子的过程相对复杂,也是最紧张的时刻,要把握好时间点将其及时转移到蚊笼内,因为稍有耽误,蛹羽化后满屋都是蚊子,那就难办了。

实 验

抗药性PK,琼中蚊子比实验室蚊子强得多

孙定炜介绍,在做实验的阶段,蚊子需要补充活血,多数时候,养蚊人会将活的小白鼠放入蚊笼内供蚊子吸食,因为只有吸到活血,蚊子才能保持活力和良好的攻击性,实验数据和结果才更好。

记者了解到,在最近一项实验中,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从儋州、三亚、琼中采集了野生白蚊伊蚊样本,与实验室的蚊虫做对比。在某类杀虫剂抗药性实验中,琼中的蚊子最为凶猛,对于该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是实验室蚊子的13.6倍。

蛹羽化成蚊子过程中,要及时将其转移到蚊笼内。

灭 蚊

研究人员培养“不育”雄蚊让雌蚊无法繁殖

“现在我们有研究所在培养没有生育能力的雄蚊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灭蚊。”孙定炜说,雌蚊子是动物界的“专情”者,它一生只认一个“夫君”,即使一生中有数次交配,其后代也全是“原配丈夫”的。科研人员通过蚊子的这一特性,在与蚊子的对抗中,想出了一些新法子,比如,将雄蚊抓进实验室,通过科学方法,使其器官突变,然后把这些雄蚊放回大自然,当雌蚊爱上这些“不育”的雄蚊后,它们组成“家庭”的结果就是没有后代。但这种做法也有弊端,据研究人员发现,经过辐射后的雄蚊重回大自然后,便丧失了吸引雌蚊的“魅力”,它们大都难以与未经处理的野生雄蚊相抗衡。

还有一个办法是制造转基因雄蚊,这些蚊子随身携带了致死基因,能使后代先天不足、尽快“夭折”。这个办法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保留了雄蚊对雌蚊的吸引力,它们与野生的雄蚊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孙定炜说,未来灭蚊有可能投放一批特殊的雄蚊,让它们代替蚊香或杀虫剂,让雌蚊不知不觉地“断子绝孙”。

科 普

雌蚊才吸血,看有无“胡须”分辨蚊子性别

吸血的究竟是雌蚊子还是雄蚊子?有些人或许会说,只要是蚊子都会吸血。孙定炜表示,其实只有雌蚊才会吸血,雌蚊只有在开始准备繁育下一代时才会攻击人类,因为人体血液中含有形成虫卵所需的油脂、蛋白、肾上腺素等营养物质。而雄蚊子的使命就是为了繁殖,平时也只靠吮吸花蜜、植物汁液为生罢了。

怎样分辨蚊子的雌雄呢?孙定炜称,只要平时注意的话,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分辨,“雄性蚊子和雌性蚊子头顶部位都有触须,但雄性蚊子触须旁有大量绒毛,类似男人的胡须,雌性蚊子则没有。”

招不招蚊子真的和血型无关,和气味有关

“O型血的人最招蚊子。”不少人认为,人的血型对蚊子的吸引力会有差异。但孙定炜告诉记者,他们此前做过实验,事实上,蚊子并不会根据血型来决定叮咬目标,蚊子寻找吸血目标肯定不会嗅出血型,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新陈代谢。“如果人和牛共处一室,那么蚊子肯定喜欢叮牛而非人。”孙定炜说,据研究发现,人类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以及汗液中的胺混合在一起,会形成一种叫“三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蚊子对这种气味尤其敏感。所以,由于每个人的体味不同,导致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也不同,如果你时常被蚊子叮咬,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体内“三甲胺”的含量比较高。

此外,蚊子对人类呼出的二氧化碳也有超强的探测能力。在距离人类20多米远的地方,它们就可以感知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并迅速定位“食物”所在的方位。

(原标题:海南有一群“都市养蚊人” 把蚊子当贵宾“伺候”)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