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悬疑小说家永城:科技其实什么都不是,就是人性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2017-05-02 13:4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悬疑小说家永城最近出了一本科幻小说,叫《复苏人》。故事讲的是在26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没有私产、私情、仇敌、犯罪和疾病的时代,一切都看似完美。而此时几十万名旧时代的冬眠者复苏了,却被隔离在三千米深的地下之城——荷艾文(天堂)区,他们被“现代人”看成是腐朽思想和卑劣习性的“瘟疫”携带者。

作家永城的简历很辉煌,本科毕业于清华,全奖赴斯坦福攻读人工智能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商业背景调查师、国际注册反欺诈调查师,因此他也根据自己的商业背景写过诸如《黄雀》《卧底》等悬疑商战类小说。

4月29日下午,永城携最新作品《复苏人》来到上海书城参加全国新书发布厅第58期活动,与作家李西闽一同为新书座谈,并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

永城(中)

澎湃新闻:你读书时念的是人工智能,你会放一些专业的东西在小说里吗?

永城:确实会放一些,尤其写到人工智能这些,我会蛮兴奋的。因为我会有一种想要拨乱反正的愿望。现在,人工智能是个很热的话题,很多人甚至在谈未来我们会变成机器人的奴隶等等。虽然我已经有二十年没做这个行业,但我之前做这个行业时,觉得还差得远。说到底,它只是数学,而且是二进制的数学而已。所有电脑程序都是基于数学计算来的。我们人脑肯定是比数学高级很多。

澎湃新闻:怎么从搞科学转行去写小说呢?

永城:其实我一直都很喜欢文学创作,上学那时候,会偷偷看小说。我第一本小说在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出版了,所以一直在创作。所以这不算特别大的转行,但机器人、工程师那方面的工作的确是放弃了。

澎湃新闻:《复苏人》有没有影射当下的现实?

永城:其实是非常多的。我做机器人研究的时候,就有一个冲动,要去幻想未来的社会:一百年两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以后人类在干什么。这也是我们经常在实验室里聊天聊得最多的话题。那个时候我还是会认为科技是一切,尤其你想,在斯坦福的实验室里,一帮书呆子能想象的一定是科技是一切,机器人是一切。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我意识到这些发达的科技其实什么都不是,其实都是人性的体现,就是人类想要什么,就把它弄出来,然后满足我们的欲望。《复苏人》这个小说是写五百年以后的社会,但我并不想侧重去写五百年后有怎样发达的科技,我想写的是五百年后的人会变成什么:就是我们怎样看待婚姻、家庭;怎么看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我认为,是我们的人性永远推动着人类去往未来发展,未来是我们自己造就的,而不是机器人、人工智能来决定我们的未来。

澎湃新闻:关于人性这部分,在这个小说里是怎么体现的呢?

永城:现在的人类希望到达的是发达的社会、发达的思想,但其实是非常统一化的。我们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所有这些东西,都要求一致,这样我们人类变成更平等的人。所谓平等就是我们不更喜欢谁或更讨厌谁。但是私人关系本身就代表着不平等,你愿意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不愿意跟你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当一群人表现出一种倾向,那就变成歧视了。现在的社会就是希望打破这个,达到绝对的平等。那从理工男的角度,有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我们都一样,价值观、宗教信仰、肤色所有这些都一样,那就不存在歧视的可能性了。所以《复苏人》描绘的未来完美世界就是这样的。但会有什么问题?大家读了之后就会发现。

故事不光是讲五百年后的人类社会是什么样的,还讲的是我们怎么到达那个社会。它通过几个复苏人同时醒过来——不同世纪的人,21世纪、22世纪、23世纪的都有——他们的故事凑到一起,我想看到的是未来的人类是怎么从今天的人类变过去的。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这几年的科幻热潮?

永城:我觉得特别好。第一可能会激发科技往前发展,另外很重要的是社会性的探讨。很多人会通过科幻来思考,未来有这么多高科技,有的高科技是有利于我们的,有的是不利于我们的,那我们现在要不要修正我们的行为。我这个小说就是要反思,我们现在努力方向是不是正确的,这可能是科幻作品能带来的更大的价值。

澎湃新闻:科幻小说是一种类型小说,你觉得从写作的角度,会有一些套路吗?

永城:其实说老实话,我读过科幻小说,但并不是特别多,我读得更多的是纯文学和悬疑小说。我觉得悬疑小说的套路跟我更近,尤其是国外的欧美的、日本的。我喜欢欧美的多一点儿,我有点不太喜欢日本的。我不喜欢日本小说里人物设置那么阴暗变态,我觉得还是健康点比较好,要杀人就正常地杀,别用特别奇怪的动机杀人。

我觉得,类型小说无所谓不要有一个特别强的目的,比如在写这个小说时要展现一个特别非人的东西。比如推理小说,我就是想搞清楚作案的过程,我就沉迷于其中,对其他的我都不关心。因为我看小说还是看人,科幻小说有时会犯的错误是人物太单薄,主要就是让人物刻意地去完成那些高科技的幻想,那我就觉得没意思。

我自己是学理工科的,你给我看那个高科技东西我首先就觉得不可能,是胡说八道。比如你都没弄清楚虫洞是什么,你就写了一堆虫洞。国内的科幻小说比较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国外的倒还好,因为国外很多都是学物理的人去写科幻。我在写这个小说的时候,也没把它当科幻去想,我就是有了这么一个设置,五百年后的人类当然会有这些技术,但我更关心的是这些人发生了什么,人的反应和动机是我更感兴趣的。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