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衡城市研究|北京朝阳区医院的患者从哪来:非主流透视贴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 凝子 曾荣俊 刘杨 褚峤
2017-05-02 12:45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上次去医院看感冒,早上8点到,已经没有号了。天真的我真是低估了人民去医院的热情,心里始终愤愤不平。这时职业病发作,掐指一算,这些人都来自哪?哪个医院人少一点?有这么多医院,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看完病,于是跑回单位,洋洋洒洒写了需求,交给程序员哥哥跑数据。

想了很久,也查了很多资料。医疗这个话题太大,我这点研究根本不算什么。加上没有更细致的的医疗统计数据,所以只能用手机和路网,从另一个角度,来洞察一下北京医院的情况。

当然,感谢朝阳区委提供的一手医疗机构数据。这次我们先以朝阳区为例子,洞察方面包括覆盖范围,各类医疗设施覆盖范围、不同时段医院人流变化以及典型医院的人都从哪来(虽然普通,在医疗相关的公开渠道,应该找不到其他数据了,偷笑)。

数据概况

2015年4月、7月,剔除周末与节假日,中国移动北京地区手机数据,共计595G;

2016年12月,高德POI数据(朝阳区),共计228905条。

朝阳区医疗设施统计数据。

三级医院比重仍然过大

截止2016年底,朝阳区各类医疗机构达到1447家,床位2.38万张。其中三级医院17家、二级医院30家,社区服务中心48家,覆盖全区42个街道,各类医疗设施803家,美容、口腔医疗诊所占20%(口腔和美容有这么大需求?),药房795家。

床位数是一个重要指标,朝阳区3级综合医院床位数10511张,占全区总床位数44%,超过《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中30%的标准。可见,朝阳区卫生医疗设施数量整体呈金字塔结构,而公办三级综合医院仍是全区医疗资源的主要力量。康复、护理等机构严重不足。

图1 朝阳区各类卫生医疗设施占比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三级、二级医院及专科医院理论与实际空间分布对比

在公共服务设施分配标准中,医疗设施的配置是按服务的人口数量进行不同等级医院的配置。所以,从理论来说,有一个理论服务半径。实际上,医院覆盖的范围是否服从理论呢?

我们可以根据每千人床位这个指标,利用床位数、人口密度、路网计算得出理论覆盖范围。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朝阳区现在千人床位数达4.87张,人口密度指医院所在交通小区的人口密度(手机信令数据计算而得)。所以,理论服务半径的计算公式为:

而实际半径,则直接通过挖掘在医院附近的基站(包含或只有微蜂窝)的数据,来推算就诊人口。通过就诊人口的居住地,看医院的实际覆盖范围。于是得到图2。图2为朝阳区二三级医院及专科医院的理论服务范围与实际服务范围的对比图,由于基站准确度原因,只挑选了32个二三级医院做实际的服务半径分析(还有15家医院由于数据准确度原因没有进行可视化)。可以看到几个特征:

1、四环以外的人口聚集区缺乏医疗设施的覆盖。来广营、亚运村、望京北部、石佛营十里堡、东坝、朝阳北路东五环以外、垡头等地区(图中红圈片区)均缺乏综合及专科医院的服务覆盖。朝阳区医疗设施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四环以外的人口聚集区或多或少缺乏医疗设施的覆盖。

2、医院的就诊来源主要但不限于医院周边。图1右中,红色部分是各医院就诊人口的主要居住地,但理论服务半径未覆盖到的居住区,主要就诊医院则不局限于一个。这些未覆盖居住区的就诊医院将在下文揭示。

3、某些外围卫生设施存在资源浪费情况。在人口密度较少的外围地区,理论服务面积非常大。以东北方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例,实际情况是,该院因地处偏远,虽床位数较多,但使用率有限。此类区域要注意医疗资源的浪费。

图2 朝阳区卫生医疗设施理论与实际空间服务范围图

(2)社区卫生机构基本覆盖

区内社区服务中心48个, 社区服务站221个,基本覆盖区内人口聚集区域。通过计算基于路网的15分钟步行覆盖范围,可看到覆盖范围较为均衡,四环内基本达到全覆盖。但由于缺少社区医院的其他数据,对其服务质量无法做出准确评价。

图3 朝阳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空间分布图

(3)急救站没有全部覆盖;诊所、药房与人口分布关系密切

根据国家《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急救站服务半径为3-5千米,本报告取急救站服务半径为5千米来看空间分布。区内急救站共6家,分布较不均衡,基于路网计算的5km区内覆盖范围仅占全区面积的40%。其中望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四环东南外、北苑-来广营片区没有在服务半径内。

图4 朝阳区急救站5km覆盖范围图

本区普通、专科内诊所共432家,以东三环附近分布最为集中,主要在呼家楼、建外等街道具有较高密度。基于路网对诊所5分钟步行覆盖的服务范围计算,区内诊所服务范围的覆盖率整体偏低,二、三环之间覆盖率相对较高,但仍不足50%。

图5 朝阳区诊所分布热度与5分钟步行覆盖范围图

根据高德2016POI数据,朝阳区内药房共有796个,分布与人口聚集区有较大相关性,大屯南部、小关、香河园、望京街道,区中部的八里庄、六里屯街道,区南部的双井、劲松、潘家园、垡头街道药房分布密度较高。

图6 朝阳区药房分布热度与5分钟步行覆盖范围图

就诊人口情况

(1)二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本外地就诊人数分析

通过提取医院周边及医院内部的信令数据,可以大致计算2015年4月一个月内,医院人流的大致数量与外地人占比。从下图可以看出,朝阳医院和安贞医院、华府妇儿医院就诊、航空总医院就诊人数总量较多,综合医院比专科医院就诊人数多,3级医院整体比2及医院就诊人数多。

而就医的外地人,朝阳医院、安贞医院、华府妇儿、三环肿瘤医院、航空总医的外地就医人数最多,而从外地人占比来说(图7、8气泡大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4%)、北京麦瑞骨科医院(44%)、朝阳急诊抢救中心(31%)、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27%)非北京就诊人数占比较大。三级综合医院非北京就诊占比基本分布在20%-25%之间。

图7 朝阳区三级医院就诊人数与非北京就诊占比图

(2)二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日均24小时人流分析

工作日

通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出二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的日均24小时人流时序图,可以看到,三级医院的人流趋势较为一致,9点、14点均有一个人流高峰,除开朝阳医院、垂杨柳医院、航空总医以外,其余三级医院下午人流量均比上午少。而这三家医院的人流指数全天均偏高,朝阳医院下午高峰期人更多,垂杨柳与航空总医在18点甚至还出现了一个小高峰。

在人流方面,二级医院没有一致的趋势,朝阳妇幼保健院、首都机场医院等公立医院在上午、下午各有一个小高峰。美中宜和、和睦家、华府妇儿等私立医院一天中则没有太大波动。推测原因可能是,私立医院挂号方便,号源充足。

图9 二三级医院工作日24小时人流时序图

周末节假日

图10中说明,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周末节假日日均人流有所下降,但也有少数医院人流上升。涨幅最高的是俪婴妇产医院(26%),降幅最高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8%),朝阳医院、安贞医院、航空总医等平日人流较大的医院的降幅不大,分别为-12%、-9%、-10%。

图10 朝阳区二三级医院周末节假日与工作日日均就诊总量涨幅

图11中周末、节假日各医院的人流时序图挑选几个代表性医院进行高亮显示,可以看到各二三级医院的人流时序变化与工作日比,变化规律没有呈现一致性。但三级医院中,早上10点依然呈现波峰状态,二级医院变化没有明显规律。

图11 朝阳区二、三级医院周末节假日24小时人流时序图

(3)典型医院就诊来源分析

取三级综合医院及典型的三级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为典型医院来分析其就诊人口来源。

在缺乏医疗设施的东四环及东五环外,这两个片区的医疗需求主要由朝阳医院、武警总队医院、民航总医承担;同样缺乏医疗设施的东南五环外的垡头等地区,医疗需求主要由垂杨柳本部承担;来广营片区则由航空总院、安贞、中日友好等医院承接了现有就医需求。

靠近市区的亚运村地区,由于交通较为方便,所以能被306医院、安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较好的覆盖。而远离市区的东坝片区,覆盖其片区的医院数量多、每个医院就诊量小,显得东坝片区的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航空总医、中日友好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区外天通苑居民的医疗需求。

专科医院(儿研院与肿瘤医院),由于其医院属性,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热度较低,相对于综合医院更加均匀。其中,外地就诊比例最高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外地就诊主要来源于河北、内蒙、山东、山西等省,河北廊坊、保定、张家口等城市就诊人数最多。

图12 各典型医院就诊人口居住地分布图

结论

好了,说了这么多,主要结论有:

朝阳区的二三级医院服务范围没有覆盖到,有的地区却可能有资源浪费的情况。

就医外地人口占比大的集中在专科医院,特别是肿瘤医院。

在二三级医院医疗资源没有覆盖到的区域,居民通常会选择空间距离较近的医院,导致被选择的医院覆盖范围沿交通干道扩大,从而引起就医人数过多、非通勤交通需求增加等城市问题。

朝阳区内还承接了较大的区外医疗需求,主要来自我们大回龙观。

三级医院每日的人流量较二级医院更有规律,且都处于高位。

专科医院就医人员来源范围大,热度较低,即空间分布更均匀。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不要没事跑医院。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