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东提出“十三五”教育新目标: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王倩 粤教宣/金羊网
2017-05-02 08:57
教育家 >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教师节期间曾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创建教育强省,争当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打造南方教育高地”,成为广东省当今和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总抓手。教育惠民不仅是直接成为百姓福祉,更加为广东实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为了促进均衡、保障公平,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省广大人民,“十二五”期间,广东大幅增加教育财政投入,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全省教育投入达1.2万亿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08倍。

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要实现教育公平,首先要解决教育均衡。广东不同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缩小区域、城乡、学校间的教育发展差异,广东进行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幼儿园规范化建设,达标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公益普惠幼儿园比例达73%以上,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本实现全覆盖。全省121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全国第六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的省份,全省教育发展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教育精准扶贫阻断代际传递

习总书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要求,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近年来,广东实施了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惠民工程,统筹完善义务教育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建档立卡学生免费和生活费补助政策。2016年共下达学生资助各级财政资金5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61%;受助学生约294万人次,比2012年增加55万人次。

有效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

广东2016年正式开展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随迁子女接受教育和异地高考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非户籍义务教育学生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52%。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还将在公办学位不足的地方鼓励政府通过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方式,保障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权利。

同时,广东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在校残疾学生数有较大幅度增长。每年,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也帮助大量“寒门学子”跨越鸿沟,走进名校。

全省乡村教师月薪超4000元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从2012年起,广东省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用于实施“强师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进一步落实,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素质稳步提升。实施农村边远地区和山区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人均每月获得不低于800元的生活补助,有力推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在多项政策的扶持下,乡村教师贫困的状态总体上已经得到改善。比如师范生本科毕业后下到农村学校工作,即可享受“上岗退费”,上岗几年退几年学费(至学费清退完全)。从2014年,全省农村中小学(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的平均月收入就已超过4000元,乡村教师收入甚至超过了一些县城的公务员。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广东教育不断攻坚克难,进入“十三五”,广东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目标——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未来五年,广东将构建高品质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发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现更高水平的九年义务教育,探索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发展,全面推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直接分配制度且分配比例不低于50%,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继续实施省属及珠三角中职学校面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招生”;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积极落实广东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及后续行动;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继续办好内地民族班,推进组团式人才支援和精准校际结对帮扶工作。

(原题为:《“十三五”广东教育新目标: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