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多年系列“一号课题”形成“组合拳”,留下一批制度成果

澎湃新闻记者 臧鸣
2017-05-04 10:2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3年上海的“一号课题”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2014年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是“科创中心建设”,2016年是“补短板”。

在5月3日举行的上海市委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几个课题是有机联系的,抓住了干部这个决定因素,着力夯实基层基础,聚焦城市今后发展的动力支撑,同时着眼于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水平,形成了一系列一号课题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组合拳”。

一号课题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

尹弘说,本届市委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制度,每年确定一些重点调研课题和重点推进及督查工作。通常来看,每年确定的课题数量不等,但一般排在第一的调研课题是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直接担任课题的负责人来研究推进的。

从这几年的选题情况看,重点课题都是把中央要求和上海实际相结合,把推动上海当前改革发展和谋划长远相结合,把推进工作和增强市民群众的满意度相结合。选题涉及的都是全市改革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有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些重大问题解决了、突破了,就可以有利地推进某一方面、乃至推进面上整体工作。

比如,2013年“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作为“一号课题”;2014年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2015年是科创中心建设;2016年“一号课题”叫“补短板”,主要是围绕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涉及城市安全、城市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研究、突破解决。这几个课题是有机联系的。

尹弘说,从几年的实践来看,课题研究对于推动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仅仅推动全年的工作,还可能影响到上海全局,解决一个时期需要突破和致力于解决的一些问题。

“新官得理旧账,我们不推诿”

“一号课题”如何形成?

尹弘解释说,抓课题研究,重点是为了解决问题。主要是觉得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有的是积累已久,有的是工作思路遇到新的挑战。所以,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问题必然是存在的,看不到问题、不解决问题,实际上本身就有问题。

首先要找准问题。找准问题关键真要扑下身子,从第一线去感受、去发现。像补短板的课题,市委主要领导一段时期内到一线调研,把听到、看到的最原始的情况进行梳理。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题,整个调研组用了四个月时间,走访了150多个街道乡镇、200多个居村,座谈访谈4400多人次,充分听取基层的各方面意见,把各种意见汇总起来,形成了我们需要重点推进的若干重要问题和工作举措。

另外,我们在一号课题调研过程当中,也要正确看待问题。许多问题的存在要历史辩证地看,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看待这些问题。新官得理旧账,我们不推诿,在自己手里能够解决的问题绝不给下一任。要有担当,多算国家账、长远账,考虑全局,不打小算盘,不拘泥于目前局部利益的得失,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突破。

“一号课题”形成一批制度成果

对“一号课题”所形成的成效,尹弘表示,上海因此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在推进工作的同时,有些举措、制度固化下来,有些通过地方立法基本形成了制度安排。

一是建立专门的推进机制。比如,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课题,也是一个规划,在国家层面和市级层面建立了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工作推进小组,这样就保证了整个工作推进得比较协调、有序。比如,补短板中的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五违四必”、河道整治、环境整治等,我们每年确定考核目标,每季度开现场会,举一反三、重点督察来推进落实。这两年每个季度,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会率队到一个点上,总结点上工作、部署面上安排、检查考核进度,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推进的举措。

二是将一些重点课题转化为重点推进和督查工作紧抓不放。比如,基层社会治理已经推进了四年,形成一些制度化的文件,有些可能升级到法律。补短板已经连续第三年了,交通整治明确内容也是第二年了,这些都作为市委的重点工作来抓紧推进和落实。

另外,边推进落实边完善制度。比如说,科创中心建设“人才新政20条”经过一年的实践,进一步出台“人才新政30条”。因为有些条款好看不中用,需要调整;有些没有设定,实践中提出许多新的诉求,需要抓紧补充新的政策。

上海正走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

“几年下来,无论哪个一号课题,工作推进当中都取得了成效。” 尹弘举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已选拔各类年轻干部415人,市管干部55岁以上的比例从2013年50.6%下降到目前的38.1%。各区换届以后,党政班子平均年龄47.6岁,比上一届下降2岁。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街道强调三个“公共”,即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这三方面的责任得到强化,基层力量显著增强,服务管理能力有了提升,特别是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共治的格局基本形成。应当说,上海正在走出一条社会治理的新路。这两年,通过外环内禁燃烟花炮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难点工作,基层力量得到了检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这当中很重要一条是因为基层有了很好的战斗力。

“科创中心建设”方面,科创“22条”出台以后,在大科学设施装置的落户、国家实验室的筹建、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功能型平台的建设、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等方面都有了突破。以申请永久居留为例,制定政策以后申请增长了8倍。外资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了400余家。

“补短板”这两年重点在环境整治方面,特别是“五违四必”拆建方面,提升了干部的精气神,也让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2015年-2016年全市拆除违法无证建筑超过6500万平方米,今年一季度拆除2000万平方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