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作为首任校长,严复对北大做了哪三件影响深远的事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实习生 竹君
2017-05-04 14:09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5月4日,既是五四运动纪念日,也是第一任北京大学校长严复就职之日。

为纪念近代杰出思想家、翻译家、北大校史上的第一任校长严复先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严复翰墨馆共同举行“严复与北大”专题展览。展览于2017年5月3日—15日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东门展厅举办。

严复,字又陵,福州人,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严复是开眼看世界、引进西学第一人,他创立了近代译学理论,倡导全民素质教育,翻译讲授西方逻辑学,倡导著作权和版权保护。严复先生的《天演论》、《国富论》等八大译著和评论,在思想界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严复与北大展览。本文部分图片由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摄

本次展览以“必有海权,乃安国势——海军先驱”、“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首掌北大”、“说实话,求真理——笔醒山河”为三大主题,辅以“严氏一门,传奇家史”的严复家族介绍,以真迹、图片、影印材料等从严复一生行迹中截取片段。

展览现场

此次参与展陈的展品主要有三大类:老照片和书札的影印资料,如挂在展厅四面墙壁的不同时期的严复的照片和《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和《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其中,《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是据北京大学校志稿翻拍,不同时期的老照片也几乎都是从老资料中翻拍放大。

部分影像资料展品

陈列于展厅中间展柜的资料大致有三种:严复致李经方信札、临苏轼书法;《天演论》、《原富》等严复八大译著的早期版本;还有其他人研究严复的著作。

展品,严复的墨迹及其早期译著

关于此次展览的缘起,策展方、严复翰墨馆的郑志宇介绍道:“这个展览从去年开始筹划。北大的党委书记到我们馆来参观,他看完之后很震撼。明年北大120周年校庆,要陆续地把北大过去的校长做一个回顾,我们收藏的资料正好能填补他们的一些空缺,所以他希望我们来做一个展览。”

关于这次展览的价值,郑志宇认为“严复很有名,但是大家似乎都不是特别了解他,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比如他的一些著名文章和八大译著,传播严复的思想。严复先生的精神及著作是一根意义极其深远的纽带:是中西方文明的纽带,是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纽带。另外值得一提的,也是北大人与八闽大地的重要纽带。这次展览主要面向北大师生,展现严复的教学生涯和他对北大的贡献,我们也会跟北大有更深的比如学术方面的研究合作。”

严复的后人严孝潜也出席了展览发布会,他退休之后一直在收集严复的日记、信件、手稿等等,已出版《严复的一生》一书。他向澎湃新闻透露了严复后人的情况:“严复和北大渊源很深,他的后人也有很多在北大求学、任教。台湾的李敖说严复的家庭代表了中国的历史传统,我觉得很对。严复本身是爱国主义者,他的后代,比如大儿子、三儿子,解放之后做了市长,由爱国人士变成了民主人士,严复的孙子有的做了地下工作者,解放以后到台湾去了,后来壮烈牺牲。严复和他的家,就代表着中国近代以来时代精神的变化。”对于这次展览,严孝潜认为非常有价值,“现在如果不专门去学,就无法了解严复对中国文化的重大意义,这个展览向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不过如果真的对严复很感兴趣,最好还是去福建、天津看,毕竟他在那些地方度过了人生最长的时光。”

此次展览由为强调严复与北大的关系,所以严复为北大写的两个说帖均全文翻拍下来悬挂于展厅正中墙壁。

“曾以一己之力救北大于危亡之中”

作为戊戌变法新政之一,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图为1903年京师大学堂仕学、师范师生合影

1912年5月4日,原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严复正式就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任命书上由大总统袁世凯盖印,内阁总理唐绍仪和教育总长蔡元培署名。早在京师大学堂创建之初,严复就被视为总教习最佳人选。但直到14年后,58岁的严复才出掌中国最高学府。从5月当校长,到10月辞职,严复在首任北大校长岗位上仅五个月,但是他对于北大则意义非常。

采访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说:“严复至关重要。他做了三件对北大有深远影响的事:一是主持了北大改革,归并了科目;规定在校教员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开设外语和西学课程。二是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收并蓄,广纳众流’,开启蔡元培办学思想之先河。三是顶住了教育部停办北大的压力,保住北大存在。

其中,“保住北大的存在”尤为曲折。

1912年6月2日,财政部通令京内外各衙门,“凡薪水在60元以下者,照旧支给,其在60元以上者,一律暂支60元。”这条命令在北大引起一片混乱。

严复忧虑之极,他认为“学校性质与官署迥殊,强令从同,立形窒碍”。为此他撰写《上大总统和教育部书》说帖写道:“为今之计,除校长一人准月支六十元,以示服从命令外,其余职教各员,在事一日,应准额全支,以示体恤,而昭公允。”建议被采纳,北大教职员工薪水全额发放。

教育部高官显然对严复不满。1912年6月底,教育部出现解散北京大学的传言;7月7日,教育部突然下达停办北京大学的命令。教育部称:该校学生班次虽有增加,但毫无成绩可言,国体变更之后,社会各界对该校均表示不满,遂决定停办。

严复大为愤慨,向袁世凯和教育部提交了一份《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及《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不可停办帖指出“全国之大,必有好古敏求之士,从而为之者,即使向往无人,亦宜留此一线不绝之传。”

据理力争之下,7月10日,教育部取消停办动议。7月29日,英国教育会议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及其附设译学馆均为大学,伦敦大学也宣布承认北京大学。国际社会间接地肯定了严复的办学成绩。

8月,严复在春季向华俄道胜银行所借为期半年的7万两借款即将到期,而国库空虚,学款仍无着落,遂四处奔走,向英国汇丰、法国汇理、华俄道胜等银行商借学款,均遭拒绝。

8月26日,为尽快筹措办学经费,以便秋季开学之需,严复又向比利时在华开设的华比银行商借20万两贷款,除偿还道胜银行将到期的7万两借款外,其余的留作秋季开学经费。

9月中旬,严复又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顾问。在严复为北大存亡奔走过程中,他与教育部矛盾越来越多:教育部官员对财政部减薪令后,本部员工薪水只能月暂支60元,北大教师却还能全额支付,嫉妒不已;现在严复被聘为总统府顾问,他们便以此违反了教育部“关于北京大学职员不得在校外兼职”的命令,拟更换严复校长职务。

严复在9月下旬写信给外甥女何纫兰,谈及此事原委:“大学校事虽麻烦,然舅近者日必到校,实是渐已就绪,可望实力进行。不幸教育部多东学党人,与我本相反对;部薪析半,而大学堂全支,已是气愤不过。近又见舅得总统府之顾问官,以为月入必丰,于是更加媢嫉,百般设法动摇,欲令部中将大学校长更易。”

与教育部有隙,加上《国风日报》和《北京新报》造了许多谣,现在又风闻教育部要换校长,作为自尊心极强的学者,严复绝不肯受辱,遂在10月7日提出辞职。

多数学生得知严复辞职,欲加挽留,几成风潮。教育部发通令将更换校长的原因归结为“因严校长新授总统府顾问之职,责任繁重,若再以校事相属,恐有顾彼失此之虞”。且称赞严复“学问资望,世所钦佩”。有学者分析,教育部对严复几次反复刁难,实质上是以教育总长范源濂为代表的留日派,对严复的排挤。不过考证史实,1912年7月7日,教育部发出“结束北京大学校办法”时,教育部长乃是蔡元培。三天后,该办法被停止。又四天,蔡元培本人辞职。由蔡友人、副手范源濂于7月26日继任。蔡回忆录曾述:“民国元年我在教育部时,请范君静生(范源濂)相助,我偏于理想,而范君注重实际,以他所长,补我之短。”

现在看来,第一任北大校长严复其实是被卷入了民初政治斗争的漩涡中:早在辛亥之前,他就曾是革命党的重点攻击对象;武昌起义后,他又曾被选为袁世凯的谈判代表,在作为南方革命党人代表的教育部长蔡元培及其友人范源濂看来,严复并不是自己人。

1919年7月,此事多年后,严复在信中私下评价蔡元培:“蔡孑民人格甚高,然于世事,往往如庄生所云:‘知其过,而不知其所以过。’偏喜新理,而不识其时之未至,则人虽良士,亦与汪精卫、李石曾、王儒堂(正廷)、章枚叔诸公同归于神经病一流而已,于世事不但无补,且有害也。”

1912年5月任北大首任校长,10月辞职。五个月里,严复任期虽不长,但为北大之存续,功不可没。5月4日,既是五四运动纪念日,也是第一任北大校长严复就职之日。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