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田沁鑫带领上戏学生再度《狂飙》,16年后激情和青春都在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7-05-06 19: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狂飙》剧照。本文图片 刘佳奇

“时光荏苒,人生骇跃16载。《狂飙》上海戏剧学院重排,里面的激情和青春都在。就似人可以老去,就像艺术精魂不朽。”

5月5日晚,这版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联合出品的青春版《狂飙》在上海戏剧学院上演,成为今年戏剧谷开幕大戏。演出前,导演田沁鑫写下了这句话。

导演田沁鑫女士、表演艺术家焦晃和表演艺术家奚美娟(从左到右)出席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式。

16年前的2001年,“五四”青年节,年轻的导演田沁鑫带着一群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演员,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了一出热血沸腾的《狂飙》,从此在中国剧坛留下浓重一笔。16年后,当年的演员辛柏青、朱媛媛、袁泉、陶虹、师春玲俱已成名。而导演田沁鑫带着又一批年轻的上戏学生,以及强大的幕后团队,创作了一版在视觉审美上完全迥异的《狂飙》。其间不变的,是当年“狂飙突进”中的“激情和青春”。

8台高清摄影即时投射的“半电影化戏剧”

《狂飙》讲述了众所周知的“国歌词作者”,同时却少为人知的天才艺术家田汉一生,以他四段凄婉爱情为主线,回顾了中国早期戏剧发展的历程,把观众带回热血沸腾的狂飙年代。

对于剧名,田沁鑫曾说,“早期为中国话剧做出努力的人们,他们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西方像狂飙突进时代。田汉在戏剧创作生涯的早期和中期,曾自诩为‘席勒’,称郭沫若为‘歌德’。歌德和席勒都是狂飙突进时代的代表人物。而新文化运动的这批人,都受到了狂飙时期的影响。‘狂飙突进’也很契合反映田汉和那一代的戏剧人。今年是中国话剧110周年,我们也希望,在今天的中国,在这样一个时代面前,多一些筛选、学习西方的创新能力。”

16年前,这部《狂飙》以狂飙突进的创作姿态,热血激情的舞台面貌,震撼了很多观众,也成为田沁鑫的代表作品。而16年后重排,田沁鑫却认为,当年因为对自己写的剧本太过偏爱,在舞台呈现上显得唯美,并且“半成品”。

因而这一次,她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复排,而是想尝试做一次“狂飙突进”的舞台实验:运用视觉技术,展现一个激扬的民国,互动一场现代的审美。

田沁鑫的实验在于做一个“半电影化的戏剧”。随着德国邵宾那剧团《朱莉小姐》等作品的引进,在欧洲兴起的舞台实时影像投射日益被国人了解,也在国内舞台出现了潮流性并劣质化的“滥用”。但田沁鑫想在自己的这部作品里,能够真正通过此技术打造“电影”质感,让科技为艺术所用,突破舞台的形式和边界。

她称其为一次“带着课题的探索”:“如果这个完成了,哪怕有瑕疵,但是这个技术如果在舞台上有可能出现,对于这个戏的意义来讲就不同了。”

于是,舞台上出现了上下两层6个空间,实时地捕捉舞台画面并即时剪辑呈现。8台高清摄影,投射到7个成像面上。摄影师亦是演员。创作者精心排列的舞台细节,最终以电影质感的黑白影像呈现。影像和舞台表演同步进行,影像放大了舞台的表演,“从发丝到衣摆,从眼睛到灵魂”,展现了田汉和几位女性间的丰富情感。舞台的时空,也得以有了无限拓展。

《狂飙》的剧本依然是原来的摸样, 以田汉参与创作《乡愁》、《莎乐美》、《一致》、《日本戏》等作品为连接,设置了五段“民国戏中戏”的结构,将田汉与四位妻子的情感故事穿插其中,人生轨迹浓缩于戏中,带出一部中国戏剧发展史。只是,这些“戏中戏”也通过多媒体有了新的处理,诸如《莎乐美》被实时剪辑成一段黑白影像的戏剧表演。

“我们和《朱莉小姐》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的《狂飙》会有东方的写意精神。”田沁鑫的这句话,也正是这一版《狂飙》在多媒体影像技术学习实验的维度上,最成功的地方。

青春版《狂飙》是一次“带着课题的探索”

不过,以多媒体影像为主导的舞台实验,没有技术支撑很难实现。 据说,由于操作难度大、磨合时间短,在呈现之前,田沁鑫导演也是为其捏了一把汗。但国内一流的幕后团队,还是为这种高难度的技术实现提供了可能,也让《狂飙》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半电影戏剧”的质感。

在这部剧中,几位主创功不可没。视觉总监是与田沁鑫导演合作过《聆听弘一》、《北京法源寺》等作品的老搭档萧丽河。服装指导是凭借《功夫》获得金马奖最佳造型奖的陈顾方。多媒体设计是交互媒体艺术家张笑帆,他曾经在《三体》《盗墓笔记》等作品在舞台多媒体跨界上做出了重要的探索。而舞美设计沈力和灯光设计谭华都是上戏老师,为这部作品的视觉呈现增色不少。

《狂飙》当年的演员阵容今天看来依然挺让人“热血沸腾”,除了辛柏青主演的田汉,青梅竹马的“渝”由朱媛媛饰演,为纪念渝而结婚的“林”由师春玲饰演,火热纠缠的第三任妻子“维中”由陶虹饰演,携手终老的“安娥”由袁泉饰演。

而这一次青春版,除了上戏毕业因为《爱情公寓》为观众了解的金士佳演出田汉之外,其余的女性角色都由上戏大二到大四的表演系学生担任。年轻的演员们的表演虽然显得稚嫩,但干净的气质和真挚的表演却也符合剧中人物。影像也放大了这些20岁左右年轻人的美好。

作为一部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导并出品的作品,青春版《狂飙》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实验,也是很多课题的实验。上戏院长黄昌勇表示,此次《狂飙》的复排和公演,是对学校育人模式做出的一次新尝试、新探索。在上海四场公演之后,这部剧6月中旬还要赴北京在国家大剧院公演4场。

“我相信这次实验将为上戏未来在学校演出、毕业演出等方面带来新的思考,我们尤其希望从明年开始,校园演出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娱自乐,而是要与市场接轨,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和公众的检查,以此来倒逼学院人才的培养。”

最后附上名剧展演的戏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