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心想︱美国社会学会会长是如何选出来的?

陈心想
2017-05-08 10:19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书评 >
字号

美国社会学学会成立于1905年,至今已经一百一十二年,会员数由一百一十五人发展到现在的一万三千余人。作为一个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学术团体组织,其会长的产生和领导团队的换届制度及其演变过程,对我们学会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者不避浅陋,略述一二,请教于方家。

美国社会学会官方网站:社会学家何为

早期的美国社会学会

美国社会学的先驱于1905年底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成立了美国社会学会(当时的英文名称为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1959年改为现在的名字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缩写为ASA),翌年进行了第一次年会。

1905年年底的成立会议大约有五十人参加,选举了第一届会长和副会长及秘书:会长一人,即莱斯特·沃德,任期两年(1906和1907年),就任会长时,沃德已经六十五岁;副会长两人,第一位是威廉姆·萨姆纳,第二位是富兰克林·吉丁斯,任期六年(1906-1911),前者后来当选为第二位会长(任期为1908和1909年),后者为第三位会长(任期为1910和1911年);秘书为韦迪兹,他也是学会组织的最早发起人,任期四年(1906-1909)。

会长连任两年的制度于第五位会长之后废除,从1916年文森特作为第六位会长起,任期一年,不可再任。两名副会长的制度延续到1957年,自1958年罗伯特·法里斯起,都是一位副会长,与会长一起选举,且同样任期一年。秘书则一直为一人,任期则从一年到九年不定,不过现在规定为三年任期。

早期的会长大都为一些强势大学社会学系把持,其他学校的不满大概促使了提名委员会的改进。比如,从1924年到1934年十来年里,学会会长有八位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或者毕业生:埃尔伍德(1924)、帕克(1925)、托马斯(1927)、奥格本(1929)、博加德斯(1931)、巴纳德(1932)、路透(1933)和伯吉斯(1934),甚至1931-1935年的秘书布鲁姆教授当时也任职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罗伯特·帕克

对此,美国其他大学新兴起的社会学系的学人们感到越来越不满,于是开始私下游说、聚会、讨论,要改变这种芝加哥大学一家独霸的局面。这个背景也可以说是提名委员会得以成立的时势力量。1933年,学会第一次修改宪法和章程,确立了提名委员会要从广大会员中获取提名对象。1935年的会长为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时任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的斯图亚特·查品,也在这一年,对芝加哥派的反对达到高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长这一职位在社会学人中越来越被认为不是对一个学者的荣誉的授予和成就的认可,而是对权位的竞争。同时学人们感到学会正在偏离传统的学术研究品格。

会长职位的荣誉性质

会长的职位一开始就是荣誉性的。比如第一任沃德教授,被时人称为美国的“亚里士多德”,成就和声望一时无两,六十五岁时成为第一位会长也是众望所归。前五位会长都是美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中的顶梁柱,开路先驱。其后的许多人,至今我们依然很熟悉,比如罗伯特·帕克,他是芝加哥学派的奠基人,费孝通先生晚年还在写阅读帕克札记,又如威廉姆·奥格本,他的名著《社会变迁》经费孝通先生翻译,由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出版。

尽管有些波折,但会长的荣誉性质依然作为学会的传统继承了下来。我们能叫上来名字的大牌社会学家大都当选过会长,比如塔尔科特·帕森斯、埃尔文·高夫曼、罗伯特·莫顿、刘易斯·科塞、詹姆斯·科尔曼、迈克尔·布洛维、兰德尔·柯林斯等等。在北美的华人社会学家中,到目前为止,只有林南教授2000年当过副会长。

当然,不是所有的大社会学家都当过会长,比如著名社会思想家、以《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等著作闻名世界的丹尼尔·贝尔,以及“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提出者米尔斯等,就从未当过社会学会会长甚至副会长。

皮季里姆·索罗金

如果说社会学人把美国社会学会会长作为极大的荣誉,极好的一个例证就是皮季里姆·索罗金当选为会长。索罗金是俄裔社会学家,位居二十世纪的大师如斯宾格勒、罗素和汤因比等人之列。他既是俄国第一个社会学系的创建人,还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创建人,并任第一任系主任。他一生有无数传奇经历,出生于居无定所的贫穷农民家庭,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任临时政府总理秘书,曾两次入狱,一次是沙皇的监狱,一次是列宁政府的监狱,1922年被赶出俄国。他1930年在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供职六年后去了哈佛,1959年从哈佛退休。在他退休后,因为研究的领域转向非主流,逐渐被边缘化。此时,许多社会学人对这位大师的待遇感到越来越不满,于是发起选举他为社会学会长的运动。索罗金在七十六岁时成功当选了1965年的会长(年岁最高的会长,也是获选票率创新高的会长),1968年去世。社会学学会介绍他的文章里,把他当选会长作为其最高荣誉。

当选会长的标准和程序

既然作为极大荣誉的会长职位这么重要,那么当选会长的标准和程序如何呢?根据学会的标准,任何成员除了附属成员都可以有资格竞选。但是实际上的标准指标更多,根据社会学家们的研究发现,主要指标在学术产出,比如发表论文和出书的质量和数量,获得过的荣誉,曾经在各种机构的任职履历,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学界里声望,知名度(在公共机构很活跃、大家都很熟悉)等等。

哈佛大学官方网站对米歇尔·拉蒙特的介绍

美国社会学会长、副会长、秘书和委员会成员的选举要依据学会宪法和章程以及委员会的其他规定。近几十年的情况,会长和副会长都是提前一年选出并作一年的当选会长和副会长,之后正式任职一年。比如2017年会长哈佛大学的米歇尔·拉蒙特教授和副会长纽约大学的凯瑟琳·格尔森教授,是2015年选出的。大概在2015年3-4月份开始提名,5月15日之前发出投票,网上不少于三十天由会员匿名投票时间。6、7月份选定。8月份社会学学术年会,通常在年会闭幕时候(除非特殊时候在年会之前)开始成为候任会长(候任副会长),到2016年8月年会结束后成为正式会长。正式会长则成为过任会长(past president),是指刚卸任的一届会长,但依然在委员会里作为会员一年。

会长和副会长候选人有两种提名方式:一种是学会里的提名委员会提出名单,交给秘书,秘书去给被提名人联系,询问他们是否愿意竞选会长或者副会长。提名委员会有十一位成员,副会长是主席,其他十人也是普选产生。提名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的提名则是由候任副会长带领十二位普通委员做出的。

另一种是请愿式,公开提名,1973年开始,比如上面提到的像索罗金,由其他社会学人(当然也可以是自己)发起,找到至少一百位会员签名支持(其他委员成员至少要有五十名签名支持者),递交到委员会,委员会再投票决定最后两位候选人(不管是会长、副会长、秘书,还是其他委员会成员,都是两位候选人。决定两位候选人的具体做法还有待细究。

现任会长拉蒙特与我通信时曾说,上面说的学术成就、参与学会活动诸方面,提名委员会都会综合考虑,然后提名候选人,再放到网上公开匿名投票。如果两人票数一样多,则在公正条件下抓阄决定谁当选。提名委员会有十一位成员,副会长是主席,其他十人也是普选产生。提名委员会成员的候选人在由候任副会长带领十二位普通委员提出。网上电子投票是从2004年开始试行,五年之后决定在2009年正式运行电子投票,同时如果有人愿意用传统的邮递投票也可以获得打印的选票。

会长和副会长不管是候任、现任还是过任,都在学会委员会里。也就是说,每位会长和副会长都有一年的准备时间,继任正式会长,之后有一年的时间和现任及当选会长副会长在委员会里一起工作。这样每连续两届都有两年的重合时间,利于传帮带、稳定继替。比如,2016-17届的委员会由二十人组成,其中2016、2017和2018年三年的会长和副会长共六人,秘书和执行官各一人,再加上十二位普通成员。这十二位委员也是选举产生,每年换四人。所以每人任期三年,每年换掉四位。这样保持了每年都有有经验的委员至少十二人,占委员会的一半以上,新手七或八人,占一半以下。这样为换届过渡的连续和稳定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时间。

根据最近十届会长的资料统计,当选者的平均年龄为大约六十三岁(范围为五十六岁到七十岁),比最早的十位会长的年龄高大约四岁,功成名就者不可能是年轻人;女性会长数量占绝对优势,最近十位中有七位女性,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女权主义和女性社会学家崛起的成果的延续,最早一位女性会长是1952年的多萝西·托马斯教授。会长们当选时候的任职大学都是名校,这与最初的十位会长的情况一致。比如现任会长来自哈佛大学,副会长来自纽约大学,候任会长和副会长分别来自杜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社会学会官网公布的新一届会长候选人之一:玛丽·罗密欧

美国社会学会官网公布的新一届会长候选人之二:罗杰里奥·赛恩斯

跨越了一百一十二年的美国社会学会会长、副会长及秘书的选举,以及包括十二名委员会委员的选举和换届制度基本成熟,运作稳定。限于篇幅,本文只对美国社会学学会的会长及领导团队的选举和换届情况作了简略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到学会网站和有关研究资料了解具体细节。

尽管中美两国社会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而且美国社会学学会的选举也存在着成员投票参与度偏低的缺点,但其中一些制度和操作方法,可以为我们的学会和类似组织的制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