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天我们严肃地谈谈爱情,请问姐弟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 洪燕华 实习生 陆笑頔 陆婕宇
2017-05-08 20:3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我不顾一切,就算是执迷,我也执迷不悔。”

“和你哭又笑,哭又笑就好。”

“我会回来娶你的。”

爱情,一个永恒的命题。在张爱玲的小说里,在汤显祖的戏曲里,在张国荣的歌声里,甚至,在法国大选的花絮里,爱情不断地得到不同的诠释,落上不同的注解。

姐弟恋、同性恋等当下热议的现象该如何看待?如果结婚以后遇到真爱,怎么办?后王宝强时代,我们还有爱情吗?……

5月3日,一场以“三生三世也要爱”为主题的大型公益剧场式演讲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与政治哲人、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吴冠军为观众展开了一场关于爱情的思辨。

来!这次我们严肃地认真地谈点风花雪月的事。

教育学者吴遵民(右二)与政治哲人吴冠军(右一)。

第一幕: 爱情是什么?

“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价值观的相异,一百个人对此有一百种理解。有人认为是男欢女爱,两情相悦;有人认为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还有人认为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更有人觉得爱一个人就是彼此分享欢愉,分担忧愁。古今中外的小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无不在探讨这一亘古永恒的话题。”吴遵民分析说。

“爱情虽是一种情感,却也有其固有属性。首先是纯粹性,爱情应当是超越金钱和功利的存在,是精神和肉体的高度融合。其次是浪漫性,浪迹天涯的人会因为爱人的抚慰而不再孤独,腰缠万贯的亿万富翁会因为爱情一夜之间淡泊名利……世间的一切俗物会因为爱情而黯然失色。最后,爱情具有排他性。因为爱人身份的独一无二,你必须充分考量多重因素,做出抉择。”吴遵民说,爱情由“爱”与“情”两字组成,两种不同维度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变得立体而生动——“爱”因为“情”而生,“情”因为“爱”而更加深远。

第二幕 :爱情是一个“事件”

“爱情是一个事件,你毫无防备,突然陷入爱情。”吴冠军用英语做比拟,英文的表述说的特别好——“fall in love”,因为这个“fall”(跌入),你的生活完全被打乱重组,你遭遇了爱情。爱情没有衡量标准,你设定的条条框框也许会因为你遇到的这个人而被你全然摈弃。你没办法像选择咖啡或是红酒那样,决定糖度、纯度。

当遭遇爱情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有缺陷的、不完整的存在,自己是一个缺,而不是一个满。你忽然发现,你自己的某一块,却不在自己体内,而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且,爱情这个事件,具有重新组织你生命的力量,你忽然发现,自己之前所经历的那些事、太多痛苦,原来都是有意义的,这一切的发生,最后才造就了遭遇爱情这个事件的最终发生。那便是爱情重组生命的力量——原来自己兜兜转转,只为了遇见他/她,然后含着泪笑曰:“喔,原来你也在这里。”而你此后对爱情这个事件的忠诚(fidality),便使“偶然”变成了“命运”。

吴冠军说,今天这个时代的最大可悲,就是爱的“去事件化”。今天为什么那么多婚恋相亲网站?它们实际上取消事件的发生,直接把爱情商品化——人们像逛购物网站一样选择对象心仪的身高、年龄、地域、职业……这些选择把其他本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冰冷地降为0。人们把自己变成商品挂在婚恋网站上,贴上美好的“标签”,让自己这个“购物选项”变得显眼。

第三幕 :爱情是个“坏消息”

“爱情与理智与头脑无关,繁体的‘爱’字中间藏着一个心。”吴冠军说,人们说动心,说心心相印,说心上人,都在强调一个“心”字。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有句话:“The heart has its reasons that reason knows nothing of.”翻译成中文叫“心有其理,理性对其一无所知。”有的人离婚是头痛,有的人是心痛。庄子有言:“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失去爱情,就是精神层面失去了一块看不见但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活?心死了,人也不再是“活的”了,只是行尸走肉而已。

张国荣《当真就好》

小众电影《Chasing Amy》主题曲中有一句叫“Come make me laugh, come make me cry. Just make me feel alive.”有一句与之对应的中文歌词,来自张国荣的《当真就好》——“我往哪里找,像你这么好,和你哭又笑,哭又笑就好。”因为爱情里的哭又笑,你才真正是一个活着的人,就算爱情最终失败,但它让你活过!正如《牡丹亭》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吴冠军说,爱情是个坏消息,在爱另一个人时,你给了他或她摧毁你的权力,并信任他或她不会使用这个权力,这是爱情灾难的一面。爱情是个坏消息,但正因为这样的坏消息,你才活得像个人。

第四幕:真爱只与情感有关

“有些人一辈子把喜欢放在心里,没有机会去表白。每个男生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心仪的女生,这一段感情与其说是对那个人的,不如说是对你自己的。这样的感情即使不成功,你对得起自己付出的这份感情就好。”吴遵民表示。

真爱具备两个基本特征:首先,真爱仅仅只与情感有关,而不与任何所谓功利的因素挂钩,比如权力、地位等。其次,真爱有一见倾心、一见钟情的成分,但是所谓的真爱远远超越上述的界限。

真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说又不敢说,想见又不敢见,是拥有羞涩不安心情的爱。
吴遵民举例说,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男女主角两人地位悬殊,相识也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是两颗年轻的心相互碰撞。一见钟情并不能说明这就是真爱,但最后,当邮轮撞上冰山,唯一救生的木板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两个人都选择自己沉没。把生留给最爱的人,把死毫不犹豫地留给自己,这就是真爱。

第五幕:99.99%的初恋都是不成功的

“林徽因16岁那年,父亲带她去英伦游历。16岁的姑娘会遐想有人陪她说话、有人给她讲故事,她更遐想有一个人会爱上她。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人出现了,是徐志摩。”吴遵民说,林徽因和徐志摩一见钟情,但是,徐志摩是结了婚的人,随着结发之妻张幼仪来到英国,用哀怨甚至是绝望的目光注视着林徽因的时候,林徽因颤抖了。后来,林徽因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分手信: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诽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 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志摩,我理解您对真正爱情幸福的追求,这原也无可厚非、我但恳求您理解我对幼仪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实是好的,您说过这不是真正的爱情,但获得了这种真切的情分,志摩,您已经大大有福了。 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 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 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林徽因、徐志摩和泰戈尔合影。

“当年的林徽因只是一个16岁的姑娘,她不具有这种抗压的能力,无法对抗社会、违背父命,她不能做出自毁清誉的举动,现在看来林徐注定是一场悲剧。”吴遵民总结说,“爱情的来临是偶发的,可遇而不可求,来无踪去无影。当爱情真正来临的时候,是需要勇气、魄力,乃至于智慧的,这也是为什么初恋99.99%都是不成功的。”

第六幕:后王宝强时代,我们还有爱情吗?

我们处在一个商品化物质的社会,我们是否还期待和相信爱情?

吴遵民给出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真爱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为了物质生活而斤斤计较,那终究称不上是真爱。真爱的价值远远超过物质,超越自我。他仍然坚信真爱的存在和力量,值得去追寻为了真爱而执着追求的勇气。他甚至认为,即使真爱离你而去,但人的一生若真有过这样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也不枉此生。

第七幕:姐弟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欲望和爱究竟有什么不同?结婚之后遇到真爱怎么办?同性恋是否应该受到认可?姐弟恋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两位吴教授对社会热议的爱情问题做出了回答。

问:同性之间的爱情应该像异性恋一样平等地受到公众认可,供人们选择吗?

吴冠军:同性恋本身不是问题,爱情是理智、理性根本无从认知的那个力量。然而,我身边有不少年轻人,把自己“掰弯”只是为了去时髦一把,这是很可悲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外界的环境因素,而是出于一种内心的情感,那么,我觉得这样的同性恋者是没有问题的。并且,同性恋的感情比异性恋更艰难,爱情对他们来说更是一个坏消息,遇到真爱的概率更小,如果你爱上的一个人是直男或者直女,那绝对是苦恋。我很尊重同性恋者,因为他(她)们比我们要付出更多面对灾难和困境的勇气,而无怨无悔坚持他(她)的情感。

问:如何看待姐弟恋?

吴冠军:从情感上来说,姐弟恋完全没有问题,不同于师生恋,姐弟恋是没有伦理困境的。但是在现实的层面上,确实会有各种力量来阻止这段恋情。所以爱需要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阻挠,要用自身的力量去保护这段感情。姐弟恋中,女生付出更多,同龄的男生和女生在情商上差别很大,所以有时候女生会很累,女生应该考虑是否愿意并且下定决心和他走下去。

吴遵民:我觉得姐弟恋是很好的,男生有时也有一颗想要被呵护的心,成熟一点的女性有这样的作用。

法国新当选的总统马克龙和比他大24岁的妻子布里吉特。

拍于1993年的视频,马克龙在学校参演话剧,剧终后亲吻走到台上的他的老师布里吉特。

问:在爱情中总是担心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怎么办?

吴冠军: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要区分爱和欲望,爱和欲望往往穿着同样的外衣向你走来。但如果是爱,你不用担心暴露出你的不完美,因为爱可以把一个不完美的对象上升到爱的对象。恰恰是在欲望(而非爱)的层面上,我们才如此害怕暴露出自己不完美的一面。所以当你拼命画“网红妆”以取悦对方的时候,就已经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你要追问你自己,我为什么要让对方看到一个精心涂抹后的我。当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出现了。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只是欲望,那么趁早撤退,否则最后受伤害的是自己。

有意思的是,现在微信里经常有这样的转发热帖,里面很多女孩子自爆照片来吐槽:“为什么我男朋友把我拍得这么丑?”其实反转视角来思考的话,如果一个男生拍下这样的你但却完全不以为意、继续热情满满给你拍照,那么,从他的眼里射向你的,难道不恰恰是爱的目光?

问:如果结婚以后遇到真爱,怎么办?

吴遵民:婚姻有社会因素,最终走向婚姻是各方博弈的结果。但是如果结婚之后遇到真爱,我认为为了孩子,即使婚姻不幸福也不要离婚,因为一个分离的家庭孩子是不健全的,对孩子心理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简单地说,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会让子女对婚姻产生危机感,他们会不信任婚姻,甚至不信任对方。

吴冠军:在我看来,遵民老师“said the right thing, but for the wrong reasons”——我同意他的结论,但不同意他的理由。遵民老师不愧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学者,立即就把视角转换到孩子身上去了,这种引入“第三视角”的做法,无助于思考两个人的爱情/婚姻问题。我前面演讲里说了,爱情是一个改变生命的事件,而对爱情这个事件的忠诚,则是生命性的伦理行动。当你的“心动”随便发生,那就不可能是那种重组整个生命的事件,这不是爱情,而是欲望,欲望的对象可以随时改变,而在爱中,你眼里只会看到你爱的那个人,fully fixed,完全被锁定。

2007年,30岁的马克龙正式迎娶当年的老师布里吉特,布里吉特离婚来到他的身边,此时的布里吉特已经有了7个孙辈。

所以,在“心动”的时候认清是爱还是欲望,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你自己生命的尊重。如果你随便动心随便结婚,那么随后又感觉遇到真爱又动了心,那么,你对别人以及对自己的生命,都是一个可鄙的流氓。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和遵民老师抬一个杠:我建议不要一下就转换到孩子的视角上——其实,在父母婚姻不幸福的环境里成长,我认为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好事。你可以找很多理由延续婚姻,比如孩子、名誉、金钱,但是结婚之后你不断地“动心”,却还延续着婚姻,我觉得太可悲。

当夜,华东师范大学美丽的校园,浮动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这场爱情的激辩,持续了整整3个小时,所谓爱和情,真是一个三生三世都难解的问题。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