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半岛战云|战与和的十字路口上,中美朝各自有何困境和机会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圆锥
2017-05-11 08:22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朝鲜半岛的局势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后,朝恶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特朗普公开声称“朝鲜这个问题必须解决”,朝鲜核问题也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朝鲜核问题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半岛距离军事冲突的爆发“从未如此之近”。

5月初,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女士发表长文,详细叙述了朝鲜核问题的由来、发展经过及走至今日之僵局的过程,首次权威披露了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的作用。在大量上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外交档案仍未解密的今天,傅莹这篇充满大量细节的长文向全世界叙述了一位亲历者的所见所闻。

值得注意的是,朝中社近来多次点名“批评”中国。对此,我国外交部的回应仍然淡定。笔者认为,外交部按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的表述是非常到位的,因为朝中社对中国的“谩骂”行为是其一贯“套路”——对于中国外交部来说,既然你是套路,那么我也不卑不亢,不偏不倚。

朝鲜:处理中朝关系也用意识形态标准

考察朝鲜问题时,有几个前提需要明确:首先,“宣传战”是朝鲜的套路;宣传战是朝鲜对外战略、对内管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朝鲜这样一个封闭的国家,“宣传战”的对象其实是国内民众。朝鲜以外的国家通过宣传中的措辞变化,来判断朝鲜最高领导人希望发出的声音。

其次,金正恩对于外部世界如何谈论、评论朝鲜充分掌握,决策透露着他的“自身理性”。朝鲜虽然闭塞,但这不妨碍金正恩获取外部的资讯。我们有理由相信,金正恩通过朝鲜官方通讯社释放的信号,是基于他对当前形势的判断。朝鲜官方的信息包含着金正恩的这种判断,但至于这种判断是否正确、是否为我们所认可,对其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对于朝中社的“指责”,我们应注重其言语中的潜信息。但对于普通的中国大众,他们对朝鲜的同情会伴随朝中社的“指责”而减少甚至消失,这可能会影响中国今后的对朝政策。

傅莹女士的文章透露,中朝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因为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理念和中韩建交出现恶化。长文传递出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是“中朝关系并非如外界所想象的那样好,中国更是缺乏影响和干预朝鲜决策的筹码”。中韩建交使得中朝关系冻结了接近8年,也可能是从那时开始,中朝关系的发展从传统的党际关系为主,转入国家间关系为主的范畴。

金正恩上台后,朝鲜劳动党中央旗下媒体的态度表明,朝鲜处理中朝关系采取了意识形态的标准,包括《劳动新闻》、朝中社等过去数年多次出现批评“改革开放”的社论,其指向不言自明。尽管这类论调更重要的是面向朝鲜国内,但历史已经证明,以意识形态划界、以道德评判来衡量友邦、友党的做法是不成熟的,最终也会严重伤害两国的关系。

如果剔除朝中社近期连续批评中国的言论中的情绪宣泄的成分,我们不难发现,朝鲜在继续向国内展示国家困境,试图展现团结共渡难关的决心的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一旦中国认真履行对朝制裁,那一定会对朝鲜产生影响。尽管中国对朝缺乏使其弃核的“关键筹码”,但通过执行安理会的制裁决议,来迫使朝鲜暂停或者回到谈判桌,仍是一项必要的政策选项,这也是对朝鲜当局进行的一次“压力”测试。

中朝美三方互相牵制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结束对朝鲜的“战略忍耐”政策,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行动引发了中朝、美朝关系的急剧变化。目前在中朝美三方之间,实际存在着相互牵制的关系。

朝鲜可以选择和平(只需停止核试,短期的打击即可避免);美国则拥有开战的“大棒”。中国尽管缺乏关键筹码,但这不妨碍自己发挥关键调停人的角色。朝鲜对于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的后果的认知,会限制其进行实质性挑衅的决心;中美元首会晤之后,美国尊重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并将解决朝鲜核问题视为中美合作的重要议题,这有助于约束美方的单边军事行动。傅莹的长文透露,两国元首会晤后中美“双方确认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同意就半岛问题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

除了政治上中美朝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牵制,近期朝鲜导弹的屡试屡败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有助缓解局势的作用。2016年11月,已退役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麦克·马伦上将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朝鲜正在接近开发出能够打击美国本土的核武器,这是美国不能允许的。如果说第六次核试是当前美国为朝鲜划下的红线,那么马伦上将所提及的标准就是美国的“底线”。朝鲜2016年进行第五次核试验以来,已多次试射远程导弹,但早已宣布的第六次核试验却一直未进行。笔者认为,除了第六次核试验需要承担巨大的政治和军事代价之外,近期导弹屡试屡败也可能造成核试验推迟。

朝鲜发展核力量的终极目标是拥有可靠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包括运载工具和核弹头;因此我们看到朝鲜的核试验与导弹试射是交替进行的,前者的发展目标是弹头小型化甚至发展热核弹头;后者的发展目标是发展高可靠性的运载工具,以便最终拥有可信的核威慑力量。据美国和韩国军方监测,朝鲜今年4月以来的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近期朝鲜连续试射导弹可能属于同一型号、同一批次产品,连续失败标志着朝鲜在该型号的导弹设计和制造方面遭遇技术瓶颈。在这种情况下,第六次核试缓一缓既有政治考量更有技术方面的无奈。但笔者认为,朝鲜进行第六次核试仍是大概率事件。

在朝鲜问题上,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局势出现逆转的可能性。金正恩一直被认为行动出人意料,但现在他面临着同样的对手:特朗普。

在朝鲜核问题上,特朗普的态度在与习近平会晤后发生了变化。中美元首会晤前的1月份,特朗普强硬地“要求”中国协助美国解决问题,但是在4月14日,特朗普便称理解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政策。到了4月29日,特朗普甚至表示“情况允许,可以与见金正恩会面”,但后来白宫出来进行了澄清。可见在此问题上,特朗普在踩油门,白宫则在踩刹车;短期内朝鲜半岛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固然无法排除,考虑到双方领导人行事风格,只要度过眼下的困局,美朝的双边的会谈完全有可能在中国不断的外交努力下促成。

美朝间仍需要中立的第三方

傅莹在署名文章中强调,朝鲜需要的安全保障,中国无法给予,美国却对此刻意回避。傅莹女士的长文选择在此时同时发布中文和英文版,其用意也可能是向国际社会还原朝鲜核问题发展的真实面貌,为后续中国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舆论铺垫。

笔者认为,傅莹女士长文的用意,除了文中明确的结论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首先是提醒美国不应再次错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机会。比尔·克林顿总统卸任前与奥尔布赖特国务卿的谈话给人印象深刻,克林顿认为,当时应该选择去平壤而非待在华盛顿斡旋中东问题。无论是克林顿政府,还是小布什政府,都面对过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机会。傅莹指出,错失类似机会的原因是朝美双方的极度不信任:美国的对朝政策缺乏国内舆论支持并受制于道德观的约束;朝鲜的恫吓政策明显挑战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规则,难以让人接受。

与外界普遍的看法相反,傅莹透露,中国实际上一直在鼓励朝美双边开展会谈,想必这也是中国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但朝鲜不是中国,尼克松愿意秘密派遣基辛格来访问这个东方大国,开启一段伟大的正常化进程,朝鲜则不具备如此“礼遇”的条件。正如白宫踩刹车的行为所表述的那样,美国国内尚不具备认可官方与朝鲜进行接触的必要民意基础。

其次是向外界澄清中方在核问题上的能力边界,为今后可能扮演的角色进行铺垫。在一些人看来,中国能够影响朝鲜,朝鲜核武器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源自中国对朝的“纵容”。现在傅莹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提醒世界,朝鲜领导人非常关注卡扎菲弃核之后的下场。如果需要朝鲜弃核,安全保证应被置于优先的位置,这意味着美国需要先于朝鲜做出承诺。回顾过去美朝之间达成的框架协议,协议失效的背后都是一方率先违约。这促成了目前的恶性循环。如果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美朝之间仍然需要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因此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