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国新总统马克龙偶像的偶像:诗人政治家拉马丁

苏黄米
2017-05-12 14:02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阅读历史的有趣之处在于能够发现当下的影子,或是相反,或是相似,总能够激起头脑中的映射。法国历史杂志Historia在大选前采访总统候选人心目中历史英雄的时候,勒庞(Marine Le Pen)的答案是黎塞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1585年-1642年)。黎塞留是路易十三的宰相和天主教枢机,他与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齐名,还被西方誉为现代外交学之父。他是“法国优先”的先行者,主张消灭一切妨碍统一的“国中之国”,巩固专制制度,鼓励法国制造,保护法国市场,也是他带领法国走出中世纪,将法国改造成现代国家。

黎塞留

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则称其心中的历史英雄是雨果(Victor Hugo,1802年—1885年)。雨果不仅是大文豪,还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并且大力倡导人道主义,反对拿破仑三世的专制,为共和国底层民众发声,他同时也是欧洲联合派,大胆地提出过建立欧洲合众国。马克龙赢得大选之后,人们纷纷评价他“浪漫、果敢”,甚至称其为“浪漫主义的胜利”。追溯法国的历史,其实早在十九世纪就有一位以浪漫著称的诗人参加总统选举。他比雨果年长十二岁,雨果称他为“伟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雨果的朋友、偶像、上司和精神导师。他就是拉马丁(Alphonse Marie Louis de Lamartine,1790年—1869年),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和巨擘。1820年他出版《诗歌的沉思》时,雨果深受感动,表示:“这才是真正诗人的诗,充满真正诗意的诗。”雨果曾前往圣普安拜见拉马丁。在1848年2月临时政府时,拉马丁曾任命雨果为巴黎一个区的区长。

拉马丁

脱俗的爱情

或许是“文章憎命达”,拉马丁的爱情和事业都不如目前的马克龙顺风顺水。拉马丁大概是在1811年秋天情窦初开,那时,他漂泊意大利,在那不勒斯认识了一位姑娘,后来为她写了一部小说《格拉齐拉》。到了1816年秋天,拉马丁在法国东南部温泉区疗养,认识了一位老科学家的年轻妻子查理夫人(Julie Charles)。1817年1月他们在巴黎相聚约4个月,度过了美好的时光。然而,红颜薄命,是年12月,查理夫人在巴黎病逝。拉马丁较迟得知噩耗,伤心至极,从此一直被悲情笼罩。当然,也因此创作了不少情诗佳作,例如1816年10月到1817年1月的《祈求》、1817年9月的《湖》、1818年的《孤独》、1819年的《幽谷》等。

在查利夫人去世后,拉马丁辗转收到了爱人生前曾经佩戴并在死前亲吻的十字架:“从她即将咽气的唇边,我接过了你(十字架)和她的最后气息和她的永别。”到了1820年,拉马丁渐渐走出情伤的阴影,与玛丽安娜(Marianne Birch)结婚。1834年他们的女儿夭折,1863年玛丽安娜去世。

而对于马克龙,人们早就对他的爱情津津乐道。法国媒体《靠近》(Closer)曾报道马克龙与妻子的恋爱历史。十六岁时,马克龙就爱上了他的文学兼戏剧社指导老师——布丽吉特(Brigitte Trogneux)。2007年,她成了他的妻子。马克龙在老家亚眠中学读书时,喜欢和布丽吉特老师讨论一个接一个的文学问题,但他没有在那所中学读完,后来转学到巴黎著名的亨利四世中学。但是每个周末他会回到亚眠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特别是布丽吉特在一起。二人经过重重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法兰西从不缺少浪漫的爱情,从古至今,总是有爱情的传奇。

选举结果出来后,马克龙与夫人亲吻

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

马克龙的总统生涯即将开始,而曾经与雨果一同要求“生存的权利”的拉马丁却无缘总统一职。他在1848年的选举中,所获票数甚少。那一年拿破仑三世凭借拿破仑的名声以五万余选票当选(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1808年-1873年)。拿破仑三世获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一职后,以政变的方式称帝,为了巩固“帝位”,斩除异己并夺取议会立法权。他试图重建法国在欧洲以至海外的光荣,曾以圣地问题之名挑起1853年的俄土战争而参战并渔利。

拿破仑三世画像

回顾拉马丁的政治生涯,可谓几经波折,而高潮发生在1848年。他的从政生涯始于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那时,他担任卫队军官,但他并不是顽固的正统派,他更多的是追求自由。拿破仑执政期间,他辗转流亡瑞士。1815年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他离开军队,开始进入外交界活动。直到1830年7月,巴黎发生革命,波旁王朝垮台,拉马丁对新建立的奥尔良王朝持反对态度,并辞去外交官一职。

实际上在1815—1830年,拉马丁虽然担任过波旁王朝的官员,却追寻自由,复辟的王朝是他抨击的主要对象。1833年—1851年,他多次被选入议会,一开始属于王朝反对派,1838年后成为无党派的首领。到了1840年,他公然宣称在政治上持有自由主义立场,主张议会改革,要求自由权利。1847年,他参加“宴会运动”(1847年7月9日,大资产阶级代表、自由主义律师巴罗在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宴会运动。反对七月王朝统治的各派社会力量,共同投入了进行选举改革的运动并以举行宴会为活动方式,抨击朝政,要求政府放弃过高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宣布正统主义“自取灭亡”,表示当时掌权者已使大家“厌倦了”,此外也指责雅各宾派专政的“愚蠢”。这是拉马丁的又一次政治转折。这些活动为1848年2月的斗争和掌权准备了条件。

1848年2月,巴黎爆发二月革命,拉马丁出任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长,实为政府的领导人。许多起义者簇拥着他来到市政厅,他以诗人的激情和政治家的豪迈在阳台上高声宣布:“法兰西为共和国!我们将一同谱写最为雄伟壮丽的诗篇。”2月25日,拉马丁发表演说:“公民们!你们建立了共和国……一个平等的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不再有贵族、寡头、大人物与小百姓、古罗马的贵族与平民、主人和奴隶,只有全体公民组成的人民……公共权力仅来自于一个个人的权利与投票。”在1848年 5月4日制定议会开幕之前,临时政府是法国唯一的政权机构。二月革命与临时政府的时光,被誉为“人民的春天”“充满激情的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之下,临时政府已经很有作为。

拉马丁执政期间,“废除了一切君主政体,”坚决“阻止旧王朝的重建与新王朝的产生”;“召开国民议会”,国民议会将是由全体男人直接普选产生的立法机关;重建全体公民皆可参加的“国民卫队”;释放了政治罪犯;保护“新闻自由”,但是反对“携带武器的讨论集合”;“共和国保护私人的所有权”,承认劳动权;取消了酒类的零售税;在法属殖民地“废除奴隶制”。并且,于3月4日发表《告欧洲宣言书》,宣布反对输出革命,渴望欧洲和平。

然而,拉马丁的措施也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农民对税收政策颇为不满。临时政府土地、动产、门窗与营业税这四种直接税加收45%,造成了小土地所有者与佃农的损失。而其他诸如成立“政府的劳动者委员会”的措施,也是收效甚微。在法国革命的浪潮中,巴黎民众似乎总是如暴风骤雨般冲在最前列,6月22日,巴黎工人游行。在工人集会时,曾有人高呼:“打倒拉马丁!”6月23日,他还曾受到暴动者的攻击,但是未被击中。甚至有人提出拉马丁曾从国库窃取200万法郎,用于还私债和在伦敦购买房屋。拉马丁只得详细地公布自己的财产。但在8月末议会的审核中,拉马丁并未受到质疑。也就是这一年的12月,他参加总统选举,但是所获选票很少,历史上对此也记载不一,可能是17010、17000、800或者21032等。而关于他选举的失败,很可能就是其税收政策不得人心。在四十多年之前,拿破仑制定的《民法典》确认了农民小块土地所有制。而“拿破仑在农民眼中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纲领”,农民们便抱着天真的幻想,把选票投给了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

此后,1856年,暮年的拉马丁写道:“冰雹骤然坠落,击碎了彩绘玻璃装饰的窗户,让那些归巢的旧藏,自由自在地出入!”1859年,他反对拿破仑总统的政变,从此退居乡野,随后陷入贫困,但是拒绝接受官方的津贴。1869年2月28日,拉马丁在巴黎逝世,拒绝了国葬的待遇。他的墓碑上写着他的遗言:“往昔我活着为了民众, 如今我想独自长眠!”(J’ai vécu pour la foule et je veux dormir seul !)

自由法兰西

著名学者郭华榕这样评价拉马丁:“悲情的诗人、自由的火炬”。蓝、白、红的三色旗象征着“自由、平等、博爱”,也象征着秩序与正义。拉马丁,终其一生,以民众和自由之名而寄于天地,虽然政治上失败,却在文学上留名。而马克龙,其婚姻浪漫,其政策居中,正承载着民众的信任与期许。以自由之名,他支持保留欧盟申根条款,主张全球化、经济自由主义;以平等博爱之名他主张削减公务员职位,支持增加公共福利开支,并提出利商的减税政策。而在移民方面,他提出要接纳真正受迫害的难民,也要加强边防。

如雨果所说,“一个符合进步的胜利值得人民鼓掌。但一个英勇的失败更应该得到人民的同情。一个是宏伟的,另一个是崇高的”。不论前路,“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在马克龙所崇尚的新自由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经济自由将会与社会和文化上的个人自由已经紧密地结合,而其背后是对人权政治与文化多元主义的坚定信念。所以说,不管是拉马丁还是马克龙,都激荡着自由的回想,承载或制造着浪漫的记忆。

参考书目:

郭华榕:《法国政治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Lamartine, Oeuvres poétiques,,Méditations poétiques.Paris-1839.

Duby et Wallon,Histoire de la France rurale.Paris—1975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