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灾难终将让位于希望

2017-05-12 12:49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5·12”地震时,何此平还是一个在四川绵竹遵道镇读初中二年级的男孩。9年前的那一天,他和自己的同学、家人一同经历了一场永生难忘的浩劫。

震后第二天,何此平在一片废墟中看到了写着万科字样的卡车运送了食物、药品进入遵道镇。随后,万科的10余辆大型机械驶入遵道镇中,昼夜不停全力战斗了两天,在废墟中清理出救援的生命通路。

那时候,何此平和镇上的绝大部分居民一样,从未听说过这家企业的名字。

那之后,镇上开始出现了一批批穿着黄色T恤的志愿者,他们的衣服上印着一行字“万科和你在一起”。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在未来的9年中,遵道和万科的名字将始终紧紧连在一起,再未分离。

何此平更不会想到,9年之后大学毕业的他会进入万科总部流程信息部沃土计划实习,并成为万科的一位年轻的员工。

这个选择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源于9年中万科与遵道人民建立起来的深深的情谊。

“以自己的专业去救援”

9年前的那个宁静午后,一瞬间的天摇地动之后,遵道镇上的欢欢幼儿园整体垮塌,正在午睡的孩子们被压在废墟之下。

这是遵道永远的伤痛。2008年6月1日,由万科捐建的遵道镇幼儿园举行开园仪式。

这座幼儿园满足9度地震烈度设防需求,紧急情况下儿童疏散到安全区域的距离最远不超过8米。全园设有9间教室,可以容纳360名幼儿使用,可保障全镇幼儿均可在此入学。

这一天,一部分曾经在遵道做过志愿者工作的万科员工被邀请回到遵道参加开园仪式,牵着孩子们的小手走进他们的新教室。一年前,这家企业的员工曾和这家企业一同遭遇了各种诋毁和谩骂,他们没有辩解,更没有失望,而是一批批来到遵道,和当地居民一起重建家园。援建过程中,共有40余位万科员工直接参与援建工作,300余位员工参与志愿者工作。而万科从未忘记给自己的员工以昂起头的力量。

同这所幼儿园一样被万科“认领”进行援建的还有遵道学校、卫生院、政务中心、便民中心、梨花广场等项目。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四川地震灾区第一所重建起来的学校——遵道学校交付使用,万科仅花了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栋教学楼的建设。同遵道镇幼儿园一样,学校采用了全世界最高等级的地震设防——九度设防。所有的防震技术都被应用,整所学校没有一块砖头,墙面全部采用一种称为“延性抗倾覆轻钢”的材料制成,冬暖夏凉,不易倾覆。在每根立柱下面,还装有一个防震垫,用于缓释地震带来的晃动。在每个教室里,标准配置是一个地震疏散警示灯,两盏应急灯,能暂时躲避地震的课桌椅,每个悬挂物上还有一个小的固定扣,防止地震时砸伤。遇紧急情况时1300多名师生可在65秒内全部有序疏散至安全场地。

此外,这个建筑还遵循国外的惯例,将学校设计成大灾难时的避难场所。所以在紧急逃生通道的布局,储备水和食物的空间安排,都考虑入内。

在震后救援中,万科曾打出一句口号——用自己的专业去救援。

震后第一时间调动挖掘机清理现场道路,为军队救援打开生命通道;建筑设计师志愿者帮助灾区人民设计和搭建震后过渡用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抗震的建筑......万科确实不遗余力地发挥了自己专业能力,帮助遵道这座废墟中的小镇重新站起来。

而基础的援建工作全部结束后,万科又将以怎样的姿态兑现“万科和你在一起”的诺言?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万科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率上海万科教育团队来到遵道学校交流

朗朗书声是悲伤的土地上最动人的希望

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建是不足够的。教育,是这个小镇真正复苏的希望。

万科曾表示,只有当学校成为好学校,建筑物才有其延续的价值。如果说学校建筑物是躯体,教学质量就是灵魂。学校不被社区和家长认可,建筑物就是空壳。

万科在遵道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委员会,万科志愿者与德阳、绵竹的教育专家一起,共同推动遵道学校的教育改革。通过设立专项助学金、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等形式,降低优秀学生的流失率、缓解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设计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同时调动学生、学生家庭和教师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遵道学校的教育质量。曾经排名倒数的遵道学校,已连续5 年重点高中上线率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

而万科对于遵道教育的帮助从未间断——王石曾表示,做慈善事业,他更注重可持续性。自决定援建之日起,万科对遵道学校的帮扶没有停止,2008年以来,万科总裁郁亮28次来到遵道。

2017年4月26日,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万科上海区域首席执行官张海率上海万科教育团队来到遵道学校交流。上海名校上外附中前副校长赵均宁(现为浦东万科学校校长)亲自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与万科的机缘不仅让遵道学校的学生能够得到来自知名教育人的亲授课程的机会,未来更有机会直接体验来自上海的优秀师资带来全新知识和视野。

上外附中前副校长赵均宁作为万科教育团的一员给灾区学生上课

张海表示,万科对遵道学校教育的一路陪伴扶持,首先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不会建完学校就一走了之。在9年的时间里,我们一以贯之地把力气花在培养人才上,因为学校的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改变整个遵道的未来。如果孩子们将来读书后看到外面的世界的精彩,回来能够感恩养育他们的父母,报效自己的家乡,这就是对万科所做的这一切最好的回馈。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