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汶川大地震九周年:两位城市学者的影像记录

尹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何兵/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05-12 17:23
市政厅 >
字号

九年前那段黑色、悲壮、而又充满华彩的岁月,一直深埋在我心中最隐秘的角落。2008年从灾区回京后很长时间,我都不想再看任何与这场灾难相关的影像,不想再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讲真,王伟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把何兵(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分院常务副院长)的这组摄影传给我时,我犹豫再三才敢打开文件。

好在这组摄影作品中涉及极重灾区的很少,使我免去了心灵的再一次煎熬和折磨。相比唐山,成都确实是一座值得庆幸的城市。四川盆地坚实的底盘和厚实柔软的大地,使得剧烈的震波在进入盆地边缘时迅速地衰减了,否则很难想象一座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在高烈度冲击下的景象。何兵拍下512当天成都街头迷茫的人群时,我正在办公室与住建部唐凯司长通电话,做带队去灾区的准备工作。

而何兵拍摄第二组照片时,清华同衡的规划队伍已在映秀河滩和汶川县城河边县建设局危房包围的坝子上,安营扎寨开始工作了。都江堰的聚源,在我心里成了永远的痛。时常感叹有多少人祸借天灾的名义得以掩盖,真相只能留给更长的历史去诉说了。无论如何5月18日站在聚源中学废墟上的一幕都无法挥去。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哭声驻留在了心里。当时我只拍了废墟上一束半干枯的花束,被《住区》杂志用作了封面去诉说一种无言的悲愤。

《住区》杂志封面

记住全国乃至全球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和支援无疑是必须的。这也是中国政府在重大灾害面前第一次向世界展开伤痕累累的胸怀,拥抱超越意识形态,超越种族肤色的大爱。坐阵汶川县城,兼顾汶理茂三县重建时,也经手评审了百余项项目方案,其中的佼佼者不少后来得以实施,重塑了这片山水人文。规划、建筑、园林等与建设相关的从业者共同感受了一段空间团结、自觉奉献的时光。

从汶川到成都正常情况下一小时的车程,在当时是那么的遥不可及。南绕大渡河、北绕九寨黄龙是当时的常态,几进几出莫不如此。最难忘的是穿越无数塌方区时以命相托的观察哨,红绿小三角旗的起落成就了危若累卵的生命线的日断日续。从百花大桥残体绕进山谷能感受到从震源涌出的干石流扫荡一切的力量。一块密封好的震源石从此成了我办公桌上一直的摆件。

第一次上萝卜寨,我的牧马人是从塌落的二块巨石的缝隙中“挤”过去的。听着车体与岩石磨出的尖厉噪声,不得不叹服这款车的耐磨性。而沿着刚抢通的一米多宽的工字小道开上黑虎寨,更让人脊背发凉、汗毛倒竖。记得开下来时,同事们宁可选择步行一小时,车上只剩下我这个孤独的驾车人,生死一念,永生不忘。

毫无疑问,这场惊天大灾及随之而来的举一国之力的灾后重建,彻底改变的灾区的面貌,三年内的投入往往远超当地建国后数十年投资之总和,但这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飞跃,更重要的是这场生死挪移,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走向、价值理念。不少人因此第一次感受到大山以外的世界,不少人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不少人以更真诚的态度拥抱生活。从大爱无疆到社会的觉醒仿佛在一夜之间。所以有人讲那是多元参与的元年,也是自下而上重塑社区生活的一个高潮的起点。

珍惜当下,无惧来生,好好拥抱生活吧,在感动他人前先感动自己,这大概是街头无畏歌者的内心独白。

北门大桥 512大地震刚停 2008.05.12。图 何兵

何兵:2008年5月12日下午,本来准备去都江堰聚源镇和镇书记讨论聚源画家村的概念规划思路。临出发前,听到东马道街传来轰隆隆的声音,突然感觉房子晃动起来,同事惊呼是地震!忙往桌子下钻,不行!电脑桌面就是薄薄的一层中密度纤维板。我说快跑下楼!很快跑到一楼院子里,但见地面如波浪起伏,汽车随着波浪上下摆动,汽车防盗报警器响成一片。强烈的地震持续近二分钟。

何兵:终于地震停了下来!院里的同事陆续下到院子里,彼此述说着刚刚经历的险况和恐惧。院里临河边的18墙厚的危房都沒有倒,成都应该基本是安全的!这時才发现通讯完全中断!确认同事们都安全后,开始猜测家里人的状况,家人若在家里,建筑是剪力墙结构,应该是安全的;女儿在学校教室的楼层不高,跑下楼容易,学校管理规范,也应该安全。

何兵:后来从收音机听到,地震的震中是汶川映秀,一位家在都江堰的女生一下子就哭起来了!感谢成都的先民把城市选在了远离龙门山断裂带的位置。

何兵:从单位回家的路上发现,人们都本能的滞留在街头,远离建筑的威胁,各学校门口是焦虑的家长们。到了泡桐树小学,发现学校有序地放学,孩子们面无惧色,被告知女儿已被接回家。在小区门口见到女儿,她竟高兴地做个怪相,原来当时她们正在上体育课,并未觉得恐慌,反而觉得好玩。所有的人都从家里来到街头,街道从来沒有这么热闹过。那半个多月我们一家就寄宿在宽窄巷子的花间,白天准备人民南路的国际征集方案,晚上就铺地铺睡在花间的厢房。能有穿斗结构的容身之所,真是幸运,感谢主人家收留我们!

何兵:当天晚上的新闻才知道,距成都仅六十多公里的都江堰遭受了严重的灾难!十天后,第一次进都江堰。道解项目的大坝是安全的,但是其附属建筑损坏严重,从地震前后照片对比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屋面的小青瓦被筛了一地。

何兵:那次的都江堰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是观察学校废墟,深感建筑师的无奈和尴尬!那一条条预制板挂在墙上,就像巨幅的面条!聚源中学的一位家长、一位父亲站在废墟上指着那根柱子中的钢筋,不断地重复:为什么旁边的民居沒有垮?为什么很多传统建筑沒有垮?甚至老式的砖木教室沒有垮?这么多学校垮了呢?!

何兵:学校的废墟里有很多外来者在找寻什么。废墟里散布着孩子们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还是家长们最懂自己的孩子,在瓦砾前摆上了孩子们喜欢吃的苹果、巧克力,还有冰淇淋和饼干。我们试着和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交流,谈话的氛围很压抑,两位院领导把目光投向別处,怕忍不住流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城市影像与城市文化Urban_Image_Culture,经授权转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