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董明珠半年内四赴南京溧水,国内新能源汽车四大巨头集中落子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17-05-12 20:43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让作风强势的董明珠在短短半年内四次亲赴实地考察?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宝地”,能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国内四大新能源汽车巨头纷纷布局?

5月9日,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一场看似普通的开工仪式,吸引了新能源产业界的目光——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等商界巨头和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吴政隆,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南京市长缪瑞林等多名高官齐聚于此。

这是总投资10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项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南京市溧水区获悉,董明珠同时也是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她在半年内先后四次前往溧水,最终促成该项目落地,凸显了她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新高地——南京溧水板块的认可。

随着珠海银隆的强势入局南京市溧水区,溧水将迎来四家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协同作战”的新局面。“十三五”期间,溧水的新能源汽车产值或将超千亿。

半年内四赴溧水,促成项目开工建设

董明珠在开工仪式上表示,银隆将把南京作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基地,提升辐射全国和世界市场的带动力,带动更多产业在南京落户。

据溧水官方人士对澎湃新闻透露,为了推动银隆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南京落地,董明珠已在短短半年内先后4次到访溧水。

2016年12月中旬,在溧水区和珠海银隆多次洽谈后,董明珠和魏银仓带队赴溧水考察。今年4月13日,董明珠再次带队前往溧水,并当场决定签约。

一周后,董明珠第三次到银隆南京项目现场考察,察看场地平整、动迁等情况。因此,5月9日的这次开工仪式,是她半年内第四次在溧水现身了。

南京日报报道称,董明珠现场感慨,以前溧水是个小县城,现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溧水经济开发区更是南京的重要交通枢纽。

魏银仓也表示,溧水及产业园所在地的交通优势是促进项目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银隆南京基地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空港新城西北部,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5公里。

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整体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万辆纯电动商用车、25亿安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40万台启停电源的生产能力。

同时,银隆南京项目将成为珠海银隆在全国布局的五大产业基地之一。

“董小姐”已是珠海银隆第二股东

澎湃新闻记者从珠海银隆官网看到,珠海银隆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先进钛酸锂电池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

董明珠毫不掩饰对珠海银隆的看好。2016年11月,董明珠的格力电器曾试图收购珠海银隆,但没有成功。此后,“董小姐”宣布将以个人身份投资珠海银隆。

董明珠当时称,她决定投资珠海银隆,并非冲着盈利而去,而是希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地发展。她说,她愿意拿出所有资产投进珠海银隆。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截至今年三月底,珠海银隆共有24家股东。其中,董明珠个人持股比例为17.46%,为第二大股东。同时,她还是公司的名誉董事长。

谈及自己为什么要不断“加注”珠海银隆,董明珠曾表示,新能源产业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次绝好机会,“所以我愿意赌,我要投”。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为各类资本竞相追逐的宠儿。除了董明珠,不少商界大佬对新能源汽车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投资。

就比如珠海银隆。事实上,除了董明珠,王健林的大连万达也是珠海银隆的股东之一。刘强东麾下的宿迁涵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出现在珠海银隆股东名单里。

另据公开报道,马化腾、雷军和刘强东共同投资了蔚来汽车,阿里巴巴的马云则投资了上汽、力帆等集团,强势进入新能源市场。

多家新能源客车巨头落子溧水

除了自身版图的扩张壮大,珠海银隆落地溧水,也让这个南京南部的小城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高地。

在开工仪式上,南京市长缪瑞林在致辞中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发展空间巨大的“朝阳产业”,也是南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潜力产业”。

缪瑞林表示,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南京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高核心关键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称,在银隆之前,已经有比亚迪、南京金龙、南京长安三家大型整车制造企业入驻

目前,溧水集中了江苏新能源客车80%整车产能,和70%以上零部件生产能力。据公开报道,比亚迪、南京金龙和珠海银隆,都是全国新能源客车产销量全国五强。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溧水新能源汽车产值将超千亿。

让不少新能源车企感到惊叹的是溧水的“出手速度”。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13年底,比亚迪正式落户南京,半年后便建成厂房。2014年8月,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就投用于南京青奥会了。还有南京金龙,从搬迁到全面生产只用了两个月

这一次,珠海银隆南京项目同样是飞速前进。从双方签约到正式开工,仅用了26天。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