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核电站当网红:让“高冷”核技术接地气,破解“邻避效应”

姚雪青/人民日报
2017-05-13 08:36
能见度 >
字号

“各位网友下午好,我现在是在江苏连云港市田湾核电站进行直播。说到核电站,大家是不是感觉特别神秘、难以接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近日,这场在核电站进行的网络直播,吸引了超过15万人次观看,成为同期直播节目中的“爆款”。

核电站当上了“网红”,乍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当天是《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围绕“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主题,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江苏省环保厅核安全局、省辐射防护协会、连云港市环保局、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在连云港共同开展核安全宣传周活动。而此次直播,就是活动内容之一。

回应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打消公众种种疑虑

这场直播从田湾核电站观景台起步,一路探访了厂区、展览厅、1—6号机组及核电站前池,最后到达核电站排水口和防波堤,还请来核电站的专家进行“导览”。通过主持人和核电站专家的对话交流,直播画面对核电站的整体环境、发电原理、安全措施、人员组织培训等方面做了演示和介绍。

在一小时中,网友不断抛出各种关心和担忧的问题。有的询问核电站内及周围的辐射值,有的质疑核电站周围的水源和食品是否安全,还有的调侃核电站员工,打听是不是生女儿的情况更多。

这些问题在直播中都得到了明确回答。核电站工作人员当面测试了距离核电机组100多米区域的辐射值,结果显示,与较远公众生活区的辐射值不相上下,都在正常本底值范围内。核电站外的监测点,工作人员随时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进行监测,没有检测出异常。说到生女儿多的“传闻”,核电站工作人员笑着说,不少同事生的都是儿子,而且不论生男孩还是女孩,都很健康聪明。

“其实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也在我们预料之中。特别是这些监测也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没有进行刻意安排。”参与现场讲解的工作人员事后告诉记者,除了主控室因屏蔽网络信号未直播外,镜头所拍摄的画面,都是平常工作场景的呈现。

通过直播解说,网友们了解到,核电站能够抵御最高等级的地震;核电站高标准的管理制度和人员培训考核培训制度,远超其他行业……这些信息,令网友们啧啧惊叹。

“这是第一次看到核电站,以前一点概念也没有。”“真是学习了不少知识。”“感觉非常不错,哪里有回看?”从网友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这一次直播,不仅让网友们看得“过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家对核电站安全性的种种疑虑。

试水网络直播,让“高冷”的核技术接“地气”

“本次网络直播及事后复播的关注人次很高,这是以往的科普手段难以达到的。也说明公众对核电有很高的关注度,希望对核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核安全文化不应只是行业文化,要想办法把它的丰富内涵从行业推向全社会,不然对大众来说就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江苏省核与安全监督管理局局长单阳坦言。

在直播中有一些网友提到,要穿上孕妇用的防辐射服来防止辐射,喝牛奶、吃水果蔬菜可以防辐射。单阳表示,这实际上是混淆了概念,孕妇用的防辐射服是防电磁辐射,在核电站主要是进行电离辐射防护;喝牛奶和防辐射之间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核与辐射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嵌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但大众对这类技术的科学认知还非常缺乏,这正是其“邻避效应”的重要原因。

网络直播只是一次试水。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客观地认识核与辐射安全,除了延续以往“走出去”“请进来”的手段外,江苏省核与安全监督管理局将依托省辐射防护协会这样的第三方机构,充分利用专家团队与专业监测队伍,打造“核辐社”这一科普品牌,让“高冷”的核技术接“地气”。

例如,“核辐社”计划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的文章;组织开展大学生知识竞赛、走进核电夏令营、开发虚拟微展厅进社区和学校等线下活动;也会更多利用直播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近基站、进入核技术利用场地,普及核与辐射知识。这是破解核技术利用项目“邻避效应”一项必要工作,目的是让核技术真正安全地造福于民。

(原标题为《江苏首次通过网络直播宣传核安全 核电站当“网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