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正修订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各类保留建筑将被赋予法律身份

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2017-05-15 17:2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外环内现存50年以上历史建筑约31520栋,建筑面积约2559万平方米。

5月15日,上海市政协举行的“重视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提案专题办理活动透露了上述数据。

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表示,在促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上海将尽快建立保护专项资金,保证政府投入的制度化、常态化。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则透露,《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已启动,各类保留建筑将被赋予法律身份,各级政府、产权人、使用人对保护保留建筑的责权也将被明确。

适度有条件开放历史建筑产权转移

上海将通过抢救一批历史建筑、控制一批保留建筑、提升一批保护建筑,进一步扩大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在5月15日上海市政协举行的“重视历史建筑风貌区保护”提案专题办理活动中,上海市住建委副主任裴晓透露了上述信息。

据裴晓介绍,上海将严格甄别房屋类型,抢救一批历史建筑。一方面,在旧改认定地块中,进一步甄别房屋的类型和保留、保护价值,按照上海市房屋建筑分类标准,将认定地块中改造范围内的各类房屋按类型明确区分,并通过一定程序对各类房屋特别是二级旧里以上房屋的保留、保护价值甄别后,明确保护、保留和拆除范围。另一方面,按照规划控制要求,严格把握老建筑拆除范围和规模。

同时,上海将结合保护普查,控制一批保留建筑。为完整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使得历史建筑类别和内涵完整反映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据本市风貌保护普查工作成果,还需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除没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居住条件恶劣、安全和使用矛盾突出、群众改造意愿有共识的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混杂在历史建筑中的零星搭建、简屋、附属设施,以及与历史风貌明显冲突的老旧建筑,其他房屋原则上均应进行价值甄别,并通过规划管控予以保留。

上海还将适时梳理筛选,提升一批保护建筑。根据保护普查情况,后续应加快筛选,凡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代表上海各个历史时期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典型建筑,特别是成片风貌较为完整的区域内的历史建筑,应按法定程序纳入保护范围,可依据其价值提升为优秀历史建筑或各类文物建筑。

裴晓还透露,在促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上海将尽快建立保护专项资金,保证政府投入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加大和保证市、区财力对修缮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扩大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成片风貌区修缮的受益范围。

此外,上海将研究社会力量的引入机制。适度有条件开放历史建筑产权转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保护性置换和更新利用,促进保护管理良性循环。要通过政策导向,吸引国有企业参与保留保护工作,特别是地产集团等有实力的市、区国有企业,在历史遗留“毛地出让”地块调整保护保留范围政策下,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积极参与。同时,适时启动公房提租程序,增加公房租金收入,缓解长期以来“租不抵修”的局面;同时探索由政府和房屋产权人、公房承租人共同出资、联手实施改造的可行性。

在提高保护技术方面,上海将继续推进历史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工艺工法研究,培育专业修缮队伍,引导和鼓励企业钻研修缮科学技术,破解修复中的工艺、材料复制等难题,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保护修缮技术的差距。同时,继续开展保护修缮规范标准体系建设,细化施工指导标准,兼顾保护与利用的结合、功能开发与历史传承的结合、技术创新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使历史建筑保护管理走可持续的长效发展之路。

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的普查和梳理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本次活动中获悉,2017年初,由上海市委办公厅牵头,市规土局、市住建委等部门共同开展了上海中心城区50年以上历史建筑的全面普查工作。经普查,上海外环内现存50年以上(建成时间1966年以前)历史建筑约31520栋,建筑面积约2559万平方米。

上海市规土局副局长徐毅松透露,在历史建筑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市规土局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历史建筑所在街坊价值甄别工作,重点关注了石库门里弄所在街坊,提出成片保护、局部保护等保护要求,并将其列入风貌保护街坊预备名单,进一步扩大保护范围,加大保护力度。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的普查和梳理。”徐毅松表示,一方面,将进一步扩大普查范围,从中心城扩展至郊区,从城市扩展至乡村;另一方面,针对尚未纳入保护范围的历史建筑、道路、街坊,市规土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尽快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其保护保留身份。

据徐毅松介绍,为进一步加强法规支撑,《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已启动,各类保留建筑将被赋予法律身份,各级政府、产权人、使用人对保护保留建筑的责权也将被明确。

在已开展的《保护条例》立法评估工作基础上,上海将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把名城、名镇、名村等纳入保护条例的范畴,并将相关支持政策同步纳入条例内容,强化风貌保护政策的法规和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上海市规土局还正在进行上海市全市范围的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在开展地名普查的同时,还将全面摸清本市各类历史地名的“家底”,建立相应的老地名数据库,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上海的地名文化提供基础保障。同时,通过编纂地名图、书、典、志等,开展地名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相关建议,在地名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更加关注对于历史地名的挖掘和保护。”徐毅松表示,同时,在雕塑涉及方案审批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对于老地名文化的关注。此外,还将会同相关部门,结合风貌保护道路,通过拍摄纪录片等多种方式加强老地名的宣传。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