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读书类视频可以造就网红吗?这位B站红人这样说

宋祺
2017-05-17 17:07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看腻了手机上的新媒体,捧着纸质书又老走神,好久没有写字,电视上会读书的老师们总是那么几个,学习阅读有没有些新花样?

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 UP主(视频上传人)“小隐Soyyo” ,制作了35个关于手帐和读书的视频,以高达187万次的播放量吸纳了9.9万粉丝,弹幕不乏“原来学习这么有趣!”、“想要好好写读书笔记了!”、“我要去买书!”等留言。小隐的视频有趣吗?小隐又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对她进行了采访后,收获还是挺意外的。

买书买文具像买化妆品一样令人兴奋

“今天这个视频是一个巨大的购物分享!”第一次看小隐的视频是《Feb Book Haul 最近都买了哪些书!》,视频中小隐推开钢琴琴凳,展示出两大箱新书和一叠刚寄回家的书,“每次撕新书的塑封实在是太爽了!”,言语兴奋,极有感染力,为观众介绍一本本新书,如数家珍。

从视频中不难发现小隐是个爱看书的人,讲到弗朗西斯·福山的新书,提到凯文·凯利主题相关的《失控》;讲到黑塞的《悉达多》,谈到引用过此书的美剧;讲到纪德的《人间食粮》,说起受其影响的作家桑塔格;讲到创意写作书系,介绍中美的创意写作现状;而说到理想国译丛系列,她还提到了买丛书可以积分的小贴士。

小隐的视频让人觉得,买书这么有趣!就好像我们看美妆博主介绍新的彩妆试色,看电子产品博主展示新产品的功能。看看她的其它视频,“小隐de手帐”系列视频播放量多则7万次,少则2万次,作为手帐文化衍生的视频《干货!高中学习笔记术大盘点!》播放量高达32.1万次,弹幕有1.2万条。“一起读书吧”系列播放量为3-8万次不等,其中《九月Book报告!已读&购书分享!》、《我的kindle使用全书!!》视频点击量均有8万余次。

小隐Soyyo的个人空间(哔哩哔哩网站截图)

小隐说,她最开始做的是手帐主题的视频,第一个文具开箱视频就得到了不少互动,“那个时候是2016年6月,手帐视频大部分还是以微博上的小视频为主,优酷和B站上都有一些,但和现在比还是不多的。”

因为有互动就坚持做了下去,也有了读书视频的创意,“拍完宿舍收纳的视频后,一些订阅者评论说:既然有这么多书,就拍个视频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书吧。便有了后来读书系列的视频。读书视频是个转折点。阅读严肃著作——在年轻人群体里,虽然不如游戏动漫,但是要比手帐的受众范围稍大些,接受能力也更好。”小隐在制作读书视频前,还特意做了一些功课。

“我发现国内视频网站几乎没有类似主题的个人频道,有的话推荐的也都是一些通俗流行读物。不过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Booktube社区,也有了一批专门做读书推荐类视频的人,有些相对固定的话题模式和互动主题,例如每月读书开箱、每月已读分享、每月读书计划,以及最喜欢的精装封面、永远不可能读完系列、参观我的暑假等等。 ”

互联网+的快阅读时代,多方疾呼“全民阅读、阅读经典”却不得流量,小隐以文具书籍为内容的冷门开箱视频,如春风化雨,悄然激励了一批在哔哩哔哩网站乃至其它平台的粉丝努力学习、积极生活,甚至开始阅读严肃书籍。有些人看了小隐的视频后,还会在微博上跟她反馈自己的读书近况和阅读报告。

读书和写手帐都是习惯使然

说起为何会做这些视频,小隐淡然地称初衷为分享。而读书和写手帐,于她也不仅仅是爱好,更是内化的习惯了,“喜欢读书和写手帐的人,有一部分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两者都好,想踏实地输入就读书,想安静地输出就拿起笔来写字。”

出身于教师家庭的小隐,从八岁左右就被妈妈督促着写日记、做读书笔记。进入中学以后,养成了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小隐说,“小时候就写写每天发生的趣事,成长过程中就写写每天的心情,大学到现在就变成了记录更深层次的思考,读书笔记也是从一开始强制性的任务,而后变成主动摘录一些喜欢的文字了。 ”

2015年,小隐从英国游学回来,想要把所有票据、照片和心得都记录在一本旅行笔记上,便买了一堆装饰性的手工用品和文具,而后她的日记、笔记和计划也都开始像做手工一样有了装饰性,也就是现下时兴的“手帐”,在小隐看来,手帐的核心是记录、规则和表达。

“中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很有主见、生活有条理的人,他们会阶段性地列好生活和学习上的安排计划,然后一点点完成。对我这种自制力比较差的人而言,做计划能让每天都过得更有目标、更充实。于是也就把这些习惯断断续续地坚持了下来。”

对于小隐来说,读书和写手帐就像是吃饭喝水一般,随着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各种纷杂的选择非但没有使她陷入犹疑,而是相得益彰地辅助了她,延续记录和阅读的习惯,小隐看电子书,也看纸质书,既使用手帐本,也使用电子笔记。

“我的日记基本是想写字的时候写在手账本上,想打字的时候留在Evernote账户里。可能是因为我个人的需求点就是表达和记录吧,内容才是核心,所以基本不在乎形式如何。如果有很多话想表达,或者是有许多延伸性的思考的话,就在电脑上写,因为键盘打字比写字快,可以尽可能地捕捉记录下所有想法。”

“学生时代还是有很多时间把一本书里想摘录下来的句子抄完的,但现在越来越忙,读完一本书,有时间就手抄,没时间就打字,再偷懒的话就用Evernote上面的扫描功能直接拍个照云储存,等有空的时候再摘抄。纸质读书笔记对我而言,更像是练字一样,偶尔动动笔,修身养性了。 ”

小隐分享《奥威尔传》

 “许多电子产品提升了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这些有目共睹,我也是受益者。支持多平台云储存的那些软件,也支持你随时随地用手机搜关键词找到。我从来都不排斥科技发展,只是比较反感它们给人带来的浮躁和肤浅。在这一点上,其实电子产品和纸质产品是可以彼此平衡,互不排斥的。”

还在观望选择电子产品还是纸质产品,却迟迟没有开始培养阅读和记录习惯的选择困难症患者,是不是可以从小隐这里有些启发呢?

我不推荐书,只想做个自私的表达者

在小隐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别的书籍,成为小有影响力的视频制作者后,她却时时警醒自己,“不要推荐书,我只是一个自私的表达者。”

在小隐的视频中,她很少推荐书,而是以温和的方式分享书。在书的选择上,她并不推崇一定要阅读经典,也不将看书讲得何其严肃,而是享受阅读的过程。“每个文字创作者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与自己不同并不意味着错误。我自己看书更喜欢阅读经典,是因为觉得这些作品里有许多经久不衰的普世价值,这种价值比起一些快餐文学,更能满足我的胃口。但即便是网络文学,文笔和叙事好的作者也是有的。我一直都觉得文字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受众不同而已。鉴于文学对我而言只是爱好,所以我觉得只要享受阅读的过程就可以了,或严肃或娱乐,只在于个人选择。 ”

有观众称小隐为“移动的书单”,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其影响去阅读她提到的书,而自己制作的视频受到欢迎,是否应该以此对现代人的读书现状起到某种影响,却是小隐矛盾的地方。

“这些年,自媒体发展的确给了当代人更多在网络上发声的机会。如果自媒体创作者是极具个性的个体,或许一时间会给受众带来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趣味,但是在内容审核上,自媒体的专业性是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较的。我一直很警惕这一点,害怕自己在同好们的‘高呼’下落入意见领袖的‘圈套’,走入自以为是的境地。

我个人非常喜欢以赛亚•伯林,原因就是我非常认可他的多元价值论,尊重所有文化,时刻怀着一颗同理心。对我而言,读书的意义是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着别人的头强行灌输信息。所以做每期读书视频,我都反复说很多遍‘个人觉得’,因为不想给人一种‘倡导者’的感觉,尤其是B站上有很多中学生,他们距离独立思考的境地还很远,盲目去传输一种你自己也不知是否适合他们的观念,是不负责任的。

小隐分享旅途中的书店

一个知道我做视频的朋友,跟我提了很多吸引点击量的建议,当时一一婉拒了。那个时候有种莫名优越感,觉得自己做读书视频特别有意义,因为看到有几十个人,看了我的视频之后去读了《1984》,就觉得,可能有几万人看过这些视频,但是只有几百人开始读书,只有几个人学会了独立思考,那我做这些视频的意义便是为这几个人了。

但这种想法,换个角度看,其实已经开始有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意味了。我一直告诫自己在涉及传达个人价值观这方面,千万不能带任何功利主义——但‘为了某些人’这种想法一出来,就已经是自设立场。所以订阅者越来越多,有时候反而觉得越来越沮丧,觉得反复向别人解释‘我只是一个自私的表达者’非常疲累。

所以,其实对于是否能够促进现代人读书现状这方面,如果真的起了一点点小作用,我也觉得很开心,何乐而不为。但在做视频这方面,我还是更想做个‘低级’的‘自私表达者’,毕竟改变现状这种事情,我一个人根本做不出什么贡献,真的要改变,也是参与‘现状’中的每一个人。”

是我们让世界变得单一,也只有我们能让世界变得多元

在小隐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红”,并诉说着上述矛盾的同时,我深以为然。我们从未像现在一般积极于表达,强调个性。每位有个性的表达者背后,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每位有想法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有人以此谋利,也有人以此疾呼,“改变世界”这个理想似乎已不再遥不可及。

为什么小隐的视频在B站受欢迎呢?我想在有趣的形式背后,更多的不是个性,而是她尊重多元的温和态度,对于青少年群体为主的B站用户,世界就是如小隐所传达的那样多元的,信息给予你选择,却不帮你选择。

我们已经拥有各类有趣的开箱视频,美妆、电子、生活日用,现在还有了书籍和文具,内容之丰富,足以给我们带来信息和乐趣。这其中除了个人开箱,还有商业赞助开箱,而无论商业与否,视频制作者都努力制作了应做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产品特性和购买原因。

小隐的书架

是观众们对各种“一家之言”的追捧,造就了网红,也带来了网红经济,一轮又一轮的资本作为背后的推手,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偶像,甚至是“意见领袖”。读书类视频可以造就网红吗?当然可以。只要有受众的内容,不论是底层需求还是上层需求,在资本主义的漩涡中没有任何分别。

在我们追捧一位又一位达人,甚至于“迷信”时,本应从更大世界获取更多元信息的我们,是变得厉害权威了?还是单一简单了?我无法定论,但我想没有人可以代替其他人独立思考。

在读书类视频还没有火热到成为网红经济中的一环时,我们还可以见到小隐这样的博主,强调独立思考,强调多元,分享阅读的乐趣。小隐说,自己在视频中并不想宣传任何书籍或观念,而是传递阅读带给她的东西:“尊重多元价值、具有同理心。”

如果有一天读书类视频火了,或许更多人被爱看书的博主感染,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或许更多人开始从阅读中了解更大的世界,沉静地与自我沟通,理智地同他人沟通;或许我们的网红经济不再那么热闹呢?因为除了花时间追捧一家之言,我们留了更多时间自己思考和创造。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