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圈子》:走到金字塔顶端的女性就百毒不侵了吗

戴桃疆
2017-05-19 07:1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和整个亚洲的青春题材电视剧洋溢的青苹果味纯爱青春风不同,主角同样习惯不带脑子行动的欧美青春题材,一直延续着“我们喝酒、我们嗑药、我们滥交、我们失手杀人,但我们都是好女(男)孩”的故事母题。

当然为了花样翻新,在母题之外,欧美青春类电视剧往往给自己披上更具有社会深意的外衣,金融行业套装经营、夜晚的私人派对纸醉金迷、年轻的男孩女孩肆意展示曲线流畅的肉体……女孩们谈论人际关系、谈论其他女孩,也谈论女性权利。

这些元素全部被囊括在BBC三套出品的网剧《圈子》(Clique)里。

故事真正的开端不是大学生寝室楼里混乱的派对,而是爱丁堡大学宏观经济学概论课堂上。

知名女教授裘德·麦克特米德(路易斯·布莱利饰)在开课时便对自己和兄长合作创办的女性精英扶持项目“索来丝塔女性计划”进行了宣讲。

路易斯·布莱利饰裘德·麦克特米德教授。

熟悉英剧《神探夏洛克》(Sherlock)的观众对教授的扮演者路易斯并不陌生,这个喜欢讨论女性问题的教授也不是路易斯第一次饰演女权相关的角色——在《神探夏洛克》的圣诞特别篇《可恶的新娘》中,维多利亚时代的法医一角也带有女权主义色彩。

不过不同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扮男装的法医霍珀,裘德教授将性别歧视归为发展中国家问题、大力支持女性挑战金字塔顶尖的精英女权。

在第一集开始不久,教授便指出女性在高净值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有多可怜,而这大段数据简直像是从脸书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女性励志书籍《向前一步》(Lean In)中摘抄下来的。

这个“索来丝塔女性计划”听上去也有点普遍存在于高校的“Lean-In”社团,它将事业方面有能力、有志向、有追求的高校女生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与高净值人群接触的机会、创造财富的机会、成就“更好的自己”的机会,当然这种机会不是平均主义的,需要个人参与竞争、付出努力。

电视剧的女主角霍丽·麦克斯岱(西诺芙·卡尔森饰)与乔治亚(爱诗灵·弗朗索瓦丝饰),原本是一对相识相伴十多年的好朋友,听过一堂宏观经济学概论之后,友情就走到了尽头。

“索来丝塔女性计划”本身依靠麦克特米德教授和兄长创办的家族基金,加入计划的优秀女大学生可以进入基金工作,成为实习生,麦克特米德兄妹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她们分配部门,以便女大学生们施展才华、发挥所长。

加入计划的女大学生在物质上会实现质的飞跃,对于许多出身平凡、交际圈有限的学生而言,加入计划不仅可以让她们和行业精英、各类权贵接触,还可以使他们成为这个圈子其中的一员。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个计划既经济又实惠,诱惑力十足。

西诺芙·卡尔森饰女主角霍丽·麦克斯岱。

收益越是丰厚,所面临的风险也就越高,可能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这也是人们常说最赚钱的方法都在刑法里写着的原因。

以“索来丝塔女性计划”为核心构建起的圈子乍一看群英荟萃,深入其中仔细体味,才知道是萝卜开会——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英剧的另一个译名就是“群英”。

“索来丝塔女性计划”之所以能成为张爱玲经典比喻中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虱子仍然会有女大学生源源不断地飞蛾扑火,就在于它的相对封闭性。进入圈子的规则是非制度性的,半公开的,因而为虱子提供了合适的生长空间。

对于绝大多数圈外人而言,圈子是一个符号,一旦进入圈子就会被贴上这个符号,无论实际上是否具有与符号相匹配的资质,都会因这个符号和芸芸众生区别开来。

差别待遇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权力场,外边的人想冲进去,里边的人未必出得来。

爱诗灵·弗朗索瓦丝饰乔治亚。

由于圈子的存在本身既不讲公平又不求平等,所以先进入圈子而自身又不完全具有圈子所必须资质的人,总会在面对他人批评或指责时发生过敏反应,无论对方是否出于善意,一概认为对方是嫉妒,并鼓励对方努力进取、有点野心、勇敢一点、向前一步。

或许出于嫉妒,或许出于十余年的友情,或许出于正义感,或许出于对童年恶行的救赎,或许前述动机与情感兼而有之,发现圈子里的精英女性费伊死得蹊跷后,霍丽固执而又毫无章法地想要把深陷其中的好友乔治亚救出来。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霍丽救风尘的第一招就是把自己带进圈子里去。

霍丽发现了圈子里的肮脏内幕,酒精、毒品、性唾手可得又随处可见,在神秘人的指引下,霍丽发现了更加可怖的事实,洗钱和性交易。

接替费伊伺候老板和客户的乔治亚本身并不具备成为精英女性的潜质,但她却具备成为圈子里优胜者的潜能。

乔治亚有野心,心理弹性好,前一种特质推动她向上爬,后一种特质使得她迅速地找到了解决自身困境的方式——酗酒、嗑药,努力说服自己爱上施暴者,通过各种各样的幻觉换取内心的平静。

由于无法看清现实,乔治亚完全迷失了自己,她本是受害者,却又在关键时刻做出糊涂又愚蠢的选择,站在凶手一边帮忙说话。

女教授裘德创设圈子的初衷并不是坏的,只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金字塔的顶层,才能让更多的异性意识到女性所具有的智慧和能量,才更能理解和实现实质上的平等,女性的话语权和话事权不在于到社交网络上批评、抱怨、指责,而是要靠个人努力,不断撞击直至上升空间的天花板被打破。

裘德试图通过展示盛世图景来激发年轻女性奋斗的欲望,通过刺激竞争而激活女性的斗志。她自视开放包容,认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将圈子里混乱的男女关系解读为一种自由的表现,却忽视了圈子本身权力场的性质,忽视了活的性质和干法。

浮华纵然是一种幻觉,可一旦尝试过、经历过,欲望被点燃,再想潇洒地放下就很难了。当亮晶晶的大泡泡被戳破,裘德的理想幻灭的时刻,电视剧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完结了。

精英主义女性圈子的实践也是一种女权实践。年轻、美丽、勇敢、聪慧的女性们经历千难万险,拿出十万分的决心,甚至不惜毁掉自己,穷尽一切道德的、不道德的、在道德上有争议性的手段,千辛万苦地爬到金字塔顶端,在那里等着她们的是什么呢?回报率低到近乎于零的虚无。

如果《圈子》止步于此,或许更具有现实批判意义。遗憾的是,它仍然延续着欧美青春题材电视剧的风格,试图在年轻人内部消化问题,将社会问题转化为个体的问题,用一个偏执而疯狂的女性来消解所有铺垫好的宏观议题。

瑞秋这个角色是创作者的“夏娃”,是创作者这个上帝试图好好打磨的角色,个性丰富、圆润而丰满,对比起救风尘姐妹单薄又单一的傻大姐设定、其他配角少且对剧情推动意义不大的戏份,可谓是片中最有挑战性的角色。

这个复杂的角色很难演,前面要藏得住,后面才能实现神龙摆尾的大转折。但也正是这个角色毁掉了整部电视剧批评判现实的功能。

欧美流水线一样生产的悬疑类青春剧习惯性进行自我意义消解,总结起来往往千篇一律。这种类型本身就不够格成就某种“影视艺术”,优缺点最后全赖是否切中观众的喜好。

如果恰好喜欢苏格兰口音、喜欢爱丁堡,聊作消遣看《圈子》,也不糟。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