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别忌讳孩子想当明星,“家长也应该了解下鹿晗TFBOYS”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17-05-18 14:3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小学员王泓翔表演传统京歌《梨花颂》。(03:23)
“隔壁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过了十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抱着一把吉他,9岁的吴耀杰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他道出了每一个孩子似乎都面对的烦恼,“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已经变成回忆,晚上睡觉常常梦见做错的那道题!”

在《歌声的翅膀》的舞台上,像吴耀杰这样的孩子不仅是站在舞台上唱完一首歌,希望获得大家的掌声,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通过唱歌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吴耀杰

吴耀杰这期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感叹,“现在的孩子压力太大了”、“家长真的应该一起看这个节目,受受教育”,在快速消费的娱乐节目充斥银屏的今天,这样慢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聆听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的节目,的确应该多一些。

由江苏卫视和灿星制作联手打造的原创少儿民歌成长音乐节目《歌声的翅膀》,将儿童成长教育、民歌、戏曲、童谣等传统音乐形式组合在一起,孙楠、伊能静、阎维文以及儿童教育专家兰海一起担任辅导员,每一位上台表演的孩子都得到了尊重和认可,节目设计了“时光机”和“时空胶囊”的概念,让观众通过一幅孩子的画,来猜想孩子的年龄、性格、家庭关系和生活状态。

去掉真人秀一贯的竞技套路,不以胜负、好坏为评价标准,用符合少儿群体的教育规律和成长节奏循序渐进地推动节目,以更自然的方式保护和呈现孩子们的天真童趣,赢得了各方点赞。

伊能静、孙楠和孩子们

“唱歌只是一种载体,还是希望通过歌声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愿望烦恼,以及他在意什么或者是和父母的关系”,在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节目辅导员之一、儿童教育专家兰海时,她对记者说,“可能其他老师关注的是唱歌这方面,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想抵达的地方。”

其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的小学员王泓翔演唱的传统京歌《梨花颂》视频片段至今播放量已达上千万,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

阎维文、孙楠和王鸿翔

王泓翔唱完“偷学”来的京歌,表示自己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学京剧,想让一直认为“自己吃不了苦”的爸爸知道“自己真的能吃苦”,在后台的爸爸可能第一次听到儿子这样表达,激动得泪流满面。

而天真活泼的马来西亚第四代华裔女孩谢淑恩,一曲《山路十八弯》唱得和别人很不一样,因为在海边长大,又很爱笑,谢淑恩把笑声融进音乐,自己发明了独特的“海浪音”,可是这样的唱法遭到了家人的质疑,觉得她唱歌跑调,但是她一曲唱完,这个原创“海浪音”得到了辅导员一致肯定和赞许,谢淑恩笑得更开心了。

节目中,只有2岁半的王子辰一上台就萌翻了全场,别看人家年纪小,却经常和三位好朋友——一位爷爷、一位奶奶和一位叔叔,一起去公园给大家唱歌。他演唱的传统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还真是中气十足、开口脆。

总导演章骊在节目中秉持这样一个理念“一万倍地呵护孩子最真实和纯真的表达”,《歌声的翅膀》就是“不比赛”、“重展示”。

2009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音乐人生》讲述了一个天才琴童到成熟少年的蜕变过程,被视为天才钢琴神童的黄家正对着镜头说,“我不喜欢为了比赛而音乐,音乐是为自己的,真正的享受是在音乐里的,不是比赛,不是赢。”

【对话】

澎湃新闻:节目里这个环节挺有趣的,从一幅画来猜孩子的想法。

兰海:是的,从构图、色彩、线条其实都能够做出判断,对于我来说,这个环节猜对猜错都不是重要的,无论他说对错都是代表一种答案。

节目中来自贵州的那个孩子,看他的画大概是八岁孩子的感觉,但他十岁了,那说明什么,说明他对外界了解很少,不像普通十岁孩子对外界了解得那么多。所以他给到我的信息是,这个孩子太多的生活是跟家庭在一起,他没有机会去看到外面的世界。

澎湃新闻:现在很多孩子都这样吧?

兰海:他们家是开饭馆的,他回家一直在饭馆里,他父母也没有时间陪他,所以他的环境是封闭的。

孙楠、阎维文和鄂温克

澎湃新闻:现在无论孩子还是父母压力都很大,选择课外辅导也都比较盲目,怎么去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课程,你有什么好建议?

兰海:首先要关注孩子成长需要什么,而不是因为别人在学了我们就得学。

我觉得现在父母给孩子报班有两个主要的盲目原因:首先就是别人家都在学了,宣传得比较多;第二个原因就是不想让孩子闲着。

父母总觉得周末让孩子闲着就是浪费时间,我们看不得孩子有空余、有发呆、有事没事儿瞎聊,有这样的时间我们不能忍受。说到怎么给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我个人觉得,要补充孩子在学校里没有办法获得的内容。

澎湃新闻:能不能举个例子?

兰海:如果你的孩子读的国际学校,那他可能中文就比较弱,周末就可以补补语文或者阅读的,如果是公立学校学习的孩子,那可能就选一些培养独立思考的课程,如果孩子运动的内容特别少又是孩子需要的,那我们可以适当增加。

澎湃新闻:有的孩子什么都喜欢但没长性,有的什么都不喜欢,你又会给出什么建议?

兰海:对我来说更关注的是原因,对于全世界来说,优秀的父母都会知道找原因,而不是想到只是解决问题。我们要去分析,也许他确实是感兴趣,也许他是受别人的影响,你基于这两个原因就可以判断,如果真是因为羡慕别的孩子,那么即使报了这么多班,是不是能够真正解决孩子心理这种感受?

家长要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如果这个孩子真的什么都喜欢,那父母要帮助孩子做一些取舍的工作,这个过程不是强硬的,而是商量的。首先对孩子的喜欢是作出支持的,然后要和孩子说我们能够掌握的业余时间有多少,借由这个事情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孩子也会明白,是我不能上这个课,不是爸爸妈妈不让我上这个课。

还有一种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孩子,首先可能是父母给他呈现的他不感兴趣,其次他是对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对授课方式不感兴趣?

所以我还是想说,父母应该慢下来关注原因,而不是着急解决问题。现在爸爸妈妈们都太着急了。

阎维文和刘乐乐

澎湃新闻:是不是因为当局者迷?我们常说越亲近越难做正确的判断。

兰海:因为离得远的人是在用大脑在思维,而离得近的人可能是在用情绪思维。

我记得我们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在反思,他说优秀的人都是离自己的本性越来越远的人。做父母其实也是一样,就是你怎么抽离出来。

澎湃新闻:首期王泓翔小朋友唱京歌引起了很多关注,从他这个个例上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兰海:这个小朋友现场特别放松自然,他想学京剧,也想证明给他爸爸看他可以吃苦。我们从他的表达可以看出,爸爸长期对他不信任,所以他想证明。他是幸运的,他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来证明给他爸爸看,但有多少人一辈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就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而)活着呢,而且那又不是他喜欢的?所以我说王泓翔很幸运。

我判断一个家庭有没有问题,就一个标准,就是问孩子,在家里,你和父母除了学习还有其他什么可以聊的吗?如果他说没有聊的了,你就知道他们家庭关系非常紧张了。我觉得来参加节目的这些孩子,有音乐作为和父母沟通的桥梁。

澎湃新闻:录了这么多期,对哪个孩子印象最深刻?

兰海:就是贵州那个孩子,他就是想让爸爸妈妈陪他,但是他一方面又很体谅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这个孩子已经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事情了,按我们的话来说已经懂事了,但他平时不会表达,恰恰在他这个年龄段是需要表达自己的。

父母总是说起早贪黑赚钱是为了孩子,但是你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吗,他可能就是想一周有那么一天,你们可以好好陪他玩一玩。

还有这个节目让我了解到另外一点,生活在海外的孩子,他们内心对中国的民歌、传统戏曲有特别深的喜爱。

我们在心理学上总是会讲到自我认知,我是哪里的,我的根在哪里,比如他会唱中国民歌,别人问他是哪里人,他就可以说我是中国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期其实是很重要的,唱中国歌的属性会让他非常自豪。

杨雅坤

澎湃新闻:前一阵儿童模特的新闻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作为教育专家你会怎么看?

兰海:首先要去看这件事是为了父母的需要还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愿意自己穿得漂漂亮亮的,但是这样的事情可能一次两次三次,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已经足够了,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做的话,那父母要问问自己它符合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需要吗?

孩子参加这样的事情,其实是面对一个成年人的社会,环境变了,孩子缺乏了和孩子玩的时间,而是在和成年人在打交道,那么在这个阶段,他就会潜移默化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包括表达方式,在成人的工作环境中,会不会学会一些讨好别人的行为?

再者,从孩子身体的角度,他能够承受这样的工作量吗?

最后还是回到第一点,到底是孩子需要还是你父母需要?说出来可能是给孩子锻炼,那说不出来的呢?可能是虚荣、获利等等其他父母自己的需求。

我知道现在有大量的童星公司培训公司,其实大部分都是满足了父母的需求。

澎湃新闻:我看过一个调查,说很大比例的孩子都说未来想要当明星,如果孩子的内心也是这样想的呢,父母该如何做?

兰海:反观过来,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因为我们的媒体给他们展示了太多的明星。孩子内心都是渴望榜样的,我们那个年代是科学家和军人,孩子需要什么和社会在关注什么其实是匹配的,特别是孩子在10岁以后都在慢慢寻找自己心中的偶像。

父母也不必着急,这个时候可以让孩子看到更多的各行各业的明星,好的医生、好的科学家,明星不应该局限在演艺界,比如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去看看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物学家都在研究什么,电子游戏的设计者在研究什么,运动学家在研究什么,也不要忌讳演艺明星,把所有这些人都摊在台面上,问孩子这些人的共同点都有什么?一定有坚持、一定有吃苦、一定有永不放弃。

家长也要去了解鹿晗、TFBOYS,你要去听下他们的歌、了解他们的人,这样你在和孩子讨论时,孩子会觉得你很真诚,不要上来就批判,我也会这样和孩子交流,你看,成为这样的人也是很难的。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你心中有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带给孩子了,其实有的时候父母心里都没这根弦,你又怎么能带给孩子呢?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