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教师辞职卖菜引争议:自称买房买车,专家建议学会取舍

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实习生 邓琪
2017-05-17 19:15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刘鹏2012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回合肥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一年后他毅然辞职,在十里庙菜市场开始卖菜。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视频编辑 龙景(03:00)
“大学毕业生卖菜”,“直播菜贩哥”……近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七菜市场的“卖菜哥”刘鹏似乎一夜之间火了起来。

脖子上戴着金链子,手上戴着名贵手表,嘴里却熟练喊出“辣椒、黄瓜、西红柿、有机花菜、生菜、小白菜全部两块四一斤”的叫卖。刘鹏在西七菜市场的寻常与不寻常,这个市场的摊贩和前来买菜的市民们早已习以为常了。

5月10日刘鹏在招呼着来来往往的顾客们,忙得不亦乐乎。他身旁,三个三脚架搁在菜摊上,上面还架着三台手机,旁边还挂着一台话筒。视觉中国 图

连日来,多家媒体的轮番造访,让刘鹏的摊位、乃至整个市场更加热闹起来。媒体大多是冲着刘鹏原本的安徽师范大学本科学历、辞职小学教师的身份,还有他因为直播卖菜而新近增加的“网红”标签。

“原来做老师月薪2000多,现在卖菜一个月收入2万多,我也是为了生活。”刘鹏对辞职以及改行后生活的改变并不讳言。他解释称,能赚比其他菜贩高得多的收入,除了从早到晚、没有休息日的忙碌,还有他更讲技巧、更有诚信,比如,他最近正在用直播卖菜来提高知名度的尝试等。

他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eper.cn),改行卖菜后,他已经成功买了房、买了车,“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能力。”

对刘鹏的经历,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认为,现在大学生择业应该淡化老式教育的旧观念,更注重社会的真实需求,“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感到幸福,依照社会的需求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小霞则认为,年轻人不能太过于看重物质,以免因此丧失很多机会和其他东西,要学会取舍,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

每天睡5小时,在4个平台直播卖菜

5月14日凌晨3点30分,合肥市蜀山区十里庙农贸菜市场里却人头攒动,还充斥着来往货车、摩托车的喇叭声,由于天色仍然很暗,不少小贩选择在路灯下讨价还价并打着手电筒仔细检查今天要进的菜是否新鲜。

“我每晚22点至23点左右睡觉,早上2点就必须起床来进菜,每天我都会用两个手机设置好几个闹钟叫醒自己,卖了4年菜,几乎天天如此。”刘鹏一边飞快得着挑茄子,一边对澎湃新闻说。

自从成为网红菜贩以来,刘鹏身上的关键词越来越多,“本科生菜贩”“直播卖菜”,“月入两万,买了两房一车”,但他坦言,自己的生活却从来没有过任何变化:凌晨2点起床进菜,5点到菜场摊位摆菜,卖菜卖到中午11点回家吃饭,休息1到2个小时,下午继续卖菜,到晚上20点再回家吃饭睡觉,准备第二天继续进菜,周而复始,“我每天就是菜市场、我妈妈家、我自己家,三点一线,不逛街、不看电影、陪家人的时间都很少,我也想休息,但是我不敢,你一个卖菜的如果不天天卖菜,很可能就把熟客流失了。”

虽然和其他菜贩一样,刘鹏每天必须要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但在卖菜的过程中,他却开发出了自己的特色——用手机直播自己卖菜。

同一个菜场还有不少菜贩,普遍的月收入在三四千元左右,稍微高一些的能达到月收近万元。不过,这样的摊位一般都是夫妻档,至少两个人轮流照看摊位。刘鹏的摊位主要靠他自己,偶尔父亲和母亲也来帮帮忙。

刘鹏强调,他比其他人卖菜更讲技巧、更有诚信,“我现在开了4个平台直播,大概有几千人在线看我卖菜,我其实不希望别人给我打赏什么的,我也不靠这些赚钱。”一边调整着三脚架上手机位置一边和顾客讨价还价的刘鹏说。

谈到自己直播卖菜的初衷,刘鹏很坦诚,“我大概是从2月份开始想到了直播自己卖菜的,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真实的卖菜是咋回事儿。”

“其实直播后,我的卖菜收入确实提升了不少,但也没有外界传的那么神,月收入还是2万多元。很多人会说我用直播吸引媒体炒作自己,我觉得我没有,都是记者来找我的,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让别人信任我。”刘鹏说道。

“卖菜是自己选择,为钱也为证明自己”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卖菜,我也想上班,想过那种朝九晚五、有假期、有休息的生活,但是我得买房、买车,给我老婆和未来的孩子更好的生活。” 说起自己辞掉工作出来卖菜,刘鹏并不避讳自己的追求。

1991年出生的刘鹏今年26岁,2012年从安徽师范大学体育训练专业本科毕业,到合肥市十里庙小学做了一名体育教师。

“原来当老师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就2000多,现在一个月卖菜虽然很累,但是有2万多元的收入,原来去相亲的时候,人家都嫌我工资低,买房买车都没戏,现在卖菜了,虽然可能很多人会看不起这个行业,但是我月收入比原来多了十倍。”

对于刘鹏辞职转行卖菜的决定,他的母亲张林和十分支持。她和丈夫都是菜农,也曾卖过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的儿子只要走正道、努力工作就行。”对于不少人认为刘鹏“本科生卖菜就是浪费”这一观点,张林和说,“卖菜的方式也有不一样,我觉得刘鹏的书没有白读,他现在用直播自己卖菜的方法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就是一个例子,我原来也在这个菜摊卖过菜,这个菜摊子原来生意很差,刘鹏接手后生意现在很好,我认为,他现在的成功和读书是分不开的。”

谈到自己曾经的学生现在卖菜这份工作,刘鹏昔日的的恩师,安徽师范大学英语老师何琼琼说:“从整个国家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想,当然不能说大家向钱看,得有自己的追求、职业的坚守,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另一方面现实的问题,孩子觉得他没有办法过正常的生活,一个月就这么点钱,他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有质量的个人的生活的情况下,去坚守岗位也不现实。所以,他选择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卖菜,不怕吃苦,从基层做起,我觉得我还是支持他的选择的。”何琼琼补充说道。

“你卖菜最大的动力是赚钱吗?”澎湃新闻记者问。“是,但不全是,更多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能力,卖菜我也能卖好,做其他事我也能做好。”刘鹏答道。

“大学生应学会取舍,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

卖菜4年多,刘鹏买了一辆10多万元的车,还在合肥市买了两套房。他说,两套房子的面积虽然都不小,但并没有全额付款,“都是贷款买的,现在每个月要还1.5万元。”

网络上,有人赞同、支持他,也有人则提出质疑:大学毕业生去卖菜是浪费人才。

2008年,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陈生也曾因为卖猪肉而备受争议,高学历是否意味着就一定要做“高大上”的工作?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择业又该以什么为依据?

5月16日,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章友德向澎湃新闻表示,现在大学生择业应该淡化老式教育的旧观念,更注重社会的真实需求,“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分配工作,很多人传统观念里仍旧认为大学生就应该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不应该从事诸如卖菜这样低门槛的工作,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包分配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放下思想的包袱,学会去依照社会的需求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工作,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章友德并不认同“大学生卖菜是人才浪费”,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感到幸福,而我们现在的大学更应该注重通识教育,教会学生在步入现代化的多元社会之后,如何真正能够理解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小霞认为,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在选择工作时应该学会取舍,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

“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如果真的面临了生存的问题,那么解决这个生存问题毫无疑问是首要的。但其实每个人对生活的标准和价值观也各有不同,有人觉得100平米的房子够住,有人觉得50平米的房子也就够了,关键要看自己是如何取舍。”刘小霞还谈到自己学生在择业中的真实的案例:有学生面对自己热爱的工作放弃高薪选择坚守,也有学生面对不喜欢但是收入较高的工作选择了现实,“我觉得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

“我觉得年轻人嘛,也不能太过于看重物质,这样会让他们丧失很多机会和其他东西。我有很多社工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面临的工作可能薪水都不是很高,如果他们选择坚持理想,我也会支持他们。”刘小霞补充说道。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