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刊文评参观博物馆只为拍照炫耀:要创新让博物馆活起来

龙敏飞/光明网
2017-05-18 13:10
舆论场 >
字号

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是各大博物馆宣传自己的好窗口,这一天国内的许多博物馆每年也会举办各项活动,不仅面向游客,更是介入所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依然以三种方式呈现:免费开放日、展览讲座以及博物馆夜游活动。(5月17日澎湃新闻网)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不少博物馆都推出了一些活动,以此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这早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大戏”。但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不少人去博物馆,也基本是“到此一游”的心态,然后拍摄一些照片炫耀一下即可。至于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具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文化魅力等,许多人似乎并不关心。当“博物馆日”变成了“博物馆游”,已经偏离了博物馆的价值本位。

另外,还有一对现实矛盾值得审视。一方面,是博物馆的数量不断攀升,从1905年国人自办第一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4692家,其中,免费开放的场馆达到85.5%。但另一方面,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率却不高,数据显示,全国博物馆每年接待观众的总数约7亿人次,也就是说,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这意味着,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为了一种摆设。

何以至此呢?原因显然是两方面是,一方面是个人的原因,随着社会日益浮躁,个人的心态也变得浮躁,不少人很难沉下去去探索博物馆里面文物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博物馆方面的原因,许多博物馆展陈方式陈旧呆板、讲解说明晦涩无趣的情况屡见不鲜,也让不少人敬而远之。缘于这样的现实,一个现实命题被提上议程:怎样才能吸引更多人走进来,让博物馆活起来?或许这,正是多数博物馆面临的现实命题。

答案,其实早已明确,那就是创新。恰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所言:“不创新,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大门能够开得下去。”而故宫博物院,也是在创新方面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因为故宫博物院的知名度很高,其在商业化方面,也先人一步。朝珠耳机、帝后娃娃、内连升布鞋、朱仙镇木版年画等各式各样的文化创意产品,早已成为一种风靡的时尚。这样的创新,一方面让高冷的博物院变得亲和力十足;另一方面,也激活了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

因而,博物馆日应思考如何让博物馆活起来。一方面,自然是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有拒绝浮躁沉下心欣赏文物价值的自觉;另一方面,则是博物院方面也应积极行使教育职能,2015国务院公布的《博物馆条例》就明确规定,博物馆肩负着教育功能,不仅要收藏、保护、研究,还要向公众进行展示。如果馆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则是其灵魂,这也是业界的名言。可以说,只有个体自觉与博物馆创新结合起来,博物馆才能真正活起来,体现其应有的文化与教育价值。

(原题为《别让“博物馆日”变成“博物馆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