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当代都市剧最受非洲民众喜爱,民心相通需要公共外交助力

澎湃新闻记者 高行
2017-05-18 18:3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2016年8月,一个由中国媒体和学界人士组成的公共外交访问团来到东非国家肯尼亚的一家工厂进行访问时,肯尼亚员工们对中国客人的称呼让访问团成员感到很新奇。

“毛锋,毛锋!”这是他们送给中国男团员的“雅号”。

“毛豆豆,毛豆豆!”当女团员向他们问候时,则收到了这样的回礼。

经过一番询问,中国团员们才明白过来,“毛锋”和“毛豆豆”分别是在非洲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男女主角。这部5年前引入当地的中国电视剧,在非洲至今热度不减。

“‘一带一路’建设,公共外交先行。”在凤凰国际智库日前举办的“一带一路”企业高峰论坛上,被外界誉为“中国公共外交第一人”的赵启正对澎湃新闻(www.thehpaper.cn)记者表示,受制于一系列历史和现实上的原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比较有限。这要求中国更多通过公共外交来向这些国家的民众讲述关于中国的方方面面。

“只有通过公共外交推进‘民心相通’建设,让合作双方初步确认对方是可信赖的伙伴之后,才能进一步谈及其他领域的互联互通。”赵启正表示。

当代中国都市剧最受非洲民众欢迎

对于肯尼亚民众来说,从中国进口的文化消费品如今俨然已成为对中国产生亲近感的一个窗口。

“在所有题材的中国影视剧中,表现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生活的都市剧是最受关注和欢迎的题材之一,非洲观众特别喜欢看,仅次于功夫片。”在非洲从事数字电视业务的四达时代集团总裁郭子琪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媳妇的美好时代》的传播本身就是一个杰出的案例。

郭子琪1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企业高峰论坛的发言中介绍到,引进这一国内热播剧的初衷本来是服务在非工作的中国人,但意外地受到了非洲观众的欢迎,在先后推出了英文字幕版和英文配音版之后,郭子琪发现,这部作品不仅受到教育程度良好、英文熟练的非洲中上层人士的欢迎,也受到大量基层民众的关注。

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郭子琪和她的团队才开始考虑推出使用东非地区最普遍使用的语言——斯瓦西里语进行配音的版本。

而在赵启正看来,这正是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民心相通建设的代表。

赵启正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多样性程度极高,这为“一带一路”建设,尤其是民心相通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沿线国家与我们在发展阶段、社会制度、宗教信仰、风俗、法律体系方面都有所不同。每个国家内部还有各不相同的特殊情况。要想实现相互理解,就要耐心地在与不同国家的交流中采用不同的策略。”

铁路搭起民心互通的桥梁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框架下各个项目的落实和推进,中非民心相通也在许多项目建设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开花结果。

今年六月,由中国投资修建的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到国内最大港口蒙巴萨的准轨铁路(简称“蒙内铁路”)即将投入试运行。

此前,从深居内陆的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到国内最大的港口蒙巴萨之间,只有一条修建于殖民时期的年久失修的米轨铁路。根据世界银行2016年的统计,这条铁路当时的运力甚至不如1980年代的三分之一。

在中国公司承建蒙内铁路项目之后,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管理”,将该条铁路线改造成货车最高行驶速度80千米/小时,客车最高行驶速度120千米/小时,设计年运力达2500万吨的现代化铁路干线。

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肯尼亚总统乌胡鲁·肯雅塔称,“今日所做的一切,将会彻底改变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地区的发展轨迹。”

“以前总是有人说非洲工人行事风格懒散,不习惯紧张有规律的工作节奏,但当他们接受了必要的技能培训之后,其实和中国人一样勤劳能干,这完全推翻了此前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据《中国日报》报道,在蒙内铁路的建设过程中,雇佣的肯尼亚和中国工人的比例达10:1。以肯尼亚工人为主的施工队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中国和肯尼亚民众之间加深了相互理解,消除了一些过去比较普遍的误解。”曾经近距离调研过蒙内铁路项目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研究室主任、外交学院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姚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介绍中国真实的面貌

“一个国家在另一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刻意‘塑造’出来的,只能是准确、全面地传递出来。”赵启正认为,如果想要真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民心相通,就必须坦诚地展现关于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这种面貌不仅应该包括中国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强大能力,还要包括中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客观存在的力有不逮之处。

“例如,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确实很厉害。在呈现这个的同时,也要对沿线国家讲清楚,我们的高科技并非世界第一,而是处在世界中游;我们的贷款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也不是特别强大,也需要一定的回报才能可持续。”赵启正说。

“我们过去习惯并且相对更热衷于展现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形象,”姚遥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但是在‘一带一路’合作的新时代里,我们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向人们阐释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否则我们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的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姚遥回忆道,曾经有一个非洲国家的官员对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观赏中国的传统绘画,但有一点很不理解,就是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画竹子。“我知道这些植物非常好看,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姚遥认为,如果只是简单地以传统的形式和载体、不加阐释地呈现中国文化,我们向其他文化圈的外国人传递出的将是一个存在隔膜、很难捉摸的中国形象,即便得到理解,也很难让接受者对当代中国产生亲近感。

说来也巧,就在这名非洲官员发问的同时,现场正好有一名中国画家,他对这名官员解释道,“中国古人喜欢竹子,因为它外形笔直,象征品行正直;内部中空,象征为人谦虚。所以我们的老祖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这名非洲官员恍然大悟,“这些都是我们现代人也欣赏和需要的共同价值啊,你们下次来展览中国画的时候请一定多向公众阐释这些有意思的内容。”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