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羌绣看传统工艺如何在现代焕发生机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实习生 李娇
2017-05-19 07:1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羌绣是羌族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作为羌文化的结晶,羌绣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羌绣·神象端午品香会”在沪上雷氏中医馆开展。非物质文化羌绣传承人、囍悦羌绣合作公社创办人张居悦来到现场,为我们讲述了羌绣发展背后的故事。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老的羌寨大多建在高半山处,是故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传说在五千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炎帝战败后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而少部分炎帝部落则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藏族、羌族等。今天羌族主要分布在阿坝的藏族羌族自治州,主要是汶川、理县和茂县等地,以及绵阳北川地区。

来自于羌族的刺绣工艺则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密切,最能与现实生活对话的羌文化遗产。羌族妇女将植物与动物的图形,吉祥与祝福的花纹,通过挑花、挑绣、扎花、扎绣、彩扎、彩挑、素挑、勾花、盘花等繁复的技法,一并绣入自织的布料之中,从山川草木到花卉瓜果,从飞禽走兽到古朴纹饰,构图精致,栩栩如生。

张居悦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一名羌族姑娘,也是羌寨里最年轻的传承人。此次,带着合作社里六十多位绣娘作品来到上海的张居悦表示,“我是九零后,我们这一辈从小也是接受应试教育长大的。可以说,羌绣这门手工艺到我们这里已经面临失传。但我是在阿坝州土生土长的,非常热爱我的家乡,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在成都读完大学后,我就回到家乡成立了囍悦藏织羌绣合作社。”

活动当日,身穿一套羌族服饰的张居悦介绍说,“这是传统的节日才会穿的。一般这样一套衣服是妈妈给女儿做的,婚嫁前一两年就开始动工。羌族的鞋子很有特色,鞋头尖尖地翘起,所以叫尖尖鞋或者云云鞋。而头饰好像房上的瓦片一样,因为羌族对妇女是非常尊重的,它表示妇女能顶半边天。胸口上挂有银针线盒,平常绣花没有针线,需要换针换线,勤劳的绣娘们可以直接从胸口的针线盒取出。羌族的服饰颜色都比较鲜艳,因为这颜色来自于我们的高山、大地。高半山的天很蓝,地很绿。色彩的强烈与绣娘们对家人朋友的关怀祝福,对生活的热爱程度是相呼应的。”

羌绣贯穿着羌族女性的一生,是羌文化的艺术结晶。一根线拴着一根针,却牵动着无数妇女对生活的热情,每一件衣饰上都表达着祝福、关怀。张居悦表示,“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创新还是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我们始终坚持保持本民族的东西。羌绣很好和其他绣品区分,因为羌绣目前还是坚持手工、原创、还原本真,颜色搭配、图案的寓意与其他绣品非常好区分。”

张居悦为大家讲解羌绣。

小小绣品支撑起大山深处绣娘们的日常生活

张居悦坦言,自己有传承、发展羌绣的意识是在汶川地震之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主要受灾地区就是我们的羌族地区,受灾群众包含我们三十万的羌族人民,羌族人口在地震中锐减10%。而妇女没有了其他的经济收入,只有靠刺绣换取微薄的酬金。”

羌绣所面临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曾经,羌寨的每个姑娘都会绣花。外婆教给阿妈,阿妈再教给女儿。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口的外流以及羌绣传承人的老去,让羌绣这一古老技艺面临巨大挑战,也为当地带来了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张居悦于2014年成立囍悦羌绣合作公社,一度陷入困局的传统工艺似乎因此获得转机。“羌族青年可以在我们合作社做最传统的手工艺染布,四川话就是‘打布壳子’。绣鞋要先‘打布壳子’,然后再用浆糊。现在我们合作社已经有来自各村各寨的绣娘六十多名。不过,虽然我们现在有自己的传习所,但大部分绣娘都是住在山里。我们需要自己去山里送绣片、收绣片。但令人欣慰的是,如今传习所已经成为解决阿坝州妇女居家就业的主要阵地。”

囍悦羌绣合作公社帮扶到的对象还有一部分是当地的残疾人妇女。“我们公社有四个残疾人妇女,她们都是绣花绣得最好的。其中一位是在地震后失去了左腿,其他的农活也干不了。现在通过参加我们的羌绣合作社,她们有一些经济来源了。”

张居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阿坝州当地很多羌族妇女还是喜欢务农,多过于去外面打工。她们如果想加入我们合作社,会通过村子里的人介绍。我们会去村子里看她们绣品的质量。现在合作社羌绣的收益肯定比打工要稍稍好一点。而且最重要的是她们能够留下来照顾家,这相应地就少了很多留守的老人和小孩。”

除了为绣娘们的绣品寻找市场,羌绣合作公社还肩负着传习技艺的任务。“每年冬天我们会给当地的妇女做一些羌绣的培训。传统的绣娘都是在服饰上刺绣,我们教她们一些新的技艺,使她们保持与时俱进。由于羌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所以一直以来羌绣传承的方式就是手口相传。我们也只能一点一点地教、一针一线地看。”

然而,张居悦也不能不感叹“最近没办法了”。因为虫草出来了,绣娘们得去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山上挖虫草。“但是虫草山上有些时候会下雪,所以绣娘们会随身带着绣件,在海拔四五千米以上的山上绣花。这次活动的一些大象香囊,也是来自海拔四五千米上的虫草山。其实,每一个手工绣片背后都有一个羌族人的故事。”

此外,羌绣合作公社成员张一坦言,“一直谈传统,可是对于我们当地的妇女来讲,这些其实是生活最基本的必需用品。然而,一旦羌绣走出来,比如这次和神象的合作,给很多合作社的妇女们带来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希望。大象在我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的眼里,就有吉祥、聚财的寓意,当地人对象有着独特的喜爱。所以这一次新的订单进来以后,当地的妇女是很高兴的,她们觉得和以前只是在衣服上绣花有很大不同,而对于我们合作社来讲也是一种新事物的诞生。”

传统工艺在现代焕发生机还可做些什么?

关于如何使羌绣继续走出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生机。张居悦有着一番蛮周全的打算。

“目前除了对内的培训之外,对外我们也会举办一系列公益活动。譬如到美院交流,为城市里面喜欢我们民族文化的手工艺爱好者进行培训。大家也可以来到我们的传习所,来到阿坝州来寻山、寻羌。可以住在山寨里面,体验羌绣,听羌笛和口弦,以及跳锅庄等等。而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培训好我们当地的妇女,培养新的绣娘以及多研发一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羌绣产品。”

“此外,我们通过调查得知,羌族的小孩子从四五年级到初中,其实很想学羌绣。所以接下来我们囍悦合作社也想把羌文化推广进校园。而以后在传统手工艺方面,我们还是会选择跨界组合与自主设计,让当地元素和现代设计相结合。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参与羌绣的创新和保护。而我也会坚持不懈的走出去,通过向外界的学习与交流,为羌绣以及羌文化的发展带回新的想法与思路。”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