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国六十周年阅兵指挥刀由武汉中华龙文化博物馆收藏

刘元聪 朱素芳 连建辉/长江日报
2017-05-19 14:46
中国政库 >
字号

海陆空仪仗队指挥刀(上)、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指挥刀(中)、天安门升旗指挥刀(下)  本文图片均来自长江日报

昨日(5月18日),位于江汉区龙王庙公园内的中华龙文化博物馆内,迎来了3件银光熠熠的“镇馆龙刀”——海陆空仪仗队指挥刀、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指挥刀、天安门升旗指挥刀。这3把“龙刀”,均由专利所有人沈从岐捐赠。

沈老表示,3把刀只在刀鞘略有区别。刀鞘底部按照其用途不同,刻有不同字样。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指挥刀的刀鞘上刻有九条龙,而另外两把的刀鞘上仅一条龙。“九条龙的刀鞘上九条龙都是镀金的,仅在特殊场合使用一次。一条龙的刀鞘是在钛合金上手工雕刻出的,永不脱落和褪色,可以长久使用。”

十易其稿弯刀变直

77岁的沈从岐出生在中国“宝剑之乡”——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县,曾是一名共和国老兵。退伍后,他成为一家制造企业的厂长。

1991年,中央军委指示三军仪仗队由徒手礼改为军刀礼,中国军队要有自己的现代化仪仗指挥刀。

有关负责人跑遍全国十多家知名刀剑制造厂,最终找到制作过亚运会礼品“中山宝剑”的沈从岐。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沈从岐毅然接受。十个多月时间里,他把国内外的刀剑铸造技艺研究了个遍。

指挥刀报审评审程序非常严格。沈从岐第一次样刀是弧形的,有关领导指出,仪仗队的指挥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弯刀寓意不好。第二次样刀送审时又被指出,刀身上的雕刻不够逼真和威武,不足以体现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形象。

从初审到敲定,沈从岐十易其稿,终于在1992年9月通过了有关方面的集中审议,并被评价为“振国威壮军威的天下第一刀”。1992年10月1日,三军仪仗队正式启用沈从岐设计的指挥刀。

此后,沈从岐只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六十周年等重要节点制作过数量极少的纪念刀,工艺稍有不同。“天下第一刀”的标准始终保持审定后的原样,从未改款。

2000年7月,沈老将自己设计的指挥刀以发明名称“天下第一刀”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曾有外国商人出高价,想从沈老手中买断专利所有权,都被沈老拒绝。

对龙的情结让其落户武汉

如今,“天下第一刀”已“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首脑、要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大阅兵指挥刀”等5把刀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龙文化博物馆馆长闸东山介绍,他与沈从岐过去都在部队搞宣传工作,两人通过写文章结识。沈从岐比闸东山大一轮,两人都属龙,对中国传统的龙文化都有特殊的情结。

沈老捐赠的3把刀中,天安门升旗指挥刀还是一把珍贵的退役刀,“起初我不敢向他讨要,直到近日终于鼓起勇气给沈老发去短信。”闸东山说,“我告诉沈老,两江交汇的龙王庙,是江汉平原的眼睛,是大汉口的发祥地,既是中国城市少有的自然景观,也是长江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这里建有龙王阁,还有龙文化博物馆,是这3把龙刀最好的归宿。”

沈从岐老人欣然应允,请工作人员将刀从北京寄至武汉。闸东山表示,这批“龙刀”将向市民开放展出,大家可以在博物馆领略历史、感受军威。

“中国仪仗刀”细节

陈昌 制图

从数据看门道

·手柄顶嵌有一颗大红宝石,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绕34颗红色小宝石,代表着我国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刀重1.65公斤, 钛合金钢材质长度1米

·护手正面像展翅的凤凰,侧面像金色的和平鸽,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以及对和平友好的渴望。

·整个刀体共镶有56颗小宝石,象征着生生不息的56个民族

·刃宽2.5厘米

(原题为《天安门升旗指挥刀退役归藏武汉 设计师揭密“中国仪仗刀”细节》)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