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加快打通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政企研合作常州模式受肯定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实习生 郝雅楠
2017-05-19 22:51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5月18日上午,第十二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在江苏常州开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现场获悉,包括联想控股新材料创新大厦项目在内的44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常州市委书记费高云致辞称,常州将围绕十大产业链2.0版本,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常州模式”,铺平科技创业的“最先一公里”,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常州制造”的城市名片越来越响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会上称赞了常州的这一努力,“工程科学一定要与企业结合,理论和办法先进性最终的检验就是落实到企业中去。把科研成果带到企业转化,江苏常州做的比较好。”

2013年,立足于国家发改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中对常州的定位——建设全国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常州迅速推出了本土“十大产业链”建设的方案。

这“十大产业链”是:包括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碳材料、新医药、新光源、通用航空、智能电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等(简称“三车四新三智能”)。

4年过去,常州十大产业链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达34.3%。为顺应产业智能化等方向,常州如今又推出十大产业链2.0版本,从“三车四新三智能”调整为“五新三高两智能”,也即“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及生物技术、新能源、航空装备、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

在参观当天的创新成果展时,常州市市长丁纯表示,“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将是常州今后发展和着力的重点。

“作为地级市,我们不过多地讨论理论内容,而是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智能制造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丁纯说,将技术与应用紧密结合,推动创新团队与资本市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始于2006年的先进制造成果展览洽谈会,旨在铺平科技创业的“最先一公里”,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校三方共同参与的平台。

而所谓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即在政府的支持和组织下,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将企业需求与学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深度对接起来,实现从研究到工业的更高效转化。

这一成果转化的典型,便是承担着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高性能碳纤维重点项目的中简科技公司。

碳纤维是一种重量轻但强度高的物质,雷达检测不到,是国防重要战略物资。

2008年4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原碳纤维课题组组长杨永岗博士,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着科研成果带领技术团队落户常州。之所以选择常州,“是常州市委、市政府的真诚打动了我。”杨永岗对媒体表示。

杨永岗记得,他在2007年12月29日向常州相关部门递交了材料,仅仅3天后,第二年元旦当天早晨8点,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了杨永岗的电话上,原来是常州市领导在电话那头盛情相邀项目落户常州,并称已安排好后续对接事宜。

如今,中简科技成为国内第一家以T700级碳纤维工程化为起点,以全系列化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为发展目标的碳纤维厂家,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T700级碳纤维稳定产业化的厂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