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历史爱好者讲述“大世界”的百年沉浮,创始人很会做广告

澎湃新闻记者 陈伊萍
2017-05-21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大世界”作为上海曾经的娱乐文化地标,经多年修缮后如今再度开业迎客。

今年恰逢“大世界”的百年诞辰。5月20日,“上海大世界的百年沉浮”分享会在邬达克纪念馆举行,上海历史资深业余爱好者邱力立以他多年对“大世界”的历史研究,为在场的历史建筑爱好者们讲述了“大世界”的前世今生故事。

上海历史资深业余爱好者邱力立。本文图片均为 邬达克纪念馆 供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邬达克纪念馆获悉,邬达克纪念馆成立以来,致力于创建“沪上建筑遗产爱好者”的共同家园和平台。

创始人从医药起家,“租地造屋”建大世界

黄楚九

“大世界”的创始人是浙江余姚人黄楚九。邱力立说,黄楚九早年在“医药领域”内起家,过去曾闻名沪上的“中法药房”、“五洲药房”等都有这位黄老板主持或参与其中的身影,而像“艾罗补脑汁”、“百龄机”、“龙虎人丹”等“灵丹妙药”也皆出自黄楚九的药房。因此,黄楚九在“医药领域”积累起了相当可观的资本。

1912年,黄楚九在沪上文人孙玉声的建议下开始涉足娱乐业,他的首块“试验田”被选在位于上海市浙江路、湖北路、九江路交界处的“新新舞台”,黄楚九等人在“新新舞台”的楼顶开设“楼外楼游乐场”。除了诸多传统曲艺表演外,黄老板还别出心裁,通过引进当时在上海滩还属于稀罕物的“电梯”来招揽顾客。“后来被誉为大世界标志之一的‘哈哈镜’据说也是在‘楼外楼’时期引进的,‘楼外楼’就此曾风光一时。”邱力立讲述道。

黄楚九在娱乐业的第二块“试验田”位于现在南京路西藏路口的新世界处,当时的“新世界”也是上海一处著名的游乐场所,由黄楚九和经润三等人联合创办,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从质量和规模上来说,“新世界”都要比“楼外楼”胜出一筹。“黄老板本想以此大赚一笔,不曾想合作人经润三突然去世,其夫人汪国贞与黄楚九在暗中矛盾升级。再加之经润三在新世界的股份占了大头,故而黄楚九不得以撤股新世界再次谋求别处。”

1916年,在黄楚九的坚持不懈下,他终于在当时位于法租界边缘地带的爱多亚路敏体尼荫路口寻觅到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当时为张静江张石铭家族所有。在双方协商下,黄楚九以“租地造屋”的形式取得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大世界”于1916-1917年以“租地造房”的形式被建造起来。1917年7月14日,大世界的历史由此开始。

大世界最初时的建筑形态。

门票亲民游乐丰富,演员在演出中也会做广告

直至上世纪20年代中叶时,原本“大世界”的规模已不足以担负起前来“白相大世界”的庞大客流,于是黄楚九出资对“大世界”进行了扩大和改建,大世界自此也就成为了后来人们脑海中那个拥有着巨型塔楼的熟悉身影。

“大世界”为何会红极一时,成为当时人们娱乐文化的地标?邱力立分析认为,首先“大世界”的门票价格亲民。“市民只要花上两角钱就能入内看戏听曲,游玩上许多游乐设施直至晚上夜场结束。大世界在游客定位上确实做到了大众化。”并且,“大世界”不断推陈出新:除了传统曲艺外,许多来自于西方的“新鲜事物”在大世界内也遍地开花,哈哈镜、电影、西洋镜、魔术、溜冰(当时称“跑冰”)、跳舞厅、动物园、机器跑马、升高椅等,均为当时沪上时髦物件,对于大众非常具有吸引力。

上世纪20年代,大世界扩建后拥有了巨型塔楼。

另外,在广告宣传方面,黄楚九的“广告攻势”也是铺天盖地。“就连当时在‘大世界’表演的演员在演出到一半时经常会主动走下台来,向台下观众推销与黄楚九、大世界有关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老板黄楚九十分注重对于客户的“感恩”:只要有客户在他开设的日夜银行存入5元后就可以获赠一张大世界门票,当这位客户拿着这张赠票光临大世界后再能获赠一包由黄楚九自家香烟厂生产的“小囡牌香烟”,客户在得益的同时黄楚九也为自己的生意做了广告。

上世纪20年代,大世界内的游乐设施。

曾遭遇意外坠弹死亡惨重,沉寂许久后重新迎客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黄楚九晚年因投资失败、负债累累,再加之黄金荣等人的打击,黄楚九的人生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1931年,黄楚九病逝,他身后的那个“庞大商业帝国”同样也在顷刻分崩离析。“大世界”的“黄楚九时代”至此落下帷幕,“黄金荣时代”由此开启。

之后的1937年8月14日,是大世界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震惊中外的“八·一四大世界惨案”,上海的空军飞机意外坠弹在大世界门前,导致2000余人伤亡。

大约在1942年,“大世界”的实际产权被沪上地产大鳄孙春生家族购得,邱力立透露,就是这位孙老板不惜一掷千金,开启了在大世界与黄金荣“并驾齐驱”的接下来十余年光景。

1954年7月,上海市市文化局正式接管“大世界”,并于不久后将其改名为“人民游乐场”,至1958年1月恢复“大世界”原名。“文革”中“大世界”又被更名为“东方红剧场”,1974年10月再次被改名为“上海市青年宫”,直至1987年1月再次恢复原名。

2017年3月,承载着无数上海人民记忆并沉寂已久的“大世界”在经过修缮后重新开门迎客,“新大世界”定位于非遗与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的传承,以非遗的原生态和再设计作为主脉络,专注于经典与濒危、民族与国际、传承与发展。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