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当怪物来敲门》:没有将真实进行到底的童话

潘神
2017-05-22 16:4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在开始谈论《当怪物来敲门》之前,我想先花一些时间来谈论童话。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民间童话,即由群众集体创作的童话,它剔除了个人意识的成分,反映出来的是最普遍和深层心理活动,这类童话无差别的反映出人性的善恶。它的读者不分成年人和儿童。

第二类童话是由个别作者创作的童话,一般是写给儿童看的,所以作者往往会迎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在作品中颂扬善良、勇气、理想、爱情等一切美好的品质。

一般人对童话的定义,倾向于第二种类型,即认为童话是传播正能量的。带有强烈负面色彩的童话就被称为“黑暗童话”,这种称呼本身就包含着偏见。

电影《当怪物来敲门》改编自同名小说。

由此又衍生出两类黑暗童话:

第一类是来自民间的黑暗童话。因为民间童话是缺乏修饰的童话,所以其中的许多作品难免会包含血腥、暴力、色情的情节。

第二类是由作者创作的黑暗童话。创作这类童话的作者厌倦了主流价值观,为了展示独特的个性而创作了黑暗童话。

黑暗童话曾经只流传于亚文化圈里,后来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主流价值观感到厌烦,黑暗童话开始进入主流文化圈里。虽然美国过去也拍摄过不少黑暗童话电影,但是2010年迪士尼打造了《爱丽丝漫游仙境》,才算正式揭开了黑暗童话电影的热潮。其后七年,许多黑暗童话登上了银幕。

然而,这些电影不过又是好莱坞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又一系列肤浅的娱乐片而已。骨子里讲述的还是老掉牙的故事,只是画风变阴沉了,再点缀上一些博人眼球的成人元素:白雪公主和猎人情意缠绵,睡美人和魔女百合正欢。就连曾经创作过多部杰出黑暗童话电影的怪才蒂姆·伯顿也已经在主流化浪潮的冲洗中失去了鲜明的个性,沦为自己的拙劣模仿者。

《当怪物来敲门》海报。

《当怪物来敲门》比上述这些黑暗童话优秀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挖掘。电影中怪物给康纳讲了三个童话,第一个童话是:一个王子杀害了恋人,嫁祸给后祖母,得到了王位,最终却成为了一个好国王。这则童话呈现出了人性复杂的一面,它有点民间童话的色彩。

翻开《格林童话》我们就会发现有许多故事的主角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纯良,他们往往会借助奸诈的手段达到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是好人。

民间童话呈现的是真实的人性,而真实的人性总是站在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

《当怪物来敲门》设定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单亲家庭、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一个痛苦的男孩,这使得观众最初会以为这部电影要展现的是男孩对母亲纯真而炽烈的情感。

影片最后却出人意表告诉我们说,真正纠缠这个男孩的噩梦不是母亲即将离开人世的事实,而是男孩在内心深处希望母亲早点离开人世,他无法原谅自己有这样卑鄙的想法。

《当怪物来敲门》剧照

京极夏彦有一篇小说《鬼童》(载于《百鬼夜行:阳》)讲述了:主人公江腾彻在母亲死后,不断得反省自我,认为是自己的冷漠怠惰害死了母亲,越来越觉得自己是披着人皮的鬼,最后在疯狂当中将母亲的骨灰坛扔到地上,彻底失去了为人的资格。

《鬼童》中的江腾彻和《当怪物来敲门》的康纳有着相同的问题,就是过度执着于自己内心里的阴暗。正如电影里怪物所说的,人性是复杂的,经常会产生阴暗、卑劣的想法。然而人不会把每个想法都付诸行动,通常是经过权衡以后才决定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真正决定我们是什么样的人的,不是大脑中那些尚未实现的想法,而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人无法为每一个想法负责,为没实现的想法负责也是毫无意义的。执意要去负责的话,最后只会落得跟《鬼童》中的江腾彻相同的下场。

《当怪物来敲门》剧照

回到电影中,康纳的想法真的那么卑劣可耻吗?不。他希望母亲早点死去的原因是他无法忍受随时会失去母亲的痛苦,所以渴望痛苦早点结束。遇到痛苦时想要逃避,这是很自然的想法,谁又能因此责备他呢?重要的是他在行动中没有逃避,仍然坚守对母亲的爱。

虽然《当怪物来敲门》有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可是它仍然算不上杰出。这是因为导演的立场摇摆不定,虽然他想讲一个现实的故事,但好几次他又折回去讲述美好的童话。

《当怪物来敲门》剧照

导演讲述的第一个童话是全世界都会体谅你的童话。他给康纳构造一个安全的发泄痛苦的世界:无论他破坏家具,还是将同学打成重伤,周围的大人没有一个会惩罚他,他的母亲还告诉他:“如果你需要破坏一些东西,那就大胆的去破坏吧。”因为每个人都理解他心中的痛苦,知道他迫切需要发泄。

真实的人生却告诉我们,即使当我们痛苦得需要逃避,需要发泄时,往往不能这样做,因为个人的痛苦与整个世界无关,世界才不会向个人的痛苦妥协。逃避和破坏也不能解决问题,相反的还会增加问题。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剧照。

电影《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描绘了一幅真实而残酷的青春群像图,其中有一个少年由于父母离异,便把自己的痛苦发泄在周围人的身上,结果非但自己不能得到救赎,还把无辜的人拖下地狱。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

第二个童话是信仰的童话。导演非常片面的宣扬信仰的意义,但是我们知道,在现实面前信仰的力量非常有限。

有一部西班牙电影《卡米诺》正好批判了信仰。电影的主人公卡米诺在母亲的影响下从小就信仰基督教,然而信仰没有给她带来恩赐,相反她还患上了绝症。当她遭受煎熬时,母亲仍然强迫她要坚持信仰,对上帝心怀感恩,这更加深了她的痛苦。明明知道生活不会好起来,还硬要假装相信,无疑是自欺欺人,有时候这种自欺欺人人带来的折磨比绝望更加强烈。

《卡米诺》海报。

除了立场摇摆之外,影片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乏表现力。影片的内涵都是通过怪物之口直接灌输给观众,这样观众就失去了自己去领悟的乐趣了,感觉像是聆听说教一样的无聊。而且,整部影片叙事几乎是台词支撑起来的,所有的信息通过台词来传达,画面几乎没有承担任何叙事功能。

比如:影片最高潮的段落,在幻觉中康纳拉住即将坠入深渊的母亲,接下来镜头突然一转,康纳的母亲已经消失不见了,然后康纳说出了实情,是他松开了母亲的手。这个情节如果直接用画面表现出来,会更有震撼力,观众产生极大的疑惑,为什么如此爱母亲的康纳会松开母亲的手?但导演却隐去了动作,用台词来述说,结果震撼力就大打折扣了。

《当怪物来敲门》是一部令人遗憾的电影,它已经走在通往现实的道路上了,但是最终仍然止步于幻想之中,没能进入现实。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