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黑龙江北极边防派出所:辖区内15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孙春英、丁际超、邱小平/法制日报
2017-05-23 16:34
法治中国 >
字号

这里是神州北极,中国纬度最高的地方,位置十分偏远。但他们卫国戍边的标准却没有降低,辖区连续11年无涉外事件、15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

这里是高寒禁区,年平均气温零下1.3℃,历史最低气温零下52.3℃,全年无霜期仅86天。但他们为民亲民的脚步却没有盲区,群众满意率100%。

北极边防派出所。 本文图均为 法制晚报 图

他们是黑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北极边防派出所的民警。建所70年来,他们秉承“耐得住高寒,亲民近民尽心尽力;耐得住寂寞,为民护民尽职尽责”精神,为创造平安、稳定、和谐的边境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近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北极边防派出所“戍边为民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

爬冰卧雪 守一方寒土

“以前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下乡走访群众都得搭地方便车,和现在的装备、环境真是没法比。”说这话的叫郭福波,北极边防派出所第二任所长。

1981年,郭福波第一次离开绥化海林老家,来到漠河县北极村这片土地,从战士到警官,从警官到所长。他担任15年所长后自主择业,如今成了北极村的村民,既是北极边防派出所卫国戍边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北极边防派出所辖区点多、线长、面广,而且大部分地区山高林密,人员车辆无法到达,边防管理任务繁重可见一斑。

边防民警驾驶雪地摩托巡逻冰封的中俄界江黑龙江。

对此,北极边防派出所探索建立适应“林海无边、地广人稀”特点的治安联防机制,组建了4个治安联防组织、87个“十户联保”小组,以警务室为中心把周边几个村的治安辅助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人人都是“治安员”“巡逻兵”的治安防控大网络,大大提升了治安管控能力。他们还与北极边防机动中队联合推出“每日三巡、特殊时期全巡”巡防机制,常态化开展“警灯闪烁”工程,提升群众见警率、安全感。

10年来,北极边防派出所承担了包括10届夏至旅游节、9届“冰雪汽车拉力赛”在内的上百次大型安保任务,全部实现“无盗抢、无越界、无拥挤踩踏”的目标。

在中俄界江黑龙江我方一侧徒步巡逻 。北极边防派出所 刘松 摄

界江封冻后,游客误越边境线是最大的隐患。北极边防派出所将警力陈兵一线,管边民警随渔民一起驻滩,重要治安卡点由派出所和机动中队联合驻点执勤检查,流动警务车担负部分巡逻功能,边防派出所—基层警务室—固定执勤卡点—流动警务车成为最基本作战单元。15年来,该所辖区没有一起恶性越界事件发生。

“我们村的人外出时,房门根本不上锁,用竹筷子或小木棍往门鼻子上一别就走。”北极镇北极村村委会主任李永顺这样描述当地的社会治安状况。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既是对北极村治安状况的真实描述,也是北极边防派出所坚持推行管防并举,建立和加强治安防控信息网络的成果。辖区发案率低了,社会秩序好了,老百姓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北极村作为旅游胜地,以平安、和谐、美丽迎接八方宾朋。

赤心为民 暖百户千家

北极边防派出所辖区总面积2380平方公里,却只有3个自然村、1个林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突发事件发生时,民警无法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村民办事办证难也成为制约警民关系的最大掣肘。

怎么办?北极边防派出所的回答是:为民不讲条件、不讲困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也正是为了这“最后一公里”:2010年5月,北极边防派出所民警贾晨翔从本已偏远的北极村又向西开进了90公里,来到洛古河村开设警务室;2011年5月,在北极村东面126公里的北红村警务室设立,“90后”民警张展进驻。从此,北极边防派出所辖区每个村均有警务室。

为了陪丈夫戍边,贾晨翔的妻子王晓莲放弃了哈尔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优越工作,在这里当辅警,一守就是7年。于是,在夫妻警务室,警务就是家务,工作就是生活。贾晨翔发挥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作用,为村民脱贫致富牵线搭桥,使昔日条件艰苦、信息闭塞、发展滞后的洛古河村很快成为大兴安岭地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贾晨翔告诉村民界江作业须知 。

“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信号,我们的所有警务都是围绕民情转。”北极边防派出所所长高军峰说,驻村警务室的设立,使警务迅速推进到第一线,村民报警均能第一时间受理,群众利益受到侵害能够第一时间处置。

洛古河村主任刘洪波算了一笔账,警务室开设到村里之后,仅仅捎办户政业务、身份证一项,每年就能为村民节省开支5万元,警务前移战略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连续帮扶12年,家境贫寒、命运多舛的张敬阳、张敬月姐妹如今均已考入理想中的大学;每次上门走访慰问,年过七旬、腿脚不便的张权老两口总是坚持把民警送到路口;坚持不懈、多方查找,离家30余载、记忆还停留在合作社的“黑户”崔大胡子终于联系上家人、返乡在即……

一桩桩、一件件,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洛古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宏说:“群众总是喜欢大事小事找小贾,有事没事找小贾。”北极村旅店主王福祥说得更直白:“咱们也不愿总是给他们添麻烦,他们太辛苦了,但有事总是想和他们唠唠。”

边防民警乘坐马拉爬犁为困难群众送年货 。

在北极边防派出所辖区,这种鱼水交融的和谐警民关系随处可见。边防派出所民警成了群众心目中的好人、亲人、能人,连续10年民意测评满意率100%。

智慧警务 为游客服务

北极村地处祖国最北端,“找北游”的迅速升温,每年150万的客流量,给村民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给北极边防派出所带来极大的治安压力。

新的形势下,北极边防派出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向科技要警力,把警务向前移。

“感谢好心人,感谢边防民警,多亏了你们工作认真负责,我才找回丢失的物品。”2016年12月9日,重庆游客王先生在北极玄武广场景区治安岗亭里,对北极边防派出所民警耐心为自己寻回存储有贵重资料的手机后连声道谢。

派出所民警在景区巡逻。

无人机空中巡逻,鼠标巡逻,探头站岗……2012年以来,北极边防派出所全面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在辖区重点路段和边境通道安装视频监控云台、无线报警系统,为执勤民警配备4G单兵图传设备。民警自主创新研发的3D民情地图辅助勤务指挥系统,将辖区各类监控视频资源统一接入派出所指挥室,并辅以无人机空中巡逻,实现了“鼠标一点、鸟瞰全镇”“鼠标巡逻、探头站岗”的实时治安防范网络。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北极边防派出所还创新推出服务游客双人协作快速验证法、“二维码”和GPS警务服务法,在外地游客容易迷路的地段设置GPS标识,保证有人遇到困难时,派出所民警能够第一时间到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实现了“一键联通、多方救援”的景区服务新模式,赢得广大游客赞誉。

派出所民警为游客提供帮助。

“很多游客在找‘北’的过程中找不到‘北’了。”北极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牛书磊告诉记者,北极边防派出所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报警业务,群众报警只需“扫一扫”。他们还将辖区旅馆业、餐饮业以及各村分别设立微信群,一有游客走失,立即在微信群发布消息,两千多名群众立马成为“第二警力”,找人效率大增,科技让警民关系更融洽。

巍巍兴安岭,滔滔黑龙江。时代在变,任务在变,北极边防派出所民警卫国戍边、为民爱民的初心却没有改变。守一方寒土,暖百户千家,在祖国的最北点,他们用一颗颗最热的心,在风雪呼啸的祖国边境线上傲然挺立,又如那小草万般柔情根植于白山黑水之间,与百姓血脉相连、心心相印。

【戍边爱民小故事】

雪夜获救的北京游客夫妇

“一碗热乎乎的饺子胜过了任何美味”

今年4月6日,北极边防派出所所长高军峰带队到辖区洛古河村查边时,给这里的驻村民警贾晨翔带去了一个从北京寄来的包裹,寄件人叫王红梅。贾晨翔看着邮包里袋装的正宗老北京烤鸭和盒装的北京糕点、果脯,与妻子王晓莲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王红梅是谁?”夫妻二人一时想不起来。

“难道是寄错地方了?也许是需要咱们转交给谁的吧?”贾晨翔按照邮包上寄件人的电话打了过去。

“没错,就是寄给你们的,你们那太偏远了,我还担心会寄不到呢。”接电话的正是王红梅,“要不是有派出所民警们的帮助,我和我老公的命就没了……”

说起北极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王红梅除了感谢还有感恩。今年1月2日那天,她和丈夫自驾游到北极村跨年,在前往洛古河村旅游观光时,车辆不慎侧滑,被困深山。

“当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茫茫的林海雪原看不到一点灯光,车外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援,真的有可能冻死在车里。”王红梅回忆说,当时手机没有信号,深夜里白雪茫茫,根本没有明显的标志物,大概步行了半小时才拨通报警电话,请求派出所救援。

当晚,接到110指令的北极边防派出所立即联系洛古河村驻村民警贾晨翔,贾晨翔嘱咐二人回到汽车那里,设法取暖,然后连夜召集洛古河村联防成员12人赶往事发地点。救援人员赶到后,立即将二人带回了警务室,滑入边沟而导致故障的车辆也一并被拖拽回村里。

“警务室民警为我们做了热乎乎的饺子,在我看来,那碗饺子胜过了任何美味。”王红梅说,第二天,她和丈夫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排除了汽车故障,顺利返程,但这段与最北民警间发生的故事,却永运留在了她的心中。

找回失散60年亲人的于大娘

“多亏了派出所民警我才梦想成真,他们是恩人”

“60年的寻亲梦啊,多亏了派出所民警我才能梦想成真,在我眼里他们是恩人。”说起北极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于大娘感慨万千,这还要从8年前的一个长途寻亲电话开始。

2009年2月14日,北极边防派出所值班室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话的人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陈炳金,他想通过派出所帮忙寻找失散59年的堂姐。但是,陈炳金只知道姐姐当年被伯父送到漠河县大河西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抚养,耳朵上长着一个“拴马桩”,所以那时候有个小名叫栓柱,再无其他线索,甚至连大名都不知道。

接到求助后,派出所民警打电话给兴安边防派出所,让对方帮助寻找,得到的反馈是:此人已于多年前随姥爷、姥姥搬走,当时听说是去北红村,具体不太清楚。接下来几天,民警们翻遍了北极镇所有的户口底卡,迁移记录,但是始终无果。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民警驱车100余公里,到辖区北红村寻找线索。

“像这样的陈年老事,找到的机会实在渺茫,从没见过有外人能这么上心。”北红村村主任王琦文回忆说,民警前前后后来过多次,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寻找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炳金的堂姐终于被找到了。

“听到民警喊出‘于栓柱’这个名字时,我当场就哭了,这么多年了,没想到还有人知道……”说起当时的场景,于大娘仍显得有些激动。

在派出所的安排下,陈先生通过网络视频和于大娘见了面,第二天,归心似箭的于大娘就登上了回山东的火车,圆了60年的回乡梦。

(原题为《北极边防派出所:最北最冷最放心 最偏最远最忠诚》)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