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月五,挂艾虎”:端午的医药民俗与卫生防疫

戴望云/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2017-05-30 10:33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处于夏至未至的时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滋生出各种虫害与疾病。因此,自古以来,端午的节俗之中就蕴含了卫生保健意识。

有所谓的端午节“五毒”,指在此此时节出没的五种危及人们健康安全的毒物,即:蝎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为了祛五毒,人们把艾草以及菖蒲叶子挂在门上,因为艾草有一股特殊的芬芳气息,可以驱虫。而儿童体格弱小,容易受到五毒侵害,所以就如大家熟知的,人们把辟邪镇祟的“百兽之长”老虎画到儿童身上,那便是端午的“画额”习俗。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蘸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像老虎额头的花纹,于是,以五毒为代表的毒物邪物便不能近身了。

这些祛毒保健的端午节俗形式形态十分丰富。其中有一样物件,融合了“艾”与“虎”两种元素,叫做“艾虎”,是用来悬挂或者佩戴的、装饰性的厌胜之物。艾虎艾虎,到底是艾还是虎?“艾”与“虎”的深层象征意义又是什么呢?

艾虎:从人形到虎形

从历史文献来看,比较早的“艾虎”是人形的“艾人”。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为何要把艾扎成人形?其注文中解释说,有个叫宗测的人,在五月五日鸡未鸣时去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可见,把艾扎成艾人是通过“拟人之形,保人平安”的顺势巫术思维来发挥医疗保健的作用。而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也说到端午之前街市上有卖桃、柳枝、蒲叶、艾草之类,端午当日大家则“钉艾人于门上”。

不过,宋代的“艾人”已经呈现出“天师艾”的形态了。吴自牧《梦梁录·五月》记述了南宋临安的端午:“(家家)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引《岁时杂记》:“端五,都人画天师像以卖,又合泥做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之上。”而天师的坐骑,是个威猛的大老虎——就像魏元履词中描述的:“挂天师,撑着眼,直下觑,骑个生狞大艾虎。”民间歌谣里也说:“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五毒化灰尘,妖邪归地府。”

这样来看,以艾为天师坐骑之虎,显然辟邪功能很强大。因此,宋代也十分流行用艾叶或者彩帛来制作虎形的艾虎。《岁时广记》卷二十一引《岁时杂记》云:“端五,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天师艾虎像一般是悬挂在门上,而这种彩帛做的小艾虎,一般是佩戴在身上的饰品,那种精巧的小虎,甚至可以缀于钗头插在妇女的发髻上。

艾虎在后世仍然流行。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彩丝系虎》中记载了清代端午的艾虎,是“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椹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他也指出艾虎可以“系于小儿之背”。此外,顾禄《清嘉录》也提到了一种儿童的虎形饰物:“编钱为虎头形,系小儿胸前,以示服猛,谓之老虎头。”

到这个时候,艾虎仍然具有“艾”与“虎”祛毒镇祟的原始意义,但艾虎是否由真艾来制作,似乎已经不是那么严格与重要了。

陶艺艾虎。

“艾”与“虎”的神圣意义

无论何种形态与材质的艾虎,都离不开“艾”与“虎”所传递出的性格和意义。

艾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很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民俗生活,与艾草相关的早期文献记载也与驱邪、治病的风俗有关联。《诗经·王风·采葛》中有“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后人解诗,解释为艾草用以养父母、侍奉医药。《楚辞·离骚》中有“户服艾以盈要兮”的句子,虽然屈原诗中并非对腰间挂满艾草持歌颂态度,但至少说明当时的楚国人有挂艾草的风俗。

艾草。

晒干的艾草。

人们采下的艾可直接用于医疗活动。艾是中国传统医学中“针灸”之灸疗法所用的燃料。《孟子·离娄》有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的是用火力柔和的陈艾治病,疗效比火力过猛的新艾来得要好,所以需要平时就注意采集和蓄积艾草。灸疗法在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发挥过重要作用,是火疗的原理,可它为何独独选中了田间野地十分多见的“艾”作为这种疗法的物质载体呢?

这,恐怕恰恰说明艾并非一般的药草,它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在人们的信仰生活中能扮演仪式性的角色。正如台湾学者李建民在研究“艾灸的诞生”时所指出的,艾草在古代社会中是引取天火的唯一媒介物,它具有与天火相应的、为鬼祟所畏的神圣性格。因此,当后来艾草明确地进入端午习俗之中,明明作为药物本身只有一定范围内适应症的这种药草,却拥有了“包治百病”的神圣性,它能祛毒邪,保平安,民间俗语也由此宣称:“端午门前挂艾草,一年医生不要找”。

虎的神圣意义自不消说,它被认为是一种阳物,能噬食鬼魅。虎的形象与艾相结合,被制作成形形色色的装饰品,供人悬贴于门户,或者佩挂在身上,仿佛双重强化了人们祛毒保健的安全感。现在的端午节中有大量“虎”的艺术符号存在,除了前文所讲到的那些艾虎,还有一些艾虎的衍生形态,比如有老虎、艾叶图案的剪纸;比如虽然未必直接有艾叶、但是给小孩子穿戴的镇五毒的虎头帽、踩五毒的虎头鞋,以及绣着五毒的老虎肚兜等等。无论是“艾”还是“虎”,都是守护人类平安康健的象征符号,尤其是在这个自古流传有“恶月”之说的农历五月。

艾虎剪纸(嘴上有艾叶)。

虎镇五毒(尾部有艾草)。

虎镇五毒主题的肚兜。

端午节的其他医药民俗

实际上,有不少研究端午节历史与民俗的学者都从“卫生防疫”的视角来解析这个节日。民俗学家江绍原就是端午节“公共卫生说”的倡导者,他甚至认为端午节的划船竞渡亦是古时人用法术处理的一种公共卫生事业(因为竞渡完后要把船送走,或者烧纸船来送灾),他将竞渡称为公众形式的禳灾,而与之相对应的,在门户或者身上悬配艾、虎等厌胜之物,那就是私人领域的禳灾。

端午节除了“艾”与“虎”之外,还有更多的与医药卫生相关的习俗。

端午节要配香包,香包里可以放艾草或者其他中草药。端午节人们煮兰汤沐浴,当然,这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可作为草药的佩兰,或者也可用艾、蒲之类。端午节也是个采药草的好时间,此时许多药草根深叶茂,进入成药期,正好采收,而《夏小正》中也说:“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斗草。

采了百草之后,自然也可以进行一些“比比我的药草”的游戏,就是所谓的“斗(百)草”。斗草游戏最早见载于《荆楚岁时记》,历史悠久。斗草分“文斗”和“武斗”,文斗是知识竞赛,主要看谁采摘的药草种类多,而且还能辨认得清。而“武斗”是比试药草的韧性,是由比赛双方各持一草,两草十字相交,然后各自用力拉自己的草,最后草没被拉断的一方为胜者。武斗更受小孩子们的喜爱。游戏是一种娱乐,但在这个娱乐过程中,人们增加了中药草的相关知识,并激发了对知识与意义的更多探索。

从“艾虎”说起,我们看到了端午节与卫生防疫的紧密关联。所以,就算把端午节称为一个“卫生防疫节”,也并不为过。这也就是我们在这个节日里互相祝福“端午节安康”的意义来源。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