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论坛|中外专家激辩全球化,中国支持自由贸易令欧盟期待

澎湃新闻记者 于潇清
2017-05-29 18:2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今天的会议,我们将着重探讨现在全球化以及世界贸易体系所面临的新挑战和局势,是否真的如大多数人所想象中的那么恶劣?”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在5月28日上海论坛中发言时表示。

当日,2017年上海论坛子论坛“亚欧能否拯救全球化——基于亚欧合作视角”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中、欧、美等国家与地区的十多位学者就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问题展开了探讨。

“去全球化”引多名专家担忧

会议间,有多位专家表示了对于当前去全球化发展的担忧。来自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杰弗里·斯科特认为,“只要人们观察一下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一些谈判就会发现,在应对当前我们遇到的挑战时,这些谈判已经不再采取‘善意的忽视’,而是直接选择‘恶意的鄙视’,当然这尤其体现在美国的态度上面。作为全球化以及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支撑,WTO似乎已经不适合做多边贸易谈判,多哈谈判目前也仍处于僵局之中。

“收入分布恶化、技术进步、数字鸿沟、过度金融化,这些都导致高素质和低素质劳动力之间收入不平衡加剧,以及任何一个国家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收入不平衡加剧。”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盛斌也表达了他对全球化的担忧。“当前逆全球化的背景,以及大量的难民移民潮都负面影响到了全球复苏以及宏观经济平衡,各类反建制的活动也因此愈发强烈。”

然而作为现场的嘉宾主持,来自欧洲的格罗斯却用简单的语言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果你去跟制造业的CEO谈话,他们会告诉你,其实全球化不是抽象化的概念,每天都在经历全球化,而且愈演愈烈。关键在于你用怎样的意义去看待全球化。”

“当前的反全球化只是全球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改变不了全球化浪潮的前景方向。”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全球化并没有到那么危急的关头。即使是特朗普也一定会受到资本力量的平衡。当前的困难更多的来自于前一轮全球化中我们发生的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道,“上一轮全球化是资本自由流动的全球化,而与此同时劳动力并没有全球化,这使得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拉大。且随着传播手段的发展,导致一些本可能不会传播开来的反对情绪现在可以完全扩散开来,形成一种舆论影响,对执政者们造成压力。”

丹尼尔·格罗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关键是,全球最重要的国家——美国以及它的领导人似乎遗忘了一点,那就是自由贸易对促进世界以及美国本国发展方面的作用。这就需要其他领导人向美国人证明全球化到底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这需要一个过程。”格罗斯说。

在刚刚过去的七国集团(G7)意大利峰会上,这个“过程”的进展似乎给了人们一点乐观的理由。据路透社此前5月27日报道,在七国集团其他国家的压力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六在意大利G7峰会上最终表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峰会也首次将“对抗所有形式的保护主义”写在了会议之后的公报之中。

然而,特朗普仍然拒绝认可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并称自己需要更多时间考虑。

据英国《独立报》5月28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28日在一个活动上表示,欧洲人已经不能再依赖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需要“把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欧盟期待来自中国的“不同声音”

也许是某种巧合,默克尔的言论正好发表在欧盟和中国之间最高级别的年度会晤之前。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开的消息,中国国家总理李克强将于5月30日至6月2日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超在27日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方期待通过此访加强中德、中欧、中比战略沟通与协调,增进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共同对外释放合作、开放、共赢的积极信号。”

谈到欧洲方面对此次峰会的期待,格罗斯表示,“欧盟对于特朗普所展现出的对全球化的抵制非常敏感, 这也使得我们非常期待在这届峰会上看到来自中国方面的不一样的声音,支持全球化与开放式全球贸易的声音。”

丁纯分析称,“目前特朗普与欧洲传统盟友的磨合还未完成,中欧应该利用这个时期推动中欧在全球化中的领导作用。不过,由于欧盟存在大量的内部问题,很难期待欧盟在双边问题上让步,中欧之间的双边谈判可能依然较为困难,我们也不应有过高的期待。”

“这确实是一个矛盾。欧盟一方面在要求中国表示出对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更强的支持,同时自己却表现出在外来投资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倾向。”格罗斯认为,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利益的多元化,将对欧盟的保护主义趋势进行限制,“这得益于欧盟的机制,所有重要的决策都需要27个国家的统一认可,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机制存在,欧盟也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变得更加开放。”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