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朝鲜5月三射弹道导弹,专家称技术达到新高、打航母还有软肋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17-05-31 21:44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在美军5月30日成功进行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后,朝鲜《劳动新闻》31日发表评论警告称,朝鲜已做好了随时随地进行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的准备。

此前在30日,朝鲜证实于29日再次试射了弹道导弹。新华社称,这是朝鲜一个月内第三次试射弹道导弹。前两次分别是5月14日与21日。

朝鲜此次发射的匿名导弹采用精密操纵制导系统,从一辆履带式发射车上发射。前两次,朝鲜则分别成功试射了“火星-12”、“北极星-2”导弹。

“‘火星-12’导弹首次试射体现了朝鲜弹道导弹远程化的追求;‘北极星-2’体现了朝鲜导弹向固体化方向发展,而此次试射的‘高精度导弹’则表明其正努力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导弹专家李文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这一系列度射表明,朝鲜导弹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朝鲜反航母导弹首次公开试射

朝中社5月30日消息称,朝鲜在29日进行了弹道导弹试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现场指导了试射。

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去年下令开发“朝鲜式弹道火箭”,攻击“敌人舰艇”等海上、地上的精确目标,精密制导弹道导弹便是其中一环。韩联社称,报道特别指出的“敌人舰艇”,暗示朝鲜是针对美国航空母舰试射导弹。

朝中社在报道中指出,为确保远程观测,此次试射将目标射程定为中程,而命中地点距离目标点仅7米,命中准确。报道还称,此次试射的弹道导弹曾在今年4月“太阳节”(金日成生日)阅兵式上出现过。

“从朝鲜媒体公布的照片来看,此次试射的导弹头部安装了4片三角形舵面,这是世界上大多数高精度弹道导弹在外形上的一个主要特征,全动舵面可以在再入过程(即导弹飞出大气层后,再返回大气层)中改变弹头的弹道,使导弹更精确地飞向目标,像美国的‘潘兴’-2导弹就采用了这种设计。”导弹专家李文盛告诉澎湃新闻。

除了导弹命中精度,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值得关注。据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在视察试射现场时对朝鲜自主开发的履带式发射车和精密制导弹道导弹表示满意,称其较“火星”系列准备流程高度自动化,发射时间大大缩短。

李文盛表示,近年来朝鲜一直致力于研发导弹快速发射技术,包括自动化测试设备、固体火箭技术和履带式发射车等技术,目的是增强导弹反应能力,进而提高战时生存能力。

在朝美博弈中,航母一直是美国影响朝鲜半岛局势走向的重要工具。5月27日,美国媒体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消息称,美国将向西太平洋地区派出第三艘航母——“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目前美军已经在西太平洋地区部署了“卡尔·文森”号航母与“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届时将出现三个航母战斗群齐聚西太平洋的局面。美国媒体称,美国军方极少将三艘航母同时部署在同一地区,而美国此次向西太平洋地区派出第三艘航母,“看来是为了阻遏朝鲜的弹道导弹和核项目。”

“弹道导弹射程远、突防能力强,是目前打航母比较有效的‘非对称手段’。”军事评论员、《舰载武器》杂志副主编石宏向澎湃新闻表示,“朝鲜已经研制成功了射程覆盖近程、中程、中远程等多种弹道导弹,在研制反舰弹道导弹上有一定的基础,为了对付美国航母,朝鲜研制这种导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至于这种导弹的威慑能力,石宏认为,弹道导弹有效打航母需要完善的目标指示与引导系统,包括海洋侦察卫星、超视距雷达、大型侦察飞机等子系统,这恰恰朝鲜武器装备上的软肋。不解决这些问题,朝鲜反航母导弹很难拥有可靠的威慑力。

朝鲜加快部署“北极星”导弹

在此次“高精度导弹”发射试验之前,朝鲜在5月21日进行了“北极星-2”导弹发射试验,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朝中社22日报道称,朝军已经做好批量制造“北极星-2”导弹的准备。“北极星-2”试射的目的在于最终测评导弹的各项技术指标,检验该武器体系是否能够在不同环境中政策运行,进而决定是否将其实战部署。

朝中社称,通过“北极星-2”的试射全面验证了履带式发射车的冷发射系统、制导和稳定化系统、各级分离系统、大功率固体发动机等各系统运行是否可靠精准。此外,通过远程测评资料再次确认,在弹头分离后的中段和末段的各项技术指标达标;而根据安装在弹头上的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姿态控制系统也运行到位。

“北极星-2”是朝鲜研制的一款新型固体中程地对地弹道导弹,由“北极星-1”潜射导弹发展而来。今年2月12日,朝鲜在平安北道龟城首次试射“北极星-2”导弹。韩国军方情报披露,此次试射导弹的弹道顶点高度为500千米,与首次试射相同。根据推算,“北极星-2”导弹的射程在2000千米左右。

在李文盛看来,相对于大部分源于“飞毛腿”技术的朝鲜液体弹道导弹,“北极星-2”固体弹道导弹的最大特点是发射准备时间短,生存能力强。固体导弹发射前无需加注推进剂,加上导弹采用了机动能力更好的履带式发射车,使导弹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机动到发射阵地,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发射准备,减少了暴露的时间,增强了战时的生存能力。

“除了采用固体发动机和履带式发射车,其他一些技术细节也体现了朝鲜努力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技术意图,比如导弹使用了发射筒和无依托发射技术。导弹在发射筒内,可以起到保护导弹的作用,无依托发射技术则可自行确定初始位置,也可以减少发射的准备时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俊生告诉澎湃新闻。

朝中社报道称,金正恩对发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后说,该导弹无可挑剔,导弹的打击精准度极高。他说,“北极星-2”导弹是非常成功的战略武器,并批准在部队实战部署该导弹。金正恩还称,“北极星-2”的战术、技术指标达到(劳动)党的要求,今后需要尽快投入批量生产和实战部署。

“北极星-2”导弹仅进行了两次成功试射就准备投入批量生产。此前,即使是世界上一些技术储备雄厚的导弹大国一般都会进行多次试验(5次以上),以充分检验导弹的战技指标。对此,李文盛认为,朝鲜急于部署“北极星-2”导弹,一方面是深刻意识到随着美国“时间敏感目标”打击能力提升和韩国“杀伤链”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准备时间长的液体导弹生存能力堪忧,另一方面是打算尽快让“北极星-2”导弹成为朝鲜战略威慑的一部分。

朝鲜导弹向固体化、远程化、精确化发展

在经历多次导弹发射失败之后,朝鲜在5月接连试射成功了“火星-12”、“北极星-2”导弹和“高精度导弹”。

5月14日,朝鲜“火星-12”进行了首次试射。韩美两国监测发现,“火星-12”导弹采用近年朝鲜惯常的做法——选择高抛弹道,弹道顶点高度为2115公里,射程788公里。分析认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用较短的射程测试导弹战技指标,并且避免飞越邻国带来的外交纠纷和政治压力。根据推算,导弹射程约为5000公里,这是朝鲜迄今为止试射的最远导弹。

美国官方称,“火星-12”导弹能抵达美国关岛。朝鲜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洲际弹道导弹技术,但正取得进展。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表示,如任其发展,朝鲜早晚会拥有足以攻击美国本土的导弹系统。

李文盛认为,朝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研制洲际导弹,“银河-3”火箭发射成功意味其掌握了洲际导弹的大部分关键技术,接下来很有可能试射射程超过火星-12的洲际导弹。

固体化是当今世界弹道导弹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朝鲜在大力发展液体导弹同时,也积极研发固体导弹。2007年,朝鲜在阅兵式上展示了固体导弹领域的第一个成果——KN-02近程弹道导弹。分析认为,KN-02导弹类似于苏制SS-21导弹,射程在120千米左右。

2016年3月24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地面点火试验和多级火箭箭体分离试验。王俊生认为,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可用于研制射程更远的导弹,“北极星-1”和“北极星-2”导弹能够研制成功就得益于朝鲜在大推力固体发动机技术的突破。

近年来,朝鲜除了注重突破导弹远程化、固体化技术,还注重导弹的命中精度。“命中精度是评价一款导弹的作战效能重要指标之一。”李文盛向澎湃新闻表示,“朝鲜以往基于‘飞毛腿’研制的火星系列导弹主要采用惯性制导,命中精度不高,这几年朝鲜一些导弹陆续使用了末制导方式,命中精度有了很大程度提高。”

李文盛向澎湃新闻指出,本月的3次导弹发射试验都取得了成功,检验了导弹在远程化、固体化和精确化发展的成绩,表明朝鲜导弹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