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渠县贫困村的蜕变:庄园带动乡村旅游,村民不出村也能上班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邱萧芜 发自四川渠县
2017-06-01 16:03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碧瑶庄园一景。受访者供图

在村里的茶楼当服务员,每个月挣两千多元钱,这是裴小玲此前不敢想的事。

20岁的裴小玲是四川渠县万寿乡灵感村村民。尽管她家距县城只有18公里,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灵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因父母相继外出后杳无音信,裴小玲只好留在家中照顾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她时常发愁:家里只有两三分地,以后怎么生活?

2015年11月,总投资8.6亿元的“碧瑶庄园”落户灵感村,改变了全村的面貌:该村六社和七社的旧房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小山坡的杂草被除掉,种上了万寿菊、郁金香等植物;此前垃圾漂浮的小湖也被整治成一潭清水;村民们搬进两层小洋楼,用上液化气,坐上了直达县城的公交车……

裴小玲的生活得以改变。

5月27日,万寿乡灵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廖洋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庄园自建设开始,该村像裴小玲在庄园内就业的贫困户有22户,全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六千余元。

20岁的裴小玲在庄园内的茶楼上班,照顾爷爷奶奶和挣钱不再不可兼顾。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摄

年轻人返乡再就业

5月27日下午4点过,裴小玲提着刚从县城买的药和几件衣服,下了停在“碧瑶庄园”门口的5路公交车。步行两三分钟后,她到达庄园内的茶楼,换上工作服,准备上晚班。

这是小玲在村里上班的第六个月。此前,她已在家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半年多。十多年前,小玲的母亲外出打工后,再也没回来。几年后,父亲也离开村子,不知去向。小玲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弟弟小龙,父母失联后,姐弟俩只有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没了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家人成了贫困户,小龙只上了小学一年级就辍学了。

小玲读完初中后前往渠县和达州的茶楼里当服务员,每个月回家一次。去年春天,年近80岁的爷爷奶奶身体变差,小玲只好把工作辞掉回家照顾老人。尽管弟弟小龙在广州的制衣厂打工,但挣的钱还不够他自己花。

没了工资,小玲靠着种玉米、卖掉家中喂养的牛维持生计。同村的甘中燕说,那段时间,她能看出小玲有些悲观和自闭,整天闷闷不乐,几乎看不到她笑。

灵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廖洋介绍,2015年,该村引进“碧瑶庄园”项目,由四川博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舜公司)投资8.6亿元,打造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助力该村“脱贫摘帽”。

凭借良好的表现和村党支部推荐,小玲在庄园的茶楼里实现了再就业。除了每个月能拿2300元的工资外,博舜公司还免费提供了10多只鸡鸭,由小玲一家饲养,卖的钱由小玲支配。

对于这份工作,小玲很满意:上班地离家走路只要二十分钟左右,照顾爷爷奶奶和挣钱不再无法兼顾。小玲每个月领了工资后,除了给爷爷奶奶买药外,还会到县城给自己添置几件衣服。

甘中燕告诉澎湃新闻:“生活压力小了,小玲比以前开朗些,也经常笑。看到她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村民在为庄园内的万寿菊浇水。

村里通了公交车

廖洋介绍,2014年以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7%。这里位置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差,曾被称作“洞沟”。 年轻的村民外出打工,剩下老人和儿童留在村里,脱贫任务艰巨。

2015年4月,廖洋被安排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时,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是泥泞不堪的土路,手机信号也差,就连去村民家借个厕所,有时也难以下脚。他说:“庄园(项目引进)来了,产业来了,带动效应很明显,村民的衣食住行都有所改善。”

灵感村村委会主任裴术安介绍,因房屋被占,灵感村20户村民被拆迁安置。安置房由博舜公司出钱统一集中修建,有面积补差的村民另外可以获得数万元不等的现金返还。此外,还有32户贫困户被列入易地搬迁范围,也住进了新房。

贫困户赵中安说:“我家6口人,以前住的房子是几十年前修的,家里靠老婆和两个儿子种地、打工,哪有钱盖新房。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春节前,老赵一家搬进了两层小洋楼,粉刷了墙壁,添置了新家具,就等着天然气管道全部铺设好后通气了。

灵感村村委会主任裴术安介绍,在建设碧瑶庄园之前,村民去一趟县城要先花10块钱坐摩托车到公路旁,再花15块钱坐中巴车到县城,算上等车时间,单程一趟要花费一个小时左右。村民们修房子、运东西出去卖,运费和人工费都高。如今,村里开通了发往县城的公交车,半个小时就能到,车票也就4元。

裴术安说,除了像裴小玲那样在庄园从事固定或临时工作的村民外,还有村民看到了商机,返乡创业。

33岁的甘中燕就是其中一个。14年前,她和丈夫一起前往福建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一个月满工的话,能挣三千多元。但如果算上租房等在外地的开销,一年到头很难存钱。今年3月8日,回到家探望父母的甘中燕发现,庄园外的停车场停满了车,前来庄园玩耍的游客多。一个月后,甘中燕与村民班玉静合伙开了家“中燕农家乐”。甘中燕盘算着,生意好的话,一个月挣的钱比在工地上干活要多得多。她说:“家里有钱挣,谁愿意出去呢?”

今年4月,灵感村村民甘中燕的“中燕农家乐”开业,她再也不用去福建的工地上打工。

农企联动促进增收

博舜公司董事长向黎告诉澎湃新闻,“碧瑶庄园”项目通过乡村旅游核心驱动、生态农业产业带动,实现农企联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除了为灵感村修建基础设施、提供就业岗位外,博舜公司还对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帮扶明白卡,无偿提供生产资料,委托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家畜,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钱回收,无需贫困户考虑市场的问题。

此外,该公司每年从经营利润中拿出30万元,其中20万元作为灵感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10万元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

向黎认为,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扶贫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能够返乡发展产业,帮助家乡贫苦户早日脱贫。

“2013年底,我们(县)的贫困人口145349人,居全省第二;去年年底,全县还有贫困人口76291人,贫困发生率6.12%,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对于这些数据,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渠伟记得很清楚。

张渠伟说,近年来,渠县通过龙头企业、社会服务、专合组织、农旅结合等带动形式,大力发展各类扶贫产业。他以“碧瑶庄园”项目举例介绍,全县多处乡村旅游依托游、购、娱等形式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经济收入,助力脱贫攻坚。不过,张渠伟也坦言,“碧瑶庄园”项目投资体量大,难以在该县复制。

灵感村部分贫困户已搬进新房。

另据张渠伟介绍,该县已与福州一家贸易公司达成协议,在渠县设立服装加工点。这些加工点分散在全县各个贫困村,村里把废弃的村小或办公场地进行翻修后,作为生产场地。由公司提供设备、半成品和技术,工人就从村里招,每个加工点可解决35-40个就业岗位。

张渠伟说:“今年,我们计划退出38个贫困村,实现2.3万人脱贫。”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