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那曲孩子众筹图书室:各界响应,5万多册图书塞满空空书架
孙湛
2017-06-01 20:50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从2016年10月28日在那曲县尼玛乡中心小学建立第一个爱心众筹图书室以来,“为那曲孩子众筹一个图书室”的倡议,得到了全国爱心家长、老师学生和公益机构们的广泛响应。半年来,那曲县教体局已经收到上海、杭州、嘉兴等全国各地寄来的5万多册图书,在全县11所小学建立了爱心众筹图书室。

2016年下半年,第八批杭嘉援藏干部在西藏那曲下乡调研中发现,那曲县中小学校很少配有图书室。除了教材,几乎找不到一本适合藏区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孩子们的阅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能让藏区孩子读上有趣的、喜欢的课外书,有一个充实富足、绚烂多彩的美丽童年,王仁、刘德威、余锋、朱黎雄、戈康杰、张方林、李华丰、王世美等通过个人朋友圈、那曲援藏微信公众号“云上那曲”等途径向家长朋友和社会发出倡议:“爱心传递,知识传承”,请不要将承载知识的书籍当废纸卖掉,将节约的理念化作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捐出孩子们读过的书籍,用爱填满那曲孩子们空空的书架。倡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捐书赠物活动在多所学校和慈善机构中展开,许多富有爱心的市民也纷纷加入捐赠行列,承载社会爱心的包裹源源不断地涌向那曲。



从那曲县到尼玛乡有100多公里的路,车子要颠簸3个多小时才到。一身尘土的援藏干部们下车时,却眼前一亮:一座漂亮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绿茵茵的操场和塑胶跑道。

“国家非常重视对藏区教育的投入,不管多偏远,学校总是当地最好的建筑。孩子们在这里有学上,有饭吃,有房住。”尼玛乡中心小学校长旦增朗杰普通话不怎么标准,语气却非常诚恳。

“但这里的图书室里空荡荡的,十几个书架上只有百来本教辅书。”刘德威回忆当时所见,孩子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汉语,一直到三年级都要依赖注音读物,可学校图书阅览室找不到一本绘本或有注音的课外书。

“在西藏,往往一个偏远地区的学校能有一两百本教辅读物就算很不错了。”旦增朗杰说,这些教辅书是当地教育部门统一配备的,但可读性不强,同学们不爱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看不懂。
回驻地的路上,王仁、刘德威、王世美等人思绪万千:“我们平常在与藏区群众交流中发现,成年藏区群众几乎都听不懂汉语,我们不能让语言的隔阂延续到下一代。”
当晚,刘德威给在上海读小学的女儿刘思彤打电话,告诉她那曲孩子的情况,五年级的女儿在妈妈的帮助下,从家里理出了200本课外书。第二天,刘思彤还在班级里发起捐书倡议,很快就募集了8大箱500多本课外书。几天后,首批由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五(6)班全体34名同学、杭州市江干区丁兰实验中学和四季青中学两位教师捐赠的共800多本图书送到了藏区孩子们手中。
这些书虽然旧,但是很珍贵,都是家长平时给孩子精挑细选的。当援藏干部们把第一批书送到尼玛乡中心小学时,孩子们还未等老师将图书分类上架,就迫不及待地抢先看了起来,一本本装帧精美的绘本更是成了抢手货。

2016年10月28日,有了首批800本书,那曲县首个爱心众筹图书室——尼玛乡中心小学图书室终于成立了,课余时间,孩子们多了一个好去处。但是,尼玛乡中心小学现共有368名学生,显然,第一批的800本图书很难满足不同年级所有孩子的阅读需求。

“举众人之力,把尼玛乡中心小学图书室建成首个示范性的众筹图书室,以这一批800多本图书为起点,持续向内地爱心家长、学生和老师们募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好书。”一个众筹图书室的计划在杭嘉援藏小组的干部们脑海中形成,在实现尼玛乡中心小学5000册藏书量目标之后,还将继续在那曲县11个中心小学分批建设爱心众筹图书室。

那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德威等人将为那曲孩子筹建爱心图书室的倡议在朋友圈中发布后,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联动。杭州温州青联公益项目小组向会员们发出了捐赠倡议,有的会员除了捐出自己的图书外,还动员亲友参与捐赠。在民盟浙江省委会的牵线下,民政部主管的章如庚慈善基金会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西藏,章如庚理事长在听了刘德威关于那曲情况的介绍后,慷慨解囊,决定为那曲中小学校资助价值500万元的图书。











温馨提醒:不建议买新书,不建议快递,邮政平邮即可。记得在邮局办好图书邮寄手续以后,把邮寄费发票用透明胶带纸贴在纸箱上一起寄过来,援藏小组将通过支付宝或微信为您报销运费。邮寄地址: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教体局,王世美收(联系电话:13738159588)。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 >> 六一,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