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校史馆是历史宣传馆,更应是全体大学人的精神故乡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17-06-02 10:32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校史馆是当前中国大学校园中独特的文化空间,是一所大学历史发展的写照和缩影。校史馆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大学校史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6月1日至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主办的“高校校史馆建设与育人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天津等地的40多位校史研究者参加了该论坛。

校史馆的定位思考依然薄弱

在论坛上,不少学者就校史馆的定位表示困惑。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副主任欧七斤说:“校史馆是陈列室还是博物馆?受限于场地、人员、经费等因素,现在校史馆多为陈列室,以图文为主,缺乏实物和模型。可以说是介于陈列室和博物馆之间。”

“没有一本词典能够明确、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是校史馆,校史馆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在同济大学校史馆馆长章华明看来,高校校史馆应属于“博物馆”系统,至少要努力向博物馆方向发展,“而博物馆要做到先有物,后有馆。”

“一定程度上校史馆是历史宣传馆,是‘有选择历史’的展览馆,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把握好宣传的度,要坚持论从史出,言之有物。有的负面的或者暂无明确结论的档案史料,可以先收起来,秘而不宣,但不能轻易抹灭或否认。”章华明如是说。

浙江大学校史馆

浙江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任张淑锵通过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关于校史馆建设定位问题的探讨薄弱到令人难以相信的程度,很少有文章探讨校史馆建设的定位问题。

“我们的校史馆能给人家留下什么?我来了?到此一游?我想至少应该让人通过参观,较好地认识、理解一所大学。”张淑锵称,校史馆是一个有场所精神的地方,它应该是全体大学人的精神故乡。

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表示校史馆从性质上看既有博物馆的部分属性,也有研究院的部分属性,从本质上看应是博物馆的一种。“但它在收藏、研究、陈列、展览的同时,更大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建设。”

清华大学校史馆

尝试演绎“活的校史”

北京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王瑽说,校史是有字之书,更是一所高校不断发展、奋勇前行的办学育人的真实历程。校史不是一个学科,但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高校校史馆不是一线教学单位,但它是展示学校发展历程和文化育人的重要窗口与平台。

如何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张淑锵提出了建设校史馆的若干原则:“要有博物馆的思维——注重客观性和综合性的结合;要有可信赖的文史——注重准确些和权威性的结合;要有够传奇的故事——注重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结合;要有互动性的装置——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的结合;要有感染人的气质——注重历史性与仪式性的结合。”

比如,张淑锵认为校史馆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积累下来的历史文物,包括各档案、器物、书信和手稿,而且应尽可能少用复制件,直接用原件。“展现历史,不是创作历史。”张淑锵表示,对于具体历史时期和事件,应当保证每一个文字反映的都是可以信赖的校史,“不做不切实际的结论,也不做不着边际的推论。”

又比如,有的校史馆因为内容和形式比较平白单调,在不少人看来可能会是一件“无聊”的事。

清华大学校史馆内的雕塑

“所以我们需要一些装置,让这个过程有趣起来。”张淑锵称,这些“装置”可以是一个历史空间的再造、一个历史事件的复原、一个场景的再现,也可以是一种人机结合的科技创造。比如清华大学校史馆的人物群雕、浙江大学校史馆的长卷油画、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仿古修建的南洋校门,还有一些校史馆中借助电脑或相机推出的“留言”、“拍照”等设备。这些装置往往能促进观众和历史的互动,共同演绎“活的校史”。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根本任务在育人

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提及,从全球范围看,大学建设高品质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美国500多所大学有800座博物馆,其中哈佛大学17座,麻省理工、密歇根大学各13座。而据国际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前任主席Hugues Dreyssé博士介绍,欧洲的3000余所高等教育机构中,共有博物馆或藏品中心13000座,牛津大学有8座,剑桥大学则有9座。

中国高校却与此相差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我国近3000所高校共有博物馆约400座,而且分布不够均衡,我国的高校博物馆主要分布于历史悠久、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学校中。

“这也说明我国高校博物馆建设大有可为。”韩宝志认为,目前看,中国的高校博物馆可以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学校发展的校史馆,目前历史比较悠久的高校如天津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已建立校史馆。

还有一类是与学校学科专业结合紧密的博物馆即专业馆。比如南京理工大学的兵器博物馆、东华大学的纺织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博物馆、南开大学的历史博物馆、西南财经大学的货币金融博物馆等。

如何让博物馆育人“入脑入心”?“长期以来我们教育是以教为主,但实际上激活学生成长的‘内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十分重要。”韩宝志称,高校博物馆应该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凝练其中的精神,重视学生的文化体验,加强仪式感。比如天津大学组织“新生校史演绎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学生参观校史,查找资料,还要把校史故事演绎出来。又比如浙江大学组织“重走浙大西迁路”主题实践活动,让参加的学生对当年“文军西征”感受至深。

而在博物馆建设布局方面,韩宝志建议努力建设“展览矩阵”,这可以让高校博物馆育人效果有效放大。一是建立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形成一校多馆的形式,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拥有历史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生物博物馆、地理学博物馆、民族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而上海交通大学既有校史馆,又有航运馆、“钱(学森)馆”、“李(政道)馆”等。 二是举办多种临时展览,比如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过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丝绸之路上的敦煌系列活动、中俄文化交流百年展、十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成果展等,莫言、余华、樊锦诗、宋雨桂等文化名家都曾做客这里。

“盛先森”表情包

“最后,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我们也要注意开发新媒体电子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韩宝志举例,天津大学以创始人盛宣怀为原型,由学生制作了微信“盛先森”表情包,结果得到很多人下载应用,让天大校史得到有效传播。

“不管是专业馆还是校史馆,其根本任务都是培养人。大学是社会的‘灯塔’,高校博物馆要发挥崇尚科学、严谨诚信、爱国敬业、崇尚真善美等诸多优秀文化的引领作用。”韩宝志说。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