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青年报:高考前“求神拜佛”,考生家长们烧的是“焦虑”

孙庆玲/中国青年报
2017-06-05 11:25
教育家 >
字号

据报道,近日,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外,每天晚上都会有陪读的家长来“神树”附近的围墙下焚香祈祷。因香火太旺,中学外墙已被熏黑,甚至对这棵被奉为“神树”的古树也造成严重损害。当地政府在“神树”下设岗值班,接通自来水长流不断,才迫使家长无法在此燃纸烧香。

尽管备受指责,但这一行为似乎成了考生家长们的“自我麻醉剂”,全国各地去“求神拜佛”的考生家长不在少数,与其说他们烧的是香,不如说烧的是“焦虑”。

焦虑,是高考考生家长的常态,首先是焦虑孩子考不上大学。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一直肩负众人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期望,也确有无数人因高考实现了“鲤跃龙门”。如今,“高考改变命运”这一功能虽大打折扣,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尤其是农村出身的考生来说,高考仍是根“改命”稻草。

但恢复高考的40年来,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高于40%,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50%以上。相较于1977年刚恢复高考时不足4%的高考录取率,考上大学已经是大概率事件。可家长仍在焦虑,焦虑孩子考不上好大学,更准确地说,应是“985”“211”院校。

近日,被舆论称为“高考扩招之父”的汤敏在一场对话中,反思高考扩招的利弊得失时提到,因为政策一刀切或是反向激励机制的关系,反而是好的学校觉得收那么点学费划不来,所以扩招比较慢,扩招的人数比较少。而较差的学校扩招更快,特别是那些不需要太多资金和设备投入的文科类的专业扩招的人数更多。而好学校录取寒门学子的几率就更小,这无疑加剧了部分考生家长的焦虑。

扩招确实降低了一些高校的本科教育水平,但说到底,高考仍是底层百姓转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

焦虑怎么缓解?我们的二三流大学、包括职业学校必须承担起提升质量、提高就业率的历史使命。如果只满足于接收足够生源,拿到继续运转的学费,早晚学校也会陷入生源危机。这样的学校也摆脱不了自身的焦虑。不用害怕名校,做好自己,做出特色和一两个方面的品牌,就足以安身立命。

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考生、家长自然会放松下来,毕其功于一役的功利思想也会相应弱化。

而话说回来,即便考上名校,拿了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也不可能再靠文凭“坐吃山空”。在人工智能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代,产业、行业、职业都会在10年20年中发生巨变。不断充电、善于调整自我,才能抵御时间和现实的“暴击”,避免被“拍死在沙滩上”。

(原题为:《 高考前烧高香 烧的是焦虑烧不掉的也是焦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