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家民企曾参与C919研制,将在南昌生产自主产权通用飞机

澎湃新闻记者 包雨朦 实习生 姚晓岚
2017-06-06 21:42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由上海民企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GA20总装生产线落户江西南昌。

6月6日,GA20飞机的设计制造商、民营企业上海冠一通用飞机有限公司(冠一通飞)在江西南昌高新区举办了落户签约仪式,来自法国、美国、新加坡及国内知名通航供应商共同签署了合格供应商协议。据冠一通飞方面透露,未来5-10年,公司将投资100亿元在当地兴建规模达1500亩、年产200架通用飞机的产业基地。

南昌市副市长杨文斌、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Philippe Martinet(马天宁)以及Garmin、Lycoming、C3 Technologies、Envergure Design、天汽模航空部件、高博集团等全球20多家知名航空供应商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

6月6日,GA20飞机的设计制造商上海冠一通用飞机有限公司在江西南昌高新区举办了落户签约仪式。

5年后实现年产200架飞机

据冠一通飞方面介绍,GA20为单发四座螺旋桨飞机,是中国第一架具备与国际顶级通用飞机公司完全对等的完整知识产权的民营通用飞机。目前中国民航局已经受理了GA20的适航审定申请。

冠一通飞董事长朱颂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解释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含义,即飞机顶层的技术参数自主定,“我们通过一年的市场调研,通过我们自己的团队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实现定义的技术参数,从设计、飞机制造、供应商选择、最终试验、试飞到交付用户、服务、维护维修,都将是我们的知识产权,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产权。”

朱颂华透露,目前GA20已完成整机设计和样机制造,首架机将在新落成的南昌总装线总装,计划于2018年实现首飞。同时,冠一通飞已经启动组织研发基于同一基本构型的改型飞机,形成GA20系列化产品线,未来将研制双发四座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及10座通勤飞机,目标到2022年实现年产200架飞机。

GA20通用飞机样机。

上海民企选择落户江西南昌,也与当地对航空产业的重视有关。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正在打造全球定位的航空城项目,江西全省对通用航空产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扶持。按照规划,到2020年,江西全省将新建约20个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省内通用航空整机制造及运营服务企业总数达到15家以上,注册通用航空器达到200架以上,年飞行量8万小时以上。

南昌市副市长杨文斌在会上也提到,冠一通飞落户南昌,对南昌高新区建设全球一流的航空城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力推进通用航空产业的背景下,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器是写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期待冠一通飞能将自主知识产权通航产业发扬光大,打造民族品牌之路,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构建价值百亿的全球通航产业链,成就世界闻名的航空之都。”

据悉,冠一通飞未来即将在法国Tarbes市建立总装基地和销售中心,作为负责欧洲市场的业务中心,不涉及零部件的制造,只负责大部段的集成装配。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Philippe Martinet(马天宁)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促进Tarbes市与南昌市结成中法通航友好城市。

不强调中国元素,而强调航空标准因素

朱颂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冠一通飞在自主设计研制GA20的过程中,攻克的最核心难关有四点:安全、速度、耗油和人机工效。

在安全方面,GA20实现了自主的飞机气动布局设计,这也是飞机的最核心技术因素,决定了飞机的安全性和飞行性能(比如气动阻力)。

在速度和耗油方面,GA20和同类机型相比有15%的重量优势,这既提升了飞机的爬升率,也实现了飞机在燃油经济上的优势。

在人机工效方面,GA20对此做了多项不同的迭代分析,包括通过数字化模拟工具、物理样机以及具有几十年飞行经验的专家对飞机进行评估和优化设计,从而达到人机工效的最优化效果。

此外,GA20在设计阶段还做了很多维护性研究设计,从而保证飞机在后续维护方面的方便性和低成本。

2016年11月,朱颂华曾携GA20参与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俗称“珠海航展”)。在当时,朱颂华曾介绍GA20已经申请了专利23项。

2017年6月6日,朱颂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仍旧有一些新的专利在申请中,但是他想强调,飞机不是由专利来决定性能好坏。“飞机的产业特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零部件、材料很多,制造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全球来讲,航空更是一个国际化的产物,所以我们从来不去强调说,我们有多少中国元素,而强调是GA20的航空标准因素。”

朱颂华提到了中美在通用航空市场上的差距。尽管目前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中国的通用飞机保有数量却还未达到美国的1%(记者注:美国23万架,中国2000架)。在他看来,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后,在消费能力有了巨大提升的基础上,与美国还具有较大差距的可能只有通用航空产业了。

尽管巨大的差距存在,但在朱颂华看来,“这个差距也代表了通航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了为何在此时此刻选择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

第一,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应该去研制。

第二,飞机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如果不去自主研制,就很难掌握它的核心技术,“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然,就不能持续发展。”

第三,冠一通飞还将实现GA20产品系列化。“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产品,未来我们要么实现一个产品系列化,要么实现多个产品系列化,这些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做支撑。”

朱颂华曾预言中国通航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点,虽然他也坦言这个点到来的有点晚。他表示,作为通用飞机制造商,首先需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在他看来,只要自家飞机的性价比高,就一定能赢得市场。“当然我们很希望中国通航市场有这个爆发点来临,所以现在也正在做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自主研制的道路也是切合这点。”

附澎湃新闻记者对冠一通飞董事长朱颂华专访实录:

关于GA20:对飞行培训、飞行俱乐部、旅游观光、航拍、个人都适用

澎湃新闻记者:我们知道中国在通用飞机研制这块一直都缺乏经验,那么为何在此时选择研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

朱颂华:首先,中国和美国有相似之处,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我们的通用飞机只相当于他们的1%都不到。中国30多年经济发展,消费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这么大消费能力的市场,和美国有这么大的差距,可以讲通航是中国目前与美国有这么大的差距的唯一产业了,这个差距也代表了市场的潜力和机遇。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应该去研制一架飞机。

其次,飞机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如果不去自主研制,就很难掌握它的核心技术,很多事情你不知道所以然,那你就不能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战略的选择是临时的,还是要考虑持续发展。持续发展靠什么,靠团队,有完整的成功的型号经验,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后面很难去发展起来。

第三,一个企业不可能只有一个产品,要么一个产品系列化,要么有多个产品系列化,这个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作支撑。

澎湃新闻记者:GA20这样一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通用飞机,研制成本达到多少?未来预期利润和市场表现如何?

朱颂华:研制成本,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有的是通过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有从几千万到几个亿甚至更多更大的都有。有的是别人授权,比如说授权在中国整装飞机,授权销售飞机,当然要给一笔巨大的费用。我们作为自主研制来讲,费用肯定是不低的,介于花一个很大的代价,和花一个很小的代价去购买一个过时的产品,介于中间。但是这个也是我们最终考虑到公司的战略,有的企业想短平快,有的企业像我们,就想可持续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去积累去厚积薄发,当然我们也考虑到自主研制的成本。因为飞机有一个盈亏平衡点,我们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的,虽然研发一架飞机成本很高,可是我们和国外比还是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关于利润,最终还是要看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就像苹果手机,成本可能比其他厂商的成本多了3倍甚至更多,但是受欢迎程度高,那利润肯定是好的。飞机也是一款产品,遵循着市场的逻辑,也是一样的,哪怕我花一千万研发飞机,相当于别人研发成本的二十分之一,可是我飞机出来没人要也不行。我花2个亿研制出来的飞机,可是我的受欢迎程度很高,那一样的。到目前为止,GA20属于预销售的阶段,我们去拜访接触了很多客户,比如说飞行学校、航空俱乐部、一些个人,包括中国的、国外的,我们的飞机从外型到技术参数到整个的性能情况,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别人对我们的这款产品型号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澎湃新闻记者:一架飞机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如何理解?

朱颂华:完整知识产权的概念,我个人的理解是飞机顶层的技术参数是我们定的,是我们通过一年的市场调研,通过我们自己的团队用我们自己的方法去实现定义的技术参数,从设计到飞机制造到供应商选择到最终试验、试飞到交付用户、服务、维护维修,这都将是我们的知识产权,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产权。

第二个,在设计我们飞机的时候,在每一个环节我们也都会去检索,我们的技术会不会和别人的知识产权有冲突,从一开始就规避了任何冲突的风险。首先因为我们在做这款飞机最早的时候,我们的战略定位就是中国飞机、全球销售,如果要全球销售就不可以和我的竞争对手有任何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第二,我要全球销售,我就要国际的一个取证,要国际取证也是不能有任何国际知识产权的纠纷。

澎湃新闻记者:GA20是沈阳审定中心成立十年来首次对民企通用飞机型号受理TC申请,这意味什么?为何GA20可以得到这样的资格?

朱颂华:首先,既然受理就是认可你的能力,认可你的型号,认可你来设计这样一款飞机,制造这样一款飞机。

通航现在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任何行业产业都需要一个过程。打一个比方,20多年前让你去买一辆汽车,甚至去考一个驾照,会觉得和自己没关系。通航也是一个新的产业,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以前人家去申请没有受理,而是这个产业在前面是一个相对空白,我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去申请型号认证。

澎湃新闻记者:GA20从市场定位到概念设计再到适航取证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目前GA20的订单量达到多少?2018年GA20想要实现产业化,具体是什么计划?

朱颂华:一般像我们这样的情况,整个正常的周期是3-5年。

关于订单,现在飞机已经完成设计,开始投产制造,现在是预销售的阶段,在摸索整个市场的需求量,但是订单量现在暂时不能够公布,会择机向市场公布,大概在明年首飞的时候。我们目前瞄准的是全球市场,但最常用的是在飞行培训市场。但一个产品不可能是单一的,会形成系列化,就像买车一样,买了宝马5,会有一系列的产品,飞机是一样的概念。我们现在是基础的构型,这个构型非常适合飞行培训用,但是并不代表说不适合你个人、飞行俱乐部和航拍,都适合。另外我们有3款发动机、2款螺旋桨、3款航电设备、附加油箱、空调系统、客户化定制,这样能够形成产品系列化,这个系列化会覆盖对我们飞机的需求。比如说,个人会适合有运动风格内饰的、排量比较大的,航校会选择排量低一点、经济性好一点、内饰简洁版就好了。

关于产业化,飞机分设计阶段、试验试飞阶段(取证阶段),取证完之后就是产业化阶段,就是要进行批产。批产也是一个过程,分为试批产,小量批产,大量批产。未来我们也会走这样的道路。

澎湃新闻记者:GA20的市场定位是聚焦在飞行培训市场吗?未来还有什么拓展客户的具体计划或想法?

朱颂华:举个例子,车最畅销的是五座车,家庭可以用、个人也可以用、公司也可以。飞机也这样,为何我们做4座飞机,因为也是判断4座飞机产量是非常大的,应用是很广的,未来GA20在飞行培训、飞行俱乐部、旅游观光、航拍、个人都适用。

澎湃新闻记者:在自主设计GA20的过程中,都攻克了哪些难关?在参加珠海航展时,介绍说GA20当时已申请专利20多项,这个数字有没有增加?有哪些是属于比较核心的专利?这些专利的实现是否可以理解为GA20在通用飞机的设计制造上产生了很多“中国元素”?

朱颂华:核心难关是安全,还有速度、耗油、人机工效,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重点。

需要明确的是,飞机不是一个颠覆性创新点的产业,因为各国都有适航规章,对它的安全性进行要求。在这种时候,颠覆性创新就要想尽办法去验证它是否适合法规的要求,需要时间、投入,还有可能面临失败。但有一些核心技术因素,比如说最核心的气动布局设计,决定了这款飞机安全性、飞行性能(气动阻力,越小性能越好)。还有人机工效,我们做过很多不同的迭代的分析,包括通过数字化模拟工具、物理样机、几十年飞行经验的专家进行评估和优化设计,来达到人机工效最优化的效果。提速,即飞机的爬升率,就像汽车的启动速度,我们在重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和同类机型比有15%的重量优势,轻了燃油消耗就低了,燃油经济性就好了。我们在设计阶段还做了很多的维护性,方便、节约成本、快速,做了很多模拟分析的工作。

关于专利,我们有一些新的专利在申请的过程中,但我想强调的是,飞机不是专利来决定性能好坏的,飞机有飞机设计的重要环节,比如说气动性能,这个是需要有很丰富的经验的专家,有很多迭代的计算分析来达到的,而不是说有一个专利就可以的。

同时,飞机的产业特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零部件、材料很多,制造方面要求很高。所以全球来讲,航空更是一个国际化的产物,所以我们从来不去强调说我们有多少中国元素,而强调是它的航空因素,是航空标准因素。

澎湃新闻记者:GA20一开始就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来研制,是有怎样的考虑在里面?是想更方便地打开欧美市场吗?

朱颂华:您的理解是对的,我们一开始的战略就是全球销售,也就意味着,飞行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必须拿到适航证才能在本国销售,所以必须在设计之初把目前航空产业比较发达的,把他们对飞机的适航要求引入到我们飞机的设计中来,这是我们飞机设计的最低要求。这也是增加客户的信心,一切都是为了市场。

在中国和美国,我们这样的飞机,对于适航是有对等的双边协议,即一方承认了另一方也会承认,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机遇。

关于通航市场:“个人用户”将来肯定是一个蛮大的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冠一通飞为何要做通用飞机?冠一预测通用飞机会是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的下一个爆点,原因是什么?政策的支持能带来多大的推动力?

朱颂华:其实我们已经有8年积累,从最早做航空产品,销售飞机技术服务,渐渐覆盖了一些不同的飞机专业,对市场和技术都有很好的基础。再加上我们认为通飞是一个市场化的产业,适合民营企业介入,有天生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想自主研制,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我们来讲,我们首先是做好我们的产品,我们认为只要我们的飞机性价比高,就一定能赢得市场,当然我们是希望我们的中国通航市场有这个爆发点来临,现在正在做准备工作,包括自主研制也是切合这点。

通航市场,现在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存在的,首先是中美巨大的差距,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发展的潜力;第二个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这也证明了市场的机遇;再加上这么多年的积累,达到一定成熟度;再加上通航相对是一个市场化的产业。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之前500个通航机场、5000架飞机以及3000米低空开放等,我相信国家层面出台这样的指导意见,对行业来讲肯定是一个促进,对我们民营企业研制飞机来说肯定是非常利好。

但还是以中美市场差距举例,美国23万架飞机,中国2000架飞机,差距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经济发展和产业适合发展的时间点。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通航不仅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消费的产业,只是说这个点到来的有点晚。

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市场上一架四座飞机的售价大概在200万元左右,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已经比较高了,但冠一曾表示瞄准的是中产阶层,不知道有没有更加具体的受众区分?

朱颂华:其实每个客户对飞机的需求都不同,比如说职业需求(考飞行员),我们这个飞机是比较适合做飞行培训的,所以并没有一个消费层级的区分。第二个,有了飞行驾驶证,每一年有训练的要求,航校也好,俱乐部也好,飞行爱好者也会去飞,包括飞行航空旅游,也是适合的。定位层级很难说,但飞行确实存在一个共享产权的概念,国外已经有了。

在个人用户的预期方面,我认为将来肯定是蛮大的市场,因为我们和国外接触很多,国外有很多私人客户,都有实力去拥有飞机。前期调研都在做,向很多飞行员了解,到目前为止都还是高度认可的,我们的总飞行师试飞过200个不同的飞机型号,他参与了设计,对整个操作、整个飞机都非常满意。

澎湃新闻记者:未来在通航领域,有可能实现想飞就飞吗?

朱颂华:国务院去年出台了利好的政策,这个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在法国,要飞就是立马可以飞,在美国也是这样。在中国暂时还不能,我觉得是值得期待的。

澎湃新闻记者:目前我国通用飞机企业和国外成熟企业比起来普遍还存在什么不足?可以如何进行改进?是否可以有些环节国产化、本土化?

朱颂华:国外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比较成熟,管理、市场、服务都比较成熟。反过来讲,民营企业在这样一个阶段,也有它独到的优势,比如成本较低。因为成熟的企业一旦大了,多多少少流程各方面会有一些消耗。比如说美国的企业,有百年历史、几十年历史,型号也存在市场上很多年了,我们这样新做一个市场,成熟度肯定比不上,但新的型号会用新的设备和技术,肯定相对来说产品要更好一些。

目前航空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适航规章和审查和国外差不多。这不像衣服,很容易做出中国元素,航空是一个非常技术的产品,考虑的就是技术,就是产品本身。产品如何达到最好的性能,其实没有国别差异,只要达到了要求,性能过关,只要能比国外的好,人家自然会选你,这也是市场规律。

澎湃新闻记者:目前是否存在附加值较低的活塞类飞机占多,而附加值较高的公务机是空白的情况?为什么我国通用飞机企业没有更多地研制公务机?

朱颂华:主要因为产业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公务机确实比小飞机复杂。

澎湃新闻记者:未来“打飞的”可能实现吗?

朱颂华:“打飞的”据我了解是有的,有一次我去美国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服务,我们从旧金山到西雅图就可以打飞的。中国市场这方面的需求情况,可能需要一定的发展阶段。这个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个过程,在过程中很多可能性都会出现。

澎湃新闻记者:自主飞行飞机现在处于什么研制阶段?

朱颂华:目前处于预演阶段,结合市场的需求,结合飞机所要实现的性能,研究性能如何满足市场的需求。

关于参与研制国产飞机:“我们参与过C919的中机身、驾驶舱的结构设计工作”

澎湃新闻记者:冠一通飞参与了C919、ARJ21的哪些部件设计制造工作?

朱颂华:我们参与过C919的中机身、驾驶舱的结构设计工作,ARJ21也提供过一些产品,包括合作伙伴的产品。我对于国产的型号,尤其是C919的首飞成功,觉得还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激动的,我觉得这是每一个航空人、中国人的骄傲,我非常期待C919的全球市场成功。

澎湃新闻记者:国产飞机未来在国外市场上的发展有何预估?和运输航空业相比,通用航空市场未来能在国内达到和运输航空并驾齐驱的地位吗?

朱颂华:我认为飞机也是一款产品,产品就应该遵循市场逻辑和规则,产品的性价比好,就一定有市场,和是不是中国制造或美国制造,我觉得没有特别密切的关系。

关于通航产业,在中国民航局发布的一些政策里都有提起过通航和运输航空分别是民航产业的两翼,要同步发展。关于比例,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比如说运输航空这块已经发展了很多年,通航这块可能才刚刚起步,那么现在通航的比例可能就比较低,可能将来会提高,但很难预估具体时间点的具体数据,要看发展阶段。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