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6名往届高考理科状元PK智能机器人:高考数学卷1分险胜

“深一度”微信公众号
2017-06-08 13:56
教育家 >
字号

6名高考状元PK高考机器人Aidam,状元战队最终胜出。

Aidam得到134分,状元组的成绩分别为146分、140分 、119分,在与人工智能的高考数学科目对决中,三组高考状元帮助人类暂时守住了微弱的优势。

这是人工智能又一次高调的宣战。距离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0比3不敌AlphaGo、落泪离席仅仅10天,人工智能开始挑战中国高考。

6月7日下午5点,当全国940万高考学子递交数学答卷后,另外一场具有象征意义的高考数学考试开始了。

在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由互联网创业公司学霸君研发的智能教育机器人Aidam“约战”6名来自不同省市的前文理科高考状元。

一个小时的对决,当结果出来的时候,似乎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神圣的高考没有如同围棋一样溃败,但优势已不再是优势。

状元3组战队分别得分146分、140分、119分,Aidam得分134分,位列第3名。

高考人类会赢吗?

“柯洁输了,高考考场上,人类会赢吗?”这一回,人工智能再一次向人类下了挑战书。

6月7日,下午5点55分,2017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55分钟,北京丽都皇冠假日酒店二楼,人机高考大战正式开始。

6位来自不同省市的高考理科状元早早在专门设置的考场坐定。按照规定,他们不能通过手机提前查阅试题,避免作弊的嫌疑。

虽然身负重任,但远离了高考的紧张和残酷,他们看起来很放松,相互聊着天。

无一例外,他们都曾是高考独木桥的领头羊,在同成千上万竞争者的搏杀中夺得桂冠,代表是中国高考考生的最高水平:

孟祥熙,2016年河北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刘默涵,2016年吉林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韩子静,2016年天津市理科状元,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韩笑,2016年河北省廊坊市理科状元,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多力岗,2015年新疆自治区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孙盼成,2015年安徽省六安市文科状元,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

也许是为了强化剑拔弩张的氛围,在赛前主办方的海报上,他们显得自信满满。

“智能教育机器人,装‘黑’科技可以,请别装学霸,6月7日高考考场,看你输 !”迎战海报上,孟祥熙的眼神坚毅并流露着不屑,右手做着大拇指指向下方的手势,意思是“你不行”。

“整体来说还是有些紧张吧,但依旧对即将开始的PK充满信心,即使输了也同样高兴,因为这说明人类的技术进步了。”孟祥熙在赛前接受深一度(ID:intodeepthoughts)采访时表示。

在直播平台上,“人机大战”直播的人气从还未开始时的12.8万、逐渐增加到15.5万, 然后飙升到31.8万,直至43.2万,一路走高。

或许是AlphaGo留下的“阴影”过于沉重,人们变得不自信了。面对主播的提问,围观网友多数选择站在了机器人一边,觉得人工智能肯定会赢。

在1小时内,高考状元们和机器人Aidam分别答完了今年文科高考的数学试卷。

6位状元两两组队

17点55分,等待已久的人机大战正式开始。

深一度记者了解到,此次选定的是全国高考文科数学二卷。

随着试卷发放,状元考场里,上一秒还轻松愉快的氛围,迅速切换成为紧张的答题模式。几乎是不约而同,6位状元快速低下了头,一手按着试卷,一手拿笔在草稿纸上开始计算。

2016年吉林省理科状元刘默涵坐在教室右侧,拿到试卷时,她无意识的揉了下眼睛,然后神情专注审查试题,左手时而搭着下巴。

由于时间关系,6名状元分为三组,在一小时的考试时间内,两人合力完成一套试卷。虽然是两人合作,但中途不可以交流,开考前已决定好分工。

刘默涵和孟祥熙两位北大同学一组,在考试的分工中,刘默涵负责解答序号为奇数的题目,偶数号题交给孟祥熙。

全神贯注的刘默涵答题时尽可能低的俯下身子,眼睛距离试卷不到10厘米,似乎要看穿每一道试题。

和大多数考生一样,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以后,这些状元在考场中都有着不同的肢体语言。刘默涵的搭档——孟祥熙思考的时间比较多,不轻易动笔。在答题之余,他习惯性将握笔的右手中指放在嘴边,停留数秒之后开始解题。

前几道选择题几乎没有给孟祥熙增添障碍,他很快就在试卷上写出了答案。

大约18点10分,一直弯着腰的孟祥熙,在一道考题上花费了更久的时间,似乎突然有了解题思路,黑色中性笔在稿纸上跳跃,直到填写完答案后直起了身子,做了个放松的动作。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去年是人和人的竞争,今年是人和机器的对决。但真正的紧张感不一样。孟祥熙坦言,“今年压力要小一些,毕竟不是涉及到人生命运,心态不太一样。”

一些细节也说明孟祥熙的从容。考试进行没多久,孟祥熙在镜头前打了个哈欠,赛后他向记者解释:“因为下午刚刚睡醒就过来了,所以考试过程中还是比较困。”

在孟祥熙的前方和右侧,状元一组的多力岗、孙盼成和状元二组的韩笑、韩子静,也在紧张答题。

答题中的高考状元韩笑。

答题中机器人Aidam的显示屏。

Aidam只用9分47秒

和围棋选手直面挑战AlphaGo不同,这是一次各自封闭的擂台赛。没有你来我往的一招一式,而是同等规则之下的各显神通。

输赢的评判,最终落在分数上。

孟祥熙等人完全不知道另外一个房间的Aidam的答题情况,更不可能如李世石一般,在和AlphaGo对阵的第一局第七手时,拿起黑子放在了一个棋盘右下侧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位置,和人工智能开了个“恶作剧”。

不过,状元们已经预料到Aidam会很快,刘默涵说:“从计算速度来说,我们和它肯定不在一个量级上。”

他们猜对了。相比考生的争分夺秒,时间对于Aidam,没有那么重要。直播的画面显示,一直到18:05分,3名工作人员还在通过笔记本电脑向AI系统录入试卷题目。

这也就意味着,在6位状元开考至少10分钟以后,Aidam才开始答题。

学霸君创始人兼CEO张凯磊介绍,智能教育机器人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以深度学习、专家系统和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在于通过学习人类的编程逻辑,熟悉人类思考和学习的方式,进而掌握解题方法。

为了照顾直播中的视觉效果,主办方提供了一个白色为主色调的机器人,类似外星人造型,两只眼睛和胸口的指示灯间歇性发出蓝光。事实上,Aidam并没有真正的外壳。

围观者只能看见Aidam时而闪烁着蓝光,没有人能够准确知道,系统如何高速运转,抵达结果。

在速度方面,Aidam表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录入完整的数学题目后,仅仅在9分47秒就完成了所有的答题,而高考状元们则花了整整1个小时。

张凯磊介绍说,单道题Aidam的计算时间在几十秒钟左右。

为了照顾人类的眼睛,让现场观众能够看得清楚一点,Aidam的解题速度被有意放慢。

即便如此,一道一道试题的解题步骤在大屏上跳跃着,现场观众还来不及看完,Aidam已掠身而去。当2016年天津市理科状元韩子静 ,因为一道函数的问题,在稿纸上密密麻麻计算了一页纸才得出答案时,Aidam只给了观众几十秒的时间去看他的解题过程。

在不到10分钟时间里,Aidam像极了一个自信到自负的考生,从不拖泥带水,去纠结答案的正确性。似乎它给出的答案,肯定是正确的。

人类在计算中。

Aidam在计算中。

平均分数赢了1分

谜底要揭晓的时候到了。是人类守住高考这块阵地,还是人工智能全面“入侵”。在很多人看来,这成了一场带有人类共同体意味的战斗。

18点55分,6位高考状元和首次参加高考的人工智能“考生”各自递交了答卷。

孟祥熙用了大约一个小时,因为题目比较常规,在高中阶段都有学习,所以没有遇到特别困难的题。对于结果,孟祥熙相对谨慎,“我们应该有人可以战胜,但具体是不是我们这一组,也不好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出一些细节的错误。”

19点20分,“阅卷组”老师宣布了人工智能机器人aidam的2017年高考数学的最终成绩:134分。

无比自信的Aidam答错了两道分值为5分的选择题以及第22题计算题的其中一道子题,分值为6分。

紧接着是状元组的成绩。没有设置多少悬念,阅卷老师公布:孙盼成和多力岗的状元一组成绩为119分,韩笑和韩子静的状元二组成绩是140分,孟祥熙和刘默涵的状元三组成绩是146分,三组的平均分135分。

三个状元组中,两组的成绩超过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组落败。

张凯磊分析说,我们现在已知Aidam的丢分原因大约有70余种,这些问题都是系统没有克服的。没有读懂题意,导致丢分,是有可能的。还有,比如这道题目过于偏难怪,在历史上高考题目里没有出过这种类型,也是有可能丢分的。

考试开始时发放考卷。

交卷后状元互相交流。

身后追赶的脚步声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像Aidam快速运转的芯。

6月7日同一时间,成都一家企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也挑战了全国二卷文科数学。机器人考试用时10分钟,最后成绩为100分。

早在2016年6月7日,高考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之后,搜狐教育频道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80后作家安意如、专栏作家潘采夫、诗人廖伟棠等10位名家和人工智能来模拟高考。人工智能微软小冰,首次尝试中国高考作文写作。

在这次模拟中,微软小冰写了两篇作文,北京卷作文《神奇的书签》和全国甲卷作文《进步和退步》。不过,微软小冰的表现,被评判为字数不够、逻辑混乱,有点像小学生。

这场关于人工智能进行情感化写作的尝试基本宣告失败,人工智能是否被高估的疑问接踵而至。

正是在去年高考,孟祥熙听说了有团队在研发高考机器人。一个月前收到主办方的邀请,孟祥熙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当AlphaGo在围棋世界中所向披靡,他想知道,人工智能在高考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一年前,我就知道有团队在做这些,但是我真不敢相信,它会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见识了Aidam的理科状元刘默涵这样坦言。

平均分赢了Aidam仅1分的6名高考状元心里清楚,身后正在追赶上来的人工智能,奔跑的速度远远快过他们。这是他们在这次高考PK战场上无法遏制的力量。

(原题为:《AI挑战中国高考,人类以1分微弱优势守住领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