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华社:今年超九成ST个股下跌,制度变革改变A股投资逻辑

潘清/新华社
2017-06-11 16:19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板块资金持续净流出,股价集体走低,多只个股跻身“一元股”阵列——曾经被不少股民视为“宠儿”的ST股们,如今风光不再。

ST股遭“弃购”的背后,从发行、重组到退市,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和完善正在改变A股的价值观和投资逻辑。

ST家族4只股跻身“1元股”阵营

5月24日,*ST新股以“新都退”的身份进入退市整理期。截至6月9日,新都退收报2.50元/股,短短11个交易日狂泻逾四分之三。

面对新都退“断崖式”的日K线,上海股民朱林军默默地抛掉了手中持有的一只ST股票,并将它从自选股列表中删除。“以后大概不会再去关注这类个股,风险太大了。”朱林军说。

在A股市场,越来越多的股民和机构抱有和朱林军一样的心态。

根据东方财富网的数据,过去的5个月中,ST概念板块仅有16个交易日出现过主力资金净流入,且仅有三个交易日净流入过亿元,净流出超过2亿元的交易日则达到26个。

遭遇“弃购”ST股,不约而同地出现股价大幅下挫。来自机构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7日,两市73只ST股(含停牌)个股中,今年以来股价下跌的总数达到58只,占比超过九成。其中,超六成ST个股跌逾两成。

年内股价遭“腰斩”的ST公司中,*ST昌鱼和*ST宝实分别以65%和61%的累计跌幅,分列跌幅榜冠、亚军。

截至6月9日收盘,沪深两市4只跻身“1元股”阵营的个股清一色为*ST股,分别是*ST海润(1.43元)、*ST锐电(1.47元)、*ST重钢(1.84元)和*ST新亿(1.87元)。

保壳重组也难成提振股价

对于连续亏损行近退市边缘的ST公司而言,除了卖房卖资产之外,资产重组无疑是保住珍贵壳资源的惯常手法。而一旦重组成功股价势必大幅走高,这也是多年来ST股“受宠”的主要原因。

剔除因其他因素被ST的个股,2016年61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中有41家披露了重组计划。

不过,如今ST股们重组之路好像并不那么顺畅。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ST板块中15家公司披露了重大重组事项的最新进展,其中已完成的数量为零。沪深两市宣告重组失败的数十家公司中,也包括了*ST金宇、*ST万里等徘徊在退市边缘的“戴帽”公司。

ST股保壳之路遇阻,与去年9月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版密切相关。

北京品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仇彦英认为,这份文件对重组上市认定标准进行了完善,同时采取取消重组上市配套融资、延长股东股份锁定期等措施。从目前来看,新规在治理重组乱象,遏制对壳资源的投机炒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即使是对保壳成功的ST公司,市场的热情也远没有往年那么高涨。

因控制权之争停牌一年多之后,*ST新梅成功“摘星”并于6月6日复牌。在期间上证综指累计反弹逾6%的背景下,ST新梅复牌首日不但没能迎来预期中的补涨,反而经历了从盘中大涨27.77%到尾盘跌0.26%的“过山车”行情。次日,ST新梅无量跌停,8日小幅反弹后9日再度跌停。

ST新梅复牌后的惨淡表现,缘于其自曝“无房地产储备、无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未来向“轻资产、重服务”模式转型。

机制完善改变A股投资逻辑

事实上,重大资产重组趋严并不是ST股“遭弃”的唯一原因。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股发行明显提速。截至目前,年内共有207家公司获得IPO“准生证”,合计募集资金超千亿元。

新股供应的大量增加给A股市场带来一系列变化——一方面,新股上市后连续封板交易日数由2月的13个逐级下滑至5月的8个,最近两周189%的平均开板涨幅也与2016年的430%相去甚远。

(原标题 ST遭“弃购”的背后:制度变革改变A股投资逻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