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纪录片走红背后的文化消费升级

2017-06-13 17:28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原本小众的纪录片正越来越大众化。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河西走廊》、《我在故宫修文物》、《本草中国》、《航拍中国》等国产精品纪录片不仅好评不断,而且掀起了一波波收视热潮。

今年的上海电视节上传来消息,多部纪录片将在2017年下半年登陆各大卫视周末黄金档,与综艺节目同台竞争,“纪录片的夏天到了”。

一向被视为“赔本买卖”的纪录片,竟然能跟综艺节目拼收视率了,这个现象值得关注。优质纪录片叫好又叫座,背后是文化市场的消费升级。内容创作者不能再以老眼光看观众了,否则就会跟不上这趟列车。

近年成功的纪录片具有共同点:标准抬高,姿态放低。它们以国际一流纪录片为目标,用最好的技术手段,在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高标准意味着制作者相信观众的欣赏品味,事实也证明,尊重观众的作品才会被观众尊重。

与此同时,这些纪录片抛弃以往很多纪录片惯用的说教口吻,用普通人的视角讲故事。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讲的是文物保护的严肃话题,却没有把老师傅们刻意拔高,而是将他们还原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我们诞生在中国》通过讲述三个珍稀动物的家庭趋势,自然而然地传达出环保理念。俯视变成平视,观众可以心领神会。

经济奋斗初有成就的国人,洗净手上的泥巴,渴望着换一个视角看看自己站立的土地,看看世界的模样。纪录片便是最好的工具。中国漫长的历史积淀,多样的人文风情和狂飙突进的工程建设,为纪录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在纪录片里重新发现中国,是观众的期待,也是纪录片工作者的使命。同时我们也要具有国际视野,避免滋生盲目自大的心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