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师者|泸沽湖畔的小学校长:养猪发工资,再难也要教纳西文字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刘芸
2017-06-20 13:5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34岁的王木良是四川凉山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小学的第三任校长。6月13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他正为70多名学生的期末考试忙碌着。

高中肄业,原本可能成为一名出色“木匠”的王木良,在2004年走上了另一条路——这一年,来自中国台湾的老者李南阳为木垮村复建达祖小学,并找王木良来当教师。

“我没有推辞的理由。”王木良就此追随“李老先生”,以教师的身份重新回到课堂。2011年,他成为了这所乡村小学的校长。

如今,在前后三任校长的努力下,达祖小学已成为集“基础教育、扶贫助学、医疗救助、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生态旅游”等功能一身的公益平台。

6月20日,泸沽湖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对于“为镇上为老百姓做事”的王木良及达祖小学,“肯定支持鼓励”。“他们有什么困难,政府能够给予帮助的,我们会尽量做,(但)如果在能力范围以外的,也没有办法。”

从木匠到老师

四川凉山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小学建在一处山脚下,十几间瓦房组成的校舍被树林和庄稼地围绕。校舍不远处有座坟头,学校2004年复建后的第一任校长李南阳就埋在这里。

王木良总是尊称“李南阳”为“先生”。2004年,李南阳与其友人游静芬从台湾来泸沽湖旅游,看见泸沽湖畔的木垮村不少孩童上学困难,有了复建“达祖小学”的想法。据华西都市报2016年12月报道,“因为校舍破旧等原因”,这所小学2002年在“撤点并校”中被关闭。

“村里的孩子要到镇上读书,因为路途太远,每天步行要两三个小时,有些儿童走到半路就不去了,有些干脆辍学在家。”当地“糟糕”的读书状况令王木良担忧,但他彼时还是一个“木工”,天南地北地打工挣钱,“对村里的教育有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做。”

“我小时候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只能辍学,很遗憾。”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那几年他觉得自己就是“这个命”了,但村里的孩子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2004年听说李先生要来复学,从心里很感激。”王木良最初以村民的身份跟李南阳一起“工作”,“李先生到每一户村民家里都聊过,老老少少都觉得这个老爷爷了不起,他说的话我们都信。”

王木良给五年级的学生上阅读课。本文图均为 中国网 图

建校历经一年,李南阳、游静芬等人拿出积蓄、四处筹款,村民们则送来木头、砖块,出工出力。“有一天晚上,几个乡亲把几根碗口粗的木头抬过来,说希望为学校复建做点事情。李南阳老先生很激动,‘我搭上这条老命也要让孩子们读书’。”王木良2016年底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说,这个画面至今刻在他的脑子里。

2005年春季,达祖小学重新开学,李南阳担任第一任校长。达祖小学开始从社会上招募志愿者前来教学,但李南阳认为,“外面来的志愿者只能扶一把,关键还是要当地人发挥作用”。王木良虽是高中肄业,但在木垮村算“高文凭”。李南阳跟他说,“你是知识分子,留下来教书吧”。

“我没有推辞的理由。”王木良就此追随“李老先生”成为教师,主教语文,兼顾体育,每个月拿着两三百元的“补助”。

2007年3月,李南阳因病逝世,临终前,他嘱托学校职工及村民“一定要把学校坚持办下来”。木垮村村民们为了纪念这位“可爱的老先生”,将他葬在学校旁边。

王木良说,“老先生一走,志愿者慢慢散了”,学校差点夭折,幸得游静芬的儿子林子闳辞掉工作,从台湾赶来,接任校长。据“中国扶贫在线”2016年底报道,之后达祖公益助学基金成立,确定了一对一资助的助学模式,定期资助达祖小学的爱心人士已超千人。

2011年,校长职务传到了王木良手里。“别人只能是扶我们一把,我们当地人要自己担起责任来。”王木良说,自己高中读到一半辍学做了木匠,他没想到自己又以教师的身份回到课堂,更没想到的是,7年后,他成为这所乡村小学的校长。

王木良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

曾想放弃教学去打工

达祖小学重建后获得很多关注,志愿者一拨接着一拨。王木良至今记得,2006年著名演员周迅也曾来学校支教。但王木良明白,大多远道而来的志愿者和他一样没有授课经验,属于教育领域上的“小白”。他自个儿要从木匠转变成一名教师,要学的很多。

建校初期,李南阳请中心小学的教师到村里给大家上示范课。“听了两三个月,觉得那些老师教书还挺轻松的,我也就没有太担心自己。”王木良说,到2005年11月份轮到他自己上讲堂了,这才发现“当教师真的好难”——第一堂课完全照着教参来,但紧张、慌忙,讲课内容不知轻重,节奏一塌糊涂,“自己讲的内容学生不爱听也就罢了,课后学生还不愿意做作业。”

王木良不得不自己摸索。他找来大量的教育类书籍看,用书上的案例结合自己的情况,琢磨“怎么样教孩子、怎么样管理孩子”。“当时李先生还在世,他在教学、上课等方面也会给我们一些建议。”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达祖小学的教师们毕竟都不是专业的,初期苦难很多,包括教学质量很差。“老师也努力了,花了很多时间,可是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都比较慢一些。”

“实践过后,(我们)发现阅读比较多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后来决定就走这条路,从各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视野。”王木良说,自己读的书也不多,十几年教学下来,仍觉“知识有很大的欠缺”。“我读书慢,但坚持每天读。不仅仅是教育领域的专业书籍,也包括纳西文化、论语(等内容)。”

学校也会请到上海、广州等地的教师来做公益性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本领。

目前达祖小学有10位专职教师和2位支教教师,学生71名,分属学前班和一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王木良既是校长,抓校务工作,又是语文、体育教师。“每天晚上回家了也会把学生的作业、备课带回家去做,我个人到现在还是这个习惯,学校里的事情比较多,晚上回家了也需要备课2小时。想要做好真的需要花时间。”

达祖小学是民办公益学校,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政府部门也有支持,牛奶、鸡蛋、书本等免费送。但王木良当教师最初的那几年,平均每个月拿300元的工资,现在达祖小学教师工资平均在2100元左右,仍低于同地区的公办学校。

王木良不是没有想过放弃。“2009年家里遇到了困难,学校工作收入没办法支持家里的开支,我也想着出去打工赚钱。没有办法让学校给加工资啊,学校很不容易,毕竟都是社会爱心人士的钱。”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最终自己选择坚持,“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家里经济矛盾突出时,忍忍就过去了。

“木垮村是纳西族村落,我们也希望纳西族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以后能改变家乡的面貌——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抓教育。”王木良说,学校这么多年能够坚持下来,是“受李南阳先生精神的影响”,要放弃的话,真会舍不得。

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前十年,达祖小学的目的是能给小孩一个就近上学的地方,“现在教学一定要拿出成绩来,在县级评比中一定要拿第一名,这样才算是好的回馈”。

王木良在念东巴文。

办农场补贴学校开支

作为校长,王木良常常不知如何鼓励其他教师留下,原因之一是对长期留下的志愿者没法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和鼓励,“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我们不能用爱心人士募款的钱来给老师发工资。”

泸沽湖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达祖小学当初被撤销具体原因“不知道怎么说”,但现在是 “为镇上为老百姓做事情”,政府部门“肯定支持鼓励”。 “2016年联合(县)教育局投资12万元给学校建了食堂,提供营养午餐。校舍电路改造花了1万六千元,道路硬化(铺水泥路)200米。”该工作人员称,“ 未来他们有什么困难,政府能够给予帮助的,我们会尽量帮助。如果在能力范围以外的,我们也没有办法。”

为了在经济上有所“突破”,学校办起“农场”。“我们想着不能总是靠别人来资助,需要自己有一些收入进来。”王木良告诉澎湃新闻,2012年,学校获得央视“最美乡村教师团队奖”,拿到20万元奖金,达祖小学以此作为启动资金,租用村民100多亩地,种核桃、果树,养野猪、土鸡。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达祖小学现在每个月付给教师的工资和给志愿者的补贴需要近40000元。由于没有财政拨款,所有费用全靠自筹,除了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以外,还有部分钱来自于学校农场的收入。

王木良每个星期都会花一两天时间带教师们去农场干活,收获季节,便拉着货到集市上卖,或者通过学校网站销往外地。他也希望农场能够“带动村民”。“因为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花了时间却赚不到钱。有条件的话,我们希望引进一些农业方面的资源,先自己做好,然后给村民示范。”

达祖小学在泸沽湖地区,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还是一个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资助的公益机构。王木良称,凉山州很多偏远学校每学期都会把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交给达祖小学,目前,受达祖小学资助的贫困学生就有400多人,2016年划拨的善款达30万元以上。

教学之外,达祖小学2015年开始建设东巴文化图书馆,未来还打算建博物馆,用以保护当地的“纳西族文化”。王木良说,“文化保护”的理念始于李南阳,“他视野广,知道木垮村处在景区里面,越来越多的客人进来后,传统文化可能会流失”。

这些年来王木良看到了泸沽湖的发展。“有了旅游后,不少人向钱看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了。”王木良说,学校会开设东巴文化课程,教小孩了解纳西族古老的象形文字及风俗习惯,“旅游要持续发展,需要以文化为载体。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文化,只有自然风景,如果环境污染了,过几年谁还会来这个地?”

对于未来,王木良多少有些“力不从心”,因为自己“学过的、见过的东西少”,如何让民办公益小学可持续发展下去,这令他比较“烦恼”。

2017年4月,马云公益基金会“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终评在成都举行,40位被提名的乡村校长角逐20个获奖名额(7月公布),胜出者将获得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其中,10万元用于帮助改善个人生活;10万元用于领导力提升;30万元用于所在学校开拓教育模式。王木良作为提名校长之一,在现场唱起这首《相同的心愿》:“带着相同的心愿,我们携手共流浪。这不是年少,也不再是轻狂;朝着同一个方向,我们努力向前闯……”

“别人总说我们在这个地方坚守了多少多少年,其实自己没有太多的感觉。每天都是很充实地过来,早出晚归,一年下来,闲下来的时间不足一两天,觉得很充实。”王木良说,刚开始办校时,李南阳先生说“一定要把这个学校办下来”,作为村民,没有理由“把事情做一半就丢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