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苏丹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企业自主研发战术眼镜装备部队

代烽 陈文水 刘晓平/解放军报
2017-06-15 15:36
中国政库 >
字号

提起位于江苏镇江的丹阳市,很多人先想到的也许是眼镜,其树脂镜片年产量约占全国的80%、世界的50%,是世界最大镜片生产基地。如今,丹阳又因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而享誉全国。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丹阳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感受军民融合、互动发展的魅力。

第一站来到江苏一家纤维材料企业。碳纤维复合材料被誉为现代科技的“黑金”,它比铝轻、比钢硬、耐腐蚀,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受到西方国家严密封锁。

数年前,已在商界干出一番成绩的钱云宝,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作出一个重大决定:追随材料革命的步伐,搞碳纤维,投资成立一家纤维材料有限公司。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这家纤维材料企业报名参加首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以全碳纤维产业链和产能规模闪亮登场,引起军队多家单位的关注。

一“展”成名后,作为企业董事长的钱云宝认识到,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企业应该更好地发力。

经过多方努力,企业取得了从事军工生产的相关证书,成功“参军”。此举赢得更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更有力的技术支持,部队也得到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这种双赢对加快我军装备的更新换代,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着重要意义。”在碳纤维生产车间,董事长特别助理宦建国向记者介绍,目前企业名下的数种碳纤维已成功规模化生产。

据了解,这家企业现已承担国家、省级“民参军”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直接参与14个军民融合项目。

“这只是丹阳军民结合产业基地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丹阳市人武部部长郭进文介绍,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符合战区特点的军民融合新格局,丹阳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军民结合型企业,逐步在军品和航空航天领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013年,丹阳市被江苏省经信委、国防科工办批准为江苏省首家省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2014年1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

——2015年7月,国家国防科工局主办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开幕式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丹阳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政府在论坛作交流发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丹阳市军民融合办副主任韦东介绍说,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需求,丹阳市以合金、碳纤维等重点领域的企业为代表,基本建成了涵盖高性能金属材料、高端纤维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温合金企业集群。

目前,丹阳市从事军品配套企业有50多家。2016年,丹阳市军民结合产业实现年销售450多亿元。丹阳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通过资源配置、税费减免、项目资助等优惠和扶持,吸引了3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为军民结合产业提供强大的研发和技术支撑。全市军民结合产业已有200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一家光学企业,总经理吴广旭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生产了一款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军用战术眼镜,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目前已经装备一些部队。

令人欣喜的是,一批军地联手研发的创新技术和新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卫星导航、航空物探、航海自动控制、尖端武器装备等领域,突破了许多制约我军装备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打破了国际市场的垄断。

根据《丹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丹阳市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两大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集研发、生产制造、现代服务于一体、产值达千亿级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丹阳的明天更值得期待。

(原题为《“民参军”,突破瓶颈勇进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