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不让孩子输在“娘胎里”?“天赋基因”检测应缓行

盘和林
2017-06-16 13: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的孩子未来究竟有可能成为“爱因斯坦”还是“贝多芬”,从基因里就能预知,你会相信吗?近年来,一种“天赋基因”检测在家长圈里流行起来,不少家长花高价为孩子做了这种检测。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就连拳王邹市明的儿子也做了类似检测。(6月16日,澎湃新闻网)

可怜天下父母心,多年前一句掺杂了浓厚商业味的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裹胁了多少天下可怜的父母,绑架了多少天真无邪的孩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如今“天赋基因”流行,真是沉渣泛起,似乎又将孩子的“起跑线”拉回了娘胎里。

据报道,“天赋基因”又划分为音乐天赋、数学天赋、交际能力、长跑能力、抗压能力等10余个小项目。其实,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所谓的“天赋基因”不过是商家的一个“噱头”罢了。正如专家所说的,智商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其不仅只受单基因控制,并不是某一个基因就能决定智商高低,它是受多基因共同调控的。例如,王安石作品《伤仲永》主人公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成人后泯为众人。后天因素对智商的影响更为关键,已经是科学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应该承认,基因检测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科技创新,市场上一些酒精代谢能力基因、肥胖基因、癌症基因的检测还是有比较强的科学依据的,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虽然今天的基因技术还没有让“天赋基因”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但将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难保不会成为现实。基因等技术的诞生,就曾经引发“定制婴儿”的担忧。

这引出一个更为严肃的话题——如何防止技术滥用?技术进步如何回归科学伦理?包括前不久的人工智能也引发“机器人”与“人”相互竞争的伦理大争论。以“天赋基因”为例,如果能够检测出一个人“天赋”,并对后天因素加以引导,于个人和社会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但对于缺乏“天赋”基因的人就是不公平,同时也会加重“血统论”“宿命论”,这是违背人类的伦理道德的。于个体而言,被基因控制的精致主义人生不仅索然无味,更是一个“人生悲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科学领域,人类的探索也罢,自作聪明也罢,恐怕连上帝也无法阻止人类追求技术进步的力量。某种意义上而言,无所谓绝对好的技术进步,对人类来说几乎都存在“硬币的正反面”。关键在于,我们要用社会制度去矫正技术的负面性。

避免“天赋基因”让孩子输在“娘胎里”,除了以社会制度来约束过度商业化、加强科学伦理引导以外,还要防止“代际传递效益”现象。代际传递效益是指父母“直接通过关系和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的社会现象。如果到了“天赋基因”准确性很高的那天,这个定义或许要加上“遗传基因”的要素。如何让后天的努力更为公平,并以税收等社会再次分配手段惠及“先天不足者”,这是社会公平之需,无论“天赋基因”技术来或不来,我们都需要对此保持警惕。(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