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 |业主信息泄露的“天坑”要从头上堵

西坡
2017-06-16 15:4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相信许多买过房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清楚地报出你的姓名、小区、户型,然后问你对装修、贷款、卖房或租房有没有兴趣。你挂掉,十分钟后又一个骚扰电话进来。你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最终得出结论,全城的装修公司、房产中介都掌握了你的个人信息。

信息是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很多人都有过猜测。媒体最近的几篇报道解答了这个谜团,大体跟人们猜的差不多,有些情节却超乎想象。

新京报6月13日报道,业主信息遭泄露早已是行业“明”规则。购房信息以每条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从房地产开发商、物业公司流向装修公司、家居卖场、房产中介和抵押贷款公司。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人员里边都会出现盗卖信息的“内鬼”。

还有能量更大也更可怕的“内鬼”。据成都商报报道,成都警方近日破获一起案件,其中一个嫌疑人贩卖的个人信息达1000余万条。该嫌疑人在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也负责房管局网签系统维护工作,“每次借助网站系统修护的机会,盗取楼盘的业主个人信息。”

信息贩子搭上了系统管理员,堪称“老鼠给猫当伴娘”。我们不知道这家软件开发公司与房管局是怎样的合作关系,但是管理存在巨大漏洞是无疑的。

房管局是掌握海量公民财产信息的部门,无论内部管理还是外部合作,都应慎之又慎,不能将公民信息暴露于风险之中。在打击犯罪个人的同时,也必须堵上管理漏洞。

同样的道理,房地产商、物业在收集业主信息之后,便有了相应的保管义务。但事实上,业主信息外泄早已泛滥,从房地产商、物业到房管局全线失守。有些行业,比如家装,甚至已发展到严重倚赖非法获取的信息来开拓客户的程度。

大范围、全链条的业主信息泄露,早就应该引起重视了。而要堵上这个“天坑”,只能从源头开始。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打击侵犯个人信息犯罪出台司法解释,对于公民的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50条以上即可入罪。如果该规定严格实施,必将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