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西凤县:率先开展“产业化扶贫”,如今却现扶贫名单造假

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热线》
2017-06-16 22:53
中国政库 >
字号

扶贫一直是农村政府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尤其是近期脱贫攻坚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几年前开始,陕西宝鸡凤县就率先开展了一条“产业化扶贫”的道路,不过记者最近在调查中发现,那里的扶贫工作也因此出现了问题。

宝鸡市凤县的马安山村距离宝鸡市区有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尽管地处小山村,但是2013年一股产业化扶贫的风依然吹到了这里,只是这股风吹着吹着就吹歪了。

在凤县马安山村当地有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养猪场,当年,正是这里的一位村民黄红光一手建立起来的,经营了多年在当地甚至全省都名噪一时,黄红光也因此成为了凤县响当当的农民企业家。2013年初,黄红光拉着村上的100户村民向政府申报养猪脱贫项目,准备申请国家扶贫资金,坐上这辆扶贫的快车。不过,当年在黄红光身边有一位知情人却无意中发现了,这次申请扶贫资金过程中的猫腻。

知情者:“大约是在2013年的年底,10月多到11月份,扶贫款下来,中间我觉得有很多问题,到2014年7月份,我告发了。”

当年黄红光向政府申请到位了扶贫资金80万元,按照规定30%也就是24万是用于企业建设,剩余的70%一共五十六万,应分给马安山村的100位贫困户,也就是每人5600元,这笔钱应用于购买两头母猪,按照要求这两头猪由黄红光企业代为养殖。

这是当年黄红光企业给宝鸡凤县扶贫办提供的资料中最重要的一份,是100位贫困户领到扶贫款的造表复印件。上面有每位贫困户的签名,为了这份名单具有法律效力,后面还加盖了每位村民的指纹,证明大家已经确认拿到了这笔钱。带着这份重要的资料,记者赶到了凤县马安山村实地走访。

村民:“这是你在哪弄来的表格?我就没见过这个表格。”

走访中,名单上出现过名字的这些村民,竟然都表示,自己不知道这是个什么表格,更是对上面的内容全然不知。

村民:“这个字不是我签的,指纹也不是我的。”

村民:“不是我父亲签的名字,他就不识字,这是别人给签的。”

记者:“是谁签的你知道吗?”

村民:“我不知道。”

记者注意到,在马安山村100户贫困户的扶贫款的领取表上面除了有扶贫款的具体数额以外,还有领取人的签名以及指纹,不过在马安山村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见过这样的一份表,甚至有一些村民文化程度非常低,不会写自己名字的,可是在这儿记者也看到了他们的“亲笔签名” 显得很滑稽。究竟是谁伪造了这样的一份领款表?他又是为了隐瞒什么呢?

针对这样一笔扶贫款,记者在村子走访中发现,扶贫款领取名单中的每户村民,不仅在扶贫项目由凤县扶贫办审批下发之前毫不知情,而且对于这笔扶贫款的具体金额及发放方式也一无所知,这么多年下来,村民们只知道自己可以领取三次分红。

领款村民:“三年,每户是600元。”

记者:“每年一户600元?”

领款村民:“对。”

领款村民:“总共拿了三次,每次是600元。”

记者:“分了吗?”

领款村民:“分了,分了三年,三年1800元。”

在记者依次向村民们出示了这份领款名单之后,第一次见到这个写着自己名字的表格,大家都懵了。直到看见这个实际申领扶贫资金的钱数之后,村民彻底坐不住了。

领款村民:“5600块钱?”

记者:“知不知道要拿这么多钱?”

领款村民:“不知道。”

记者:“知道这些钱去哪了吗?”

领款村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这是咋回事,5600块钱,我们三年才拿了人家1800块钱。”

直到记者采访时,村民对于自己为什么三年领取了扶贫款都毫不知情,大家压根不知道这笔每年600块的扶贫款究竟和养猪有什么关系。按照当年的扶贫政策,每人5600块钱的扶贫款,应该拥有两头猪,猪属于个人但必须放在黄红光的养猪场里托管。从2014年算起,三年托管期满之后,村民要么领回自己的两头猪,要么拿回当年以自己的个人信息申请的扶贫款。然而现在,村民们却是两头都没落着。

在今年六月份的,记者在马安山村见到了当年红光养猪场的老板黄红光,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如今,由于经营不善等多种原因,黄总由一个当地企业明星变成了欠债人,他的养猪场也已经在三个月前,以抵债的形式转让了出去。

记者:“厂子关的时候还剩猪没?”

黄红光:“剩了两万块钱猪。”

记者:“大概多少头?”

黄红光:“十几头吧。”

记者:“那最后把那些猪都卖了吗?”

黄红光:“对,这个项目结束了。”

记者:“后面再没有给村民钱?”

黄红光:“去年都结束了。”

记者:“除了总计18万的红利钱外,再没有给村民钱?”

黄红光:“对。”

针对扶贫款领取名单存在造假的情况,黄红光并未正面回应。

经过记者这段时间的调查之后,发现这一份份贫困户的领款表中出现的签字,还有指纹,全部都是冒名顶替的,那么上面每户应该拿到的5600块钱的扶贫款,究竟发放到哪了?他们的上级部门,也就是这笔钱的管理和发放部门是宝鸡市凤县扶贫办公室,那究竟当年,这些文件在他们这儿有备案吗?可以查到吗?

在凤县扶贫办一位工作人员这里,记者了解到,当年凤县的产业扶贫政策正是因为黄红光个例的失败而最终流产,现在就连他们这些制定者,也难寻详细的文字稿件。不过,可以明确的是,这个政策对于当年扶贫款申请、发放后的使用、专用账户的资金监管等,都有着明确要求。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如果说是扶贫项目,就必须面向贫困户。”

记者:“是否还得先行去和农户沟通。”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对。”

记者:“扶贫款领取表是应该本人签字的对吧?本人来按手印是吧?”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对。”

按照之前凤县扶贫办对于当年这个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村民必须是贫困户,而且得自己签字进行画押。记者在马安山村走访时发现,有些甚至不是贫困户村民,也领到了每年600块企业分红。那么,当年造假名单中,存在着如此明显的漏洞,凤县扶贫办是怎样让这个扶贫申请项目,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通过的呢?

记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代签的现象,而你们没有查出来呢?”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这块儿最后人家怎么查的,我还不太知道。”

记者:“周主任,咱们这块儿监管上也有一些问题。”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最后受到处分了。”

调查中记者得知,原先担任着凤县扶贫办一把手的杨晓明主任,在这起扶贫项目结束后离开了这个部门。而多方查证之后,记者发现,这位杨主任的离开,正是因为扶贫名单造假事件的东窗事发。

记者:“你们当年的杨主任有没有因为这个事受到处分?什么处分?”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他也是党内严重警告,公安局那边先调查,调查完了之后,检查院调查,完了之后法院给出了结论以后,这些必须要有结论。”

记者:“当时法院给出什么结论?”

凤县扶贫办周主任:“好像说的是渎职。”

当年这个56万专项扶贫款究竟去了哪儿呢?记者在扶贫办这里找到了答案。

扶贫办副主任:“这钱一下到账就被银行转走了,因为黄红光在银行本来就有欠款。”

由于知情人对于造假扶贫名单的多次举报,骗取扶贫款的事情,在凤县传的是沸沸扬扬。在凤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手中,记者见到了2015年10月12日,陕西省凤县人民法院对于这位当年凤县扶贫办的党组书记、主任杨晓明公诉后的刑事判决书。最终判决被告人杨晓明犯玩忽职守罪,免予刑事处罚。随后在2015年12月,凤县县委组织部,对原扶贫办主任杨晓明做出免职决定,凤县纪委给予杨晓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知情者:“因玩忽职守,监管监督失察,现在职务也免除了。”

截至记者调查此事时,距离当年这个“凤县产业化扶贫”项目已经过去3年多了。2017年,马安山村这100户村民本应该收获了,要么他们拿到当年5600元的本金,要么领回自己的猪,然而这个项目的风吹过去了,宝鸡凤县马安山村的不少在贫困线上的村民们依旧贫困,他们也没有见到那年养猪扶贫项目的本金。如今当年扶贫项目没了、当年的扶贫主任没了、猪没了、钱也没了。

(原标题为《宝鸡凤县率先开展"产业化扶贫",如今却现假扶贫名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