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德国前总理科尔:充满争议的“统一总理”也是北京烤鸭的拥趸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胡春春
2017-06-17 13:39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逝世。

深夜传来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逝世的消息,作为一个无论是出于职业原因还是个人兴趣都密切关注德国的人,我深受触动。虽然科尔年事已高且长期抱病,因而公众对于这一消息普遍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预感一旦成为事实,还是让人无法不产生一种世界历史和德国历史波澜壮阔的时代谢幕的感觉。

科尔是在战后德国经济奇迹时期从政治的“乡下”——位于西南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踏上政坛的,直到他登上德国政治的神坛,成为德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统一总理”,以及迄今为止任期最长的联邦总理:从1982到1998年,他连续担任了16年的德国总理,以致于德国有一代人以为“总理”一词就是“科尔”。

从1969年“政治弑父”——他成功推翻和取代了州长——开始,到最后在政党黑金丑闻中被自己培养的“小姑娘”安吉拉·默克尔“政治弑父”而结束,科尔的政治生涯无疑是德国与欧洲当代政治生活的一本活记录,其中写满了他所在以及所领导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内整合与斗争、德国政党间的合纵连横、国际大势的波诡云谲,有成功与辉煌,也有阴谋与失意。科尔在长年执政和领导基民盟期间形成的“体制”,以及他作为历史学博士所体现出的保守倾向的历史观,甚至他对待新闻界的斗争态度,在德国始终是充满争议的。

然而我们首先需要在历史的高度上回忆科尔的政治遗产。科尔的名字是和戈尔巴乔夫、里根、布什、撒切尔、密特朗、邓小平等世界级政治家联系在一起的。那是一个东西方对峙的时代,一个不具有完全主权、处于“冷战”前线的德国需要谨慎处理各方关系的时代,也是一个德国社会急速发展、渴望和平与民主价值的时代。

在并不充分的条件之下,科尔硬是在并不属于世界一线政治舞台的德国下出了世界级的棋局:无论是撒切尔的极力反对,还是密特朗的有条件不阻止,以及前苏联的高额要价,都没有妨碍政治直觉过人的科尔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两德统一的意志。虽然民主德国地区在统一后并没有在经济上成为科尔所预告的“繁荣的土地”,虽然德国统一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极其高昂,但是仅仅是和平实现统一这一个奇迹,已经足以使科尔名垂青史。其中一个小故事是,科尔是在家中向他的妻子哈内萝尔口授了德国统一的十点计划的。在这个意义上,德国的统一可以说是科尔的个人成就。就连统一后德国在首都柏林进行的大型建设项目都深深地留下了科尔的个人审美倾向。

科尔也是一位坚定的欧洲主义者。为了实现德国统一,打消欧洲国家的传统顾虑,科尔坚决把德国统一与欧洲一体化事业联系到一起。甚至为了加速欧洲一体化,不顾南欧等国家经济条件的不成熟,决定引入欧元代替此前的各民族国家货币。

我们在事后也了解到,德国放弃马克、引入欧洲统一货币也是法国为德国统一开出的条件。虽然欧盟目前麻烦不断——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尚未解决,英国脱欧、民粹主义势力日益坐大等发展又在瓦解欧盟的政治基础,但是科尔那一代政治家为欧洲和德国建构的和平发展框架,仍旧是欧洲现代和未来政治的唯一可以想象的路径。在欧洲一体化的道路上,欧洲人仍旧需要延着科尔的足迹、当然也需要克服科尔的局限继续前行。

作为一位兼具现实主义视野和世界格局的政治家,科尔发展了与中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除了多次访问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在发达国家中较早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科尔非常钦佩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在德国人自己都不相信德国能够统一的时候支持德国统一,以及祝愿欧洲拥有与美元一样强大的欧洲统一货币。在科尔执政的时期,中德关系克服了种种问题,获得了稳健的发展,科尔的中国政策也为后继的德国政府所继承。在日常生活中,科尔是北京烤鸭的忠实拥趸,曾经在波恩中国大使馆的食堂和柏林的中餐馆留下了不少传说。

今天,我们纪念德国的“统一总理”,一位伟大的欧洲人和为德中关系做出过实质贡献的伟大政治家。

(作者系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