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大财经委官员: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

罗琨/中新经纬客户端
2017-06-18 14:44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李礼辉 资料图

中新经纬客户端6月18日电(罗琨)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是当前备受瞩目的一个热点,如何准确把握问题的症结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路径是金融从业者和金融监管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在18日召开的2017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给出了他的答案。他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在操作中还是应当正确把握方向和节奏,把握分寸,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

详解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根本原因

有些专家将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为金融业的过度市场化,也有一些金融从业者认为当前金融监管过于严厉,李礼辉对这两个观点都不认同。“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不是金融市场化过度,而是金融市场化的改革还不到位。不是金融监管过度,而是金融监管存在制度短板。”

李礼辉认为在资产管理领域,市场运行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扩张速度,尚未形成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金融监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滞后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速度,尚未形成统一的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李礼辉指出,过度的商业驱动,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市场格局,忽视了风险因素,过度加通道、加杠杆、加差价,脱离了资产管理的本能,这一局面不可持续。“一些金融机构的决策机制受制于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放松风险约束,在负债端拉高理财产品、同业存单的收益率以争夺市场,吸纳资金,在资产端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评估不实,把关不严,过多投资于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和项目,投资于市场风险较高的金融资产,资产品质下降,风险成本上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率降低。”

他认为金融监管制度的主要缺陷是一致性不足。“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有一些金融监管规章并非依据业务的基本属性统一制定,而是碎片化地潜藏在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监管制度中,不同部分监管规章有的时候宽严不一。一致性不足的监管规则和行动,容易产生监管缝隙,导致监管套利,不利于风险的监测和控制,而且也容易导致监管滞后,影响监管时效。”

如何弥补金融监管制度短板?

李礼辉认为,要培育专业化的市场主体,风险约束是重中之重。“加强金融监管,政治金融乱象,目的是清理风险,压缩泡沫,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这些都非常必要的,但我认为,在操作中,还是应当正确把握方向和节奏,把握分寸。”

李礼辉指出,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而是要求金融机构保持足够的资本充足率,保持足够的风险拨备覆盖率。重点是按照资产的实际属性,和风险状态,记录风险资产,并计算风险权重,防止将事实上的表内资产移到表外,防止把高风险的资产计为低风险的资产。

他认为,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而是要求通道回归本源,纠正监管逃离,恢复市场秩序和市场活力,导引资金脱虚入实,重点是清理那些监管套利、空钻套利的通道,清理那些违反法律的的套利,资产要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同时,要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资产,形成差异化,全序列的投资产品线,更好地匹配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需求。

李礼辉强调,清理风险过程中要有效管控风险,努力减轻调整期的阵痛,注意维持市场流动性基本稳定,特别关注中小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避免出现交叉性风险感染,避免出现支付危机,同时也避免过度拉升市场融资的价格。

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

近来,不少专家和市场人士都呼吁建立统一金融监管框架。对此,李礼辉认为,对参与资产管理市场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私募基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投资者,信用评级等中介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类金融机构,都应该纳入监管范围,实行统一监管。

他同时指出,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数据统一是重中之重。“数据统一是金融监管统一的基础,没有跨市场、跨平台、跨平台的数据库,要实现一致性的金融监管谈何容易。”

以金融管理市场为例,目前登记系统包括中债登的银行理财产品登记系统,基金业协会的私募基金备案系统,信托中心的备案系统,保险业备案系统等。

李礼辉指出,金融监管部门,各部门信息统计的口径标准方法都存在差异,既有统计重复,又有统计溢漏,更重要的是,无法形成统一的金融数据库。

李礼辉认为要从三方面着力:一是要建立标准统一的金融统计制度,二是要建立集中统一的金融数据库,三是要建立互联共享的金融数据应用系统。

通过这些努力,李礼辉希望未来可以形成能够支持金融业宏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和综合监管的基础设施,要按照统一标准和口径,采取全周期、全覆盖,全市场的数据信息,形成金融一本账。“宏观上能够动态监测和评估跨市场的风险和系统性的风险,实现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微观上,能够分别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客户等维度进行数据挖掘,穿透中间环节,观察金融交易行为,监测底层资产,判别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我们客户的具体风险,实现微观审慎监管的要求。”

(原标题:人大财经委官员:去杠杆不是不要杠杆,清理通道不是不要通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