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父亲与孩子眼中的“父亲角色”有何异同,听听他们各自怎么说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2017-06-18 16:58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上海部分小学生谈“我的父亲”。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提供(03:17)
今天是父亲节,“父亲”对子女意味着什么,应该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父亲节前夕,6月16日下午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立20周年暨“发现父亲”论坛举行,众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官员以及一线教师聚在一起,对“父亲”这一角色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进行了讨论。

论坛发布的“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席现象较重,更多扮演了“供养者”角色。“培养孩子就是彼此的成长,不要错过。”参与论坛讨论的专家说。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较多

在论坛间隙放映的《我的父亲》视频中,不少孩子形容自己的父亲“幽默、勤奋”,但希望“爸爸能花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而该论坛发布的“父亲参与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席现象较重,更多扮演了“供养者”角色。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介绍,该报告对上海市某小学近400名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最终结果显示,在父亲供养者角色明显,父亲参与结构性缺失;父亲是规范者,“远其子”现象较多存在于父子关系中;父亲参与需要意识和行动,工作是父亲参与的关键性阻碍因素;父亲对孩子学校教育的关注不够,缺席现象比较严重。

“整体来说,父亲参与‘家校联系’最差,给予‘间接支持’最好,‘情感支持’水平较高。” 郁琴芳说,所谓“间接支持”,即主要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给孩子母亲以鼓励和情感支持。

调查发现,相比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陪伴和互动,父亲更愿意给孩子做好人生发展的领航者,给孩子制定各种教育规则,当孩子犯错时才来管教和惩戒孩子。而涉及到情感交流部分,父亲的参与度明显下降,有22%的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而有超过三成的父亲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

此外,调查还发现,很少参加学校家长会的父亲超过四成,能够“了解学校各项活动及进展情况”的父亲只占到总数的35%;能够“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和通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父亲占27%;而能够“作为家委会成员或家长代表,经常为学校出力、出谋”的父亲比例最低,仅占6.7%。

具体从不同群体的父亲来看,文化程度较高的父亲参与整体表现好于文化程度略低的父亲。

以月收入5000元划分高收入、低收入群体,收入低的父亲在生活照料、教育约束、学业辅导等方面略低于高收入父亲,但在陪伴互动、教育规划、间接支持方面强于高收入父亲。

陪伴是守望,不是监管

黄浦区教育学院院长奚晓晶在随后的“发现父亲”论坛讨论中分享了一个故事:她曾问起一名出租车司机最难过时是什么时候,这名司机说是过年——万家灯火庆祝节日时,自己尚在城市里穿行开车,觉得再也熬不下去了。直到他看到自己女儿写的作文:父亲为自己和两个弟弟在外奔波,作为大女儿,我要多为这个家操持。

“绝大多数父亲,包括我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没条件带孩子去城郊开垦一块花园,带孩子去看电影、出国旅游,但子女仍然成长得很好。作为父亲,对于孩子,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连接’。”奚晓晶说。

“ ‘发现父亲’就是要发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 奚晓晶认为,父亲不会像母亲那样给孩子生活上的百般照料,但会适时地对孩子的成长给予必要的指正。“只要这样的影响力不缺失,就不失为一位好父亲。”

参与“发现父亲”论坛讨论的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对此认同。她曾负责政府主导的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她在实践中最深的体会是,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正在“弱化”。

“我们常说父亲要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但不能狭隘地将此理解为时间和空间上的陪伴,精神上的陪伴也很重要,要给子女精神上的回应。”李婧娟认为,父亲的角色不是非要和母亲一样,“生活上的照顾让母亲来发挥自己的优势,父亲要更多给予精神上的监管”。

“陪伴是守望,不是监管,规定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李婧娟说。

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周飞在讨论中讲到自己对“父亲背影”的理解:一是父亲需要在孩子看得见的地方,二是这意味着父亲要走在孩子的前面,给予正面的引导,三就是“言传身教”。

专家们也注意到了当下经常出现的一类父亲——“孩子气的爸爸”,比如很多年轻父亲甚至和孩子抢手机玩游戏。这样的“父亲”应该如何进行角色转变?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汤林春认为,每一个年轻的父母,要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成为负责任的有正能量的孩子,“自己也要有正能量,做好示范”。

“培养孩子就是彼此的成长,不要错过。”汤林春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